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劉勰的《文心雕龍》構建起了獨特的形式主義美學體系,在《聲律》《比興》《夸飾》等篇中闡釋了文學語言的音樂性和修辭功能。俄國形式主義以科學理性的態(tài)度聚焦于文學形式之上,建立起形式美學體系,提出“陌生化”和“文學性”的概念。二者各有長短,對后世影響深遠。
關鍵詞:《文心雕龍》;劉勰;形式美學;俄國形式主義
作者簡介:劉丹(1990.1-),女,漢族,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在讀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2-0-01
《文心雕龍》全面而系統(tǒng)的總結了前代的美學成果,是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第一部具有嚴密體系的文學理論專著。俄國形式主義批評者們將文學研究和文學批評的重心放在文學作為藝術的形式研究,創(chuàng)建了西方以文學形式為研究對象的美學思想。
一、《文心雕龍》中的形式美學
在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上,魏晉以后人們才開始自覺認識到文學形式的重要性。劉勰的《文心雕龍》既贊嘆了楚辭的“驚采絕艷”,又批判了齊梁忽視內容而過分偏重形式導致流于浮艷頹廢的文學作品,在儒家“文質彬彬”的基礎上發(fā)展了對文學形式的審美追求。
劉勰在《聲律》《比興》《夸飾》等篇中具體闡釋了文學語言的音樂性和修辭功能。“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韻氣一定,則余聲易遣;和體抑揚,故遺響難棄。屬筆易巧,選和至難,綴文難精,而作韻甚異。雖纖意曲變,非可縷言,然振其大綱,不出茲論?!蔽膶W作品的語言要講究音韻和諧,將主體的情感通過具有音樂性的和諧的語音來表達。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還強調了文學語言的形式之美。《麗辭》篇中,他指出:“造化賦形,支體必雙,神理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辭,運裁百慮,高下相須,自然成對?!薄段男牡颀垺繁旧砭褪怯民夡w文寫就的,駢偶又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古典文學的語言之美。
《熔裁》和《章句》篇集中論述了文學作品的篇章結構所體現(xiàn)出的形式之美?!耙?guī)范本體謂之熔,剪截浮詞謂之裁”?!墩戮洹吩疲骸胺蛉酥⒀裕蜃侄?,積句而成章,積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無疵也;章之明靡,句無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從,知一而萬畢矣?!眲③膶訉舆f進,說明文學語言單位對于篇章結構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俄國形式主義
俄國形式主義是現(xiàn)代西方文藝理論的第一個主要流派,主張在文學作品中,相對于內容、社會意義而言,它的形式、技巧和結構則更為重要。
“陌生化”是什克洛夫斯基在對文學特征進行探討時提出的概念,用“陌生化”這一概念作為概括復雜感受和表現(xiàn)現(xiàn)象的方法。他認為,藝術的本質就是“陌生化”。“藝術的目的是使你對事物的感覺如同你所見的視象那樣,而不是如同你所知的那樣;藝術的手法是事物的‘反?;址?,是復雜化形式的手法,他增加了感受的難度和延時,既然藝術中的領悟過程是以自身為目的的,它就理應延長?!边@要求人們從傳統(tǒng)的審美習慣的模式中解脫出來,用嶄新的視角和感受去理解已經熟悉的事物。
俄國形式主義學派認為,“形式”這個概念是對文學具有獨特性的東西,是那些文學之所以為文學的創(chuàng)作技藝和手法。雅各布森提出了“文學性”的概念,深入到文學系統(tǒng)內部當中去研究文學的形式和結構。文學作為藝術的獨特性在于其語言的應用和修辭等技巧的安排組織,也就是文學的獨特性存在于它的形式而非內容之中。
三、兩種美學觀念的比較
劉勰的《文心雕龍》創(chuàng)立了一個完善的文學藝術的形式體系,他認識到文學的形式美的重要而特殊的意義,但又沒有完全傾向于片面追求華美形式的綺靡浮艷的審美觀念,在他所處的時代樹立了健康的審美范式和標準。俄國形式主義關注文學藝術本體的研究,將注意力集中在文學作品形式的研究上,建立了嚴密的形式研究體系。二者有相同之處,但整體相異。
首先,無論是劉勰還是俄國形式主義學派,都認識到了文學語言與日常語言的區(qū)別,但是相對于俄國形式主義學派強調文學語言應當疏離于日常語言的陌生性,劉勰則更加強調文學語言超越日常用語而體現(xiàn)出的音樂性。
其次,劉勰的美學思想在本質上還是儒家傳統(tǒng)的“文質彬彬”。他批駁了齊梁時期過分注重文學形式美的理論主張。這就使他與俄國形式主義學派有了本質的區(qū)別,俄國形式主義學派完全轉向了文學內部的研究,把文學研究引向語言學研究的方向,完全拋棄文學藝術的內容,導致其缺乏對文學作品完整、系統(tǒng)的分析,使之并不能完全揭示文學的意義。
總之,作為東西方文學理論的杰出代表,劉勰的《文心雕龍》和俄國形式主義學派都建立起了相對完善的形式美學體系,闡發(fā)了自己對于文學藝術形式美學的看法。它們各有短長,都為文學理論世界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我們期待著后世學者能繼續(xù)挖掘學習,在它們的理論基礎上升華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周振甫. 文心雕龍今譯[M]. 北京:中華書局, 1986.
[2]黃侃. 文心雕龍札記[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3]維·什克洛夫斯基. 俄國形式主義文論選[M].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1989.
[4]王鐘陵. 俄國形式主義研究[J]. 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 31(3).
[5]楊一鐸. 從文學特征論看俄國形式主義與中國古代文論之異同[J]. 俄羅斯文藝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