范巍
壩上無公害蔬菜種植已近有15年的歷史,蔬菜產業(yè)成為縣域龍頭產業(yè),帶動當?shù)卮迕裰赂唬苿恿私洕鐣陌l(fā)展,享有“京西菜籃子”之稱,生產的各類蔬菜銷往北京、江西、廣東等地,部分蔬菜出口東南亞和韓、日等國。本次的調查以走訪為主,主要在賜兒山村、廟灘村、陳羊溝村對村民進行訪談,包括兩個承包戶。
1 調查地概況
張家口壩上四縣包括張北、尚義、沽源、康保。壩上平均海拔1200~1400米,高出壩下1000~1300米,年平均溫度1~2℃,相比壩下低6~10℃,無霜期90~120天,年均降水400毫米。長年以來壩上的主要作物為莜麥、亞麻、土豆等,人均土地5~7畝。
2 蔬菜種植發(fā)展歷程
最早的蔬菜種植發(fā)生在1999年的張北鎮(zhèn)陳羊溝村,外地客商出現(xiàn),發(fā)現(xiàn)本地的種植優(yōu)勢,客商以合同制的方式與村民簽約,種植芹菜,收獲后來地里收購,每斤1元,并于先交付50%定金,提供芹菜種子。對于種菜,村民們都感到疑惑和不解,好在有合同和定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幾戶村民在自家的廢棄地里種上了芹菜。收獲時節(jié),客商如約而來,收獲了全部成熟菜,并且繼續(xù)簽約。得到實惠的村民陸續(xù)開始芹菜種植,并且發(fā)展到其他村子和更多的蔬菜。如今,僅張北鎮(zhèn)的蔬菜種植面積就達5000多畝,蔬菜種類也擴展到白菜、萵筍、西蘭花、小白菜、大蘿卜等十余種。
2.1 制冷及包裝
最早的芹菜種植不需打冷,芹菜保存時間相對較長,而其他菜的保存期較短,包裝加冰雖然可以解決蔬菜在運輸中的溫度,但在收獲和裝車的時間段內沒有打冷條件,嚴重影響了蔬菜品質。農戶開始把蔬菜放到肉聯(lián)廠的冷凍室,又有人開始自己籌錢聯(lián)合開辦制冷車間—恒溫庫,這使得蔬菜的保存時間從原來的1~2天延長到7~10天,大大提高了收益?,F(xiàn)在,僅張北鎮(zhèn)的恒溫庫就有50多家。蔬菜外包裝由菜商提供轉為私企外包裝商鋪和包裝合作社,自己生產外包裝。
2.2 灌溉條件
2000年的芹菜種植一般要7~10天進行一次灌溉,而水源是由原來“生產隊”遺留下來的“人工井”。2005年左右,在距“人工井”較遠的地區(qū)村民開始自發(fā)聯(lián)合修建“聯(lián)合井”,2011年前后,政府開始出資興建“生態(tài)機井”,使得全部耕地都可以得到灌溉。2014年前后,包地戶的出現(xiàn)和部分荒地的開墾,出現(xiàn)了有承包人修建的“包地井”,同時,原有的大水漫灌改為滴灌。
2.3 銷售途徑
由合同制轉為“采收制”,即客商只前來看菜定價收購,菜商與村民間無合約??蜕逃杀本┬掳l(fā)地客戶增加到河南、山東、江蘇、江西、廣東等地。農戶可以在田間直接裝車銷售,也可將菜運至蔬菜城保存或銷售。2013年興建的張北蔬菜城有恒溫庫20余座,可以租給客商收菜,同時配備的物流車輛也可調送給商戶或農戶使用。每年的蔬菜節(jié)也為壩上無公害蔬菜節(jié)和張家口無公害蔬菜展銷會作足了宣傳,現(xiàn)在的壩上蔬菜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
2.4 種肥供應
之前沒有種植蔬菜的歷史,最早的種肥是由客商提供的?!昂贤啤苯獬螅r戶開始到縣農科所購買種肥,農科所體制變化轉由私人經營后,其他私營種子公司開始興起。被訪村民講到:“我們用的種子都是自己摸索,十幾年里多次出現(xiàn)秧苗病變,以致減產?!睋?jù)種子公司介紹:“所買種子由大公司推銷員推銷,出售種子也是從原來盲目種植改為實驗種植成功后再正式銷售?!?/p>
3 發(fā)展現(xiàn)狀及產業(yè)優(yōu)勢
如今的壩上無公害蔬菜已經成為河北省著名項目,多個鄉(xiāng)鎮(zhèn)以種植蔬菜實現(xiàn)了村民致富,蔬菜種植區(qū)的農戶無外出打工,并且有非蔬菜種植區(qū)村民為“包地戶”打工,賺取外快。蔬菜的兩季種植使得土地利用率得到提高,畝均收益1500~6000元,相比大田種植的最高1000元收益有了極大提高。在種植的所有蔬菜中萵筍、小白菜、西蘭花占到總種植量的八成以上。以兩批種植投入計算,第一批投入約1200元,第二批約700元。在“承包地”出現(xiàn)后,機械化種植減少了整地費、部分種肥費用,增加了租地費和人工費用(表1)。相比增加1500元。租地人說:“本著薄利多銷售的原則,他今年承包的400畝地就有幾十萬的收入?!币韵率寝r戶與租地戶種植投入對比(圖1)。
壩上蔬菜有了自己的價值,也有其客觀原因:壩上特殊的溫度和地理因素,氣溫低,風力大,極大減少了蔬菜病蟲草害的發(fā)生,使得農藥化肥等投入減少;壩上土地以弱堿性為主,適合蔬菜的生長;距離京津較近,國道207、張石高速通過主要種植區(qū),交通極為便利;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京西綠色生態(tài)區(qū)建設等一系列政策支持,為壩上無公害蔬菜的發(fā)展指明前景。
4 存在問題及解決建議
4.1 市場行情變動不穩(wěn)定
雖然蔬菜種植有巨大的經濟效益,但菜價波動不定,村民種菜處于被動狀態(tài),當?shù)赜羞@樣一句話:“如今種菜就像在押寶。”菜價可能在兩天之內就有50%的波動,以西蘭花為例,最高時3元,而1天后就降到了0.8元,也就有了“一夜睡丟一萬元”的說法。
4.2 種肥使用不專業(yè)
蔬菜區(qū)雖然已有15年的種植歷史,積累了一些經驗。但如今的種肥任靠之前遺留下來的種肥品牌或盲目跟風購種購肥。土地沒有經過檢驗,盲目施肥,造成了土壤肥效不均,肥料使用成本提高。
4.3 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
盡管壩上無公害蔬菜已經被世人所熟知,但是僅僅依靠商販或農戶的口頭品牌,有些菜甚至被裝在標有“蘭州菜”“內蒙菜”的包裝中。壩上蔬菜還沒有自己的統(tǒng)一商標和品牌。
4.4 解決建議
建立自己的商標和品牌,進行土地檢測,精準用種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