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先圣
俗話說:“藝多不養(yǎng)身?!笔钦f要專心學(xué)精一門看家本領(lǐng),在某一個領(lǐng)域達到較高的水準,才會觸類旁通,才會對事物有真知灼見,取得成就。很多人讀書很多,也博學(xué)多知,但是卻沒有獨到的創(chuàng)造,原因就在于所學(xué)不精,所知不深。這種人常常炫耀自己的博學(xué),但是實際上百無一用。
曾國藩官做得很大,但是他最看重的不是官位,而是學(xué)問。有一年,他聽說一個侄子紀瑞在全縣科舉考試中奪得第一名,特別寫信祝賀:“我并不希望我家世代富貴,但是希望代代出秀才。所謂秀才,就是讀書的種子、世家的招牌、禮儀的旗幟。”
曾國藩還就讀書說過一句話:“書味深者,面自粹潤。”意思是說,讀書體味很深的人,面容自然純粹、溫潤。一個深入讀書的人,必定心智高度集中,將人間的一切雜事、瑣事、煩心事,漸漸拋到身外,久而久之,在心中漸漸養(yǎng)成一股充實、豐沛的浩然之氣。 讀書可以徹底改變一個人。書可以醫(yī)愚,可以益智,可以養(yǎng)生??匆粋€人,無須看他做什么,只要看他讀什么書就可以了。
古代那些精通相術(shù)的人,甚至認為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骨相。自卑的人,因為讀書而自信;浮躁的人,因為讀書而寧靜;輕浮的人,因讀書而深沉;愚魯?shù)娜?,因讀書而明達。 其實,不論你深處哪里,只要你拿起一本書進行閱讀,就走在了心靈修行的路上,何止是曾國藩的面容溫潤,而是具有了超凡脫俗的仙風(fēng)道骨。
讀書讓人漸漸擺脫了“可憎的面目”,具有了一種沖淡的氣質(zhì)。沖淡是一種人生的態(tài)度,也是人生的情趣;沖和、淡泊,就是沖淡。沖淡和纖秾不同。纖秾是濃彩,沖淡是淡墨。沖淡并非淡而無味,而是沖而不薄,淡而有味。讓自己活得沖淡一些,并不太難,但是,如果沒有過人的智慧與洞察力,人卻不可能達觀。達觀是另一種人生境界。
一個沖淡的人,自然擁有了一種氣量,這是一個人接受、容忍他人批評的勇氣與胸襟。清代學(xué)者錢大昕說:“謗之無實者,付之勿辯可矣;謗之有因者,非自修弗能止?!彼囊馑际?,別人詆毀批評你,無中生有,你不需辯解;如果詆毀批評得對,你只有自修改正才能不讓別人再批評。說的太好了,這就是一個人應(yīng)該具備的氣量。只有具備了這種建立在自信基礎(chǔ)之上的氣量,不斷檢點自己,才會周身散發(fā)出人格的光芒與魅力。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誰敢拍著胸脯對蒼天說,自己一輩子沒有做過虧心事?沒有,只要是人,就有七情六欲 ,就有性格的局限和人性的弱點。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要大家每天反省自己。《尚書》說“改過不吝”,也是告誡人們,要努力改正自己的錯誤。圣賢與普通人的區(qū)別也正在這里。大家都會犯錯,有人過而能改,不斷批判否定自己,使自己的品格不斷完美。而有人卻文過飾非,遮遮掩掩,將錯就錯。
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間,必須有一種精神,這是一個人獨立于世間的根基,有所作為的前提。因為,只有具有一種精神,才可能具有自己的觀點立場,生命才會具有卓然的風(fēng)骨和境界,人生才會產(chǎn)生超凡脫俗的大氣象。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