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平
摘 要 對話教學作為對話時代中應運而生的一種全新的教學形態(tài),在教學實踐中被廣泛運用。然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行,對話教學在教學實踐中逐步暴露出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嚴重阻礙了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本文確立以初中學生為研究對象,以以生為本對話教學為研究內容,綜合運用文獻法、分析法、調查法對對話教學的淵源、內涵和現(xiàn)實問題做深入探討。幫助廣大語文教師深入了解以生為本對話教學的本質、特點、理念、策略和評價,以期推動課堂教學方式的實質性變革,促進新課程的發(fā)展。課堂的變革與發(fā)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成長。本文以課前、課中及課后對話為具體研究范圍,以調查分析為抓手,找出當前初中語文對話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探討原因。調查發(fā)現(xiàn),當前初中語文對話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生本”對話、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及學生自我對話均存在偽對話現(xiàn)象,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教師對對話教學觀念的內化不足,對話素養(yǎng)不高及應試流弊等影響,致使學生在對話中的主體地位和主體意識被嚴重忽視。因此,確立以生為本的對話教學極其必要。
關鍵詞 對話教學 課堂變革 彰顯學生個性 自助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1背景資料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篇作者先點明了德國是一個愛花的國度;然后回憶了自己早年在德國留學是親身感受到德國人非常愛花;接著用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描述了德國家家戶戶窗口都開滿鮮花的情景,并抒發(fā)了自己的感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頗耐人尋味”;最后講述作者再次來到德國,又看到這番情景,表達了自己舊地重游的感受,及對德國奇麗風景和與眾不同風俗習慣的贊美之情。本篇課文用最精煉概括的語言點名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長的哲理,讀起來讓人既開眼界,又回味無窮,頗受教育。是一篇鍛煉學生思想、開啟學生心智,讓學生感受語言美的佳作。
2教學目標
(1)體會文本語言美——引導學生品詞析句,披文入理,積累語言;
(2)感受風土人情美——了解一些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使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
(3)拓展搜集資料美——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揣摩、積累語言,了解德國風土人情。
教學難點: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文熏陶。
教學《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時,教師嘗試運用我?!鞍瞬桨硕巍闭n改模式,引導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質疑探究的能力。
3課后反思
3.1抓住質疑的重點之一,指導自學第三自然段
在教學中緊扣“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這句作為整節(jié)課的一條主線,讓學生圍繞質疑的重點之一,抓住第三自然段關鍵詞,以“尋找奇麗”為貫穿這個片段學習活動的線索,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在美讀欣賞、角色體驗、情境想象、隨文練筆等形式多樣的語言文字訓練中感受德國風情,體會異國文化,領悟“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實現(xiàn)語言與精神的同構共生。
3.2精講點撥,引導學生情境感悟
(1)注重朗讀,內化情感。這個片段,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讓學生在品詞品句的基礎上反復地讀,讀中感悟,讀中想象,讀出意境,讀出德國景色的奇麗。學習第三自然段,在理解重點詞語“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 等重點詞語后,引導想象:“在你眼里,‘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是怎樣的景象?”再進行配樂美讀。通過朗讀、想象完全把學生帶到課文的意境中,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通過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朗讀,加深對課文第三自然段的理解。
(2)創(chuàng)設情境,角色體驗。在突破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即讓學生感悟德國奇麗的景色時,筆者設計了小練筆:
請選擇一種角色,寫一寫,再全班交流。
假如,我是一位剛搶救了一位病人生命的醫(yī)生,此刻,我迎著晚霞,走過這條姹紫嫣紅的街道時,我 。
假如我是一位殘疾人,生活中面臨著種種困難,此刻我走在這條如花的海洋一樣的街頭,我 。
假如我正是養(yǎng)花的人,走上街頭,看到這怒放的鮮花,聞到這溫馨的花香,我 。
這樣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換位思考去感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所帶來的種種美麗,學生的體驗豐富了,理解也就到位了。
一位名師曾說過:有效教學的要求之一就是讓學生親歷過程。何為“親歷”呢?讓是學生親自去讀一讀,親自去品一品,親自去感受一下,親自去體驗一番,如此才能激發(fā)他們內心的情感。我們要想方設法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只有在學生的內心鋪墊起足夠的情感,才能厚積而薄發(fā)。
參考文獻
[1] 袁春平,范蔚.戴維·伯姆對話思想及“對話教學”淺析[J].大理學院學報, 2008(01).
[2] 刁劍.語文課堂對話式教學的思考與探索[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7(20).
[3] 陳尚達.對話教學與課堂重構[J].全球教育展望,2007(03).
[4] 趙文平.對話教學實施的困境與建議[J].今日教育,2007(02).
[5] 李春揚.閱讀對話教學中的“偽對話”與對策[J].閱讀與鑒賞(教研版), 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