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文學古今演變研究”這一課題的提出具有歷史性意義。本文介紹當前學者對文學演變研究的現狀,根據研究的內容可以分為理論性研究和實體性研究兩部分。當前對文學演變的研究存在視角狹窄、學科固化等問題,實體性研究則更具有創(chuàng)新性。文學歷史演變研究這課題的提出有助于提高對文學發(fā)展歷程的認識,通過古今文學對比、中外文學對比能夠給中國文學的發(fā)展和前進方向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國文學;演變歷史;文學與文化
作者簡介:王淑芬(1970.09-),女,河北黃驊人,河北大學碩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漢語語言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2-0-01
引言
中國文學古今演變研究從2001年提出開始,已經逐漸吸引了學術界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視,目前已經發(fā)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已經開始招生博士生和碩士生,學科門類也被教育部追認為二級學科,由此可見對中國文學的研究已經受到了足夠的關注和重視。目前學術界對中國文學的演變研究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種是通過理論性研究,對文學演變中出現的問題和內容進行理論的探討,另一種是著眼于中國文學的發(fā)展歷史和發(fā)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態(tài)規(guī)律,并比較當代文學與古代文學之間的文化溯源??偟膩碚f,對中國文學演變的研究可以分為理論性研究和實體性研究。
1、理論性研究
針對“中國文學古今演變研究”這一課題,許多學者都付出了努力和貢獻,在理論研究上取得了較為突出的進步,在理論框架的建立、內涵外延的擴展等方面都卓有成效。首先提出這一課題的章培恒先生認為對中國文學演變歷史的研究應該從長遠角度出發(fā),將中國古代文學與當代文學聯系進行探討,致力于對中國文學發(fā)展歷程的深入研究和討論,這也正是文學研究的核心所在。
當前的中國文學歷史演變研究存在幾個問題:(1)部分學者對文學演變研究的視角過于狹窄,不能很好地將中國古代文學與當代文學進行結合,對古代文學到當代文學的過渡理解不深,學者的研究結果缺乏準確深入的探討,由于研究的內容相對單一,缺乏必要的對比和參照,無法實現創(chuàng)新性研究,限制了學者的思維。(2)當前的學科分類情況存在較為嚴重的固化現象,文學研究的內容和角度相對單一,學者無法從多個角度對文學歷史演變進行透徹的分析,應該打破學科之間的限制,促進學科研究的創(chuàng)新精神。(3)文學研究的領域不夠豐富,研究中國文學演變歷史,不僅需要將古代文學與現代文學進行對比研究,還要將西方文學與本土文學進行對比,將文學與文化進行對比,通過多個維度的對比研究,才能發(fā)現一些與眾不同的視角,給當代文學演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2、實體性研究
與理論研究相對應,中國文學歷史演變研究中有一部分學者更加重視實體性研究。實體性研究按照方向的不同可以大致分為兩部分,一是著眼于整個文學史的整體性研究,二是源流關系的探討和分析。整體性研究看重中國文學從古至今的發(fā)展與變化,研究內容相對宏大,更注重對文學發(fā)展歷史規(guī)律和發(fā)展形態(tài)的研究。如果學者不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很難做到舉重若輕,常常會導致研究內容和結果負載過重,力度和穿透力不足。源流性研究則是以中國古代文學作為參考點,分析當代文學與古代文學之間的聯系和淵源,或者研究當代文學與西方文學之間的相互影響,通過對比分析,整理出中國文學的發(fā)展歷程。
相比于理論研究,實體性研究常常會發(fā)現文學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閃光之處,研究的內容和資源也更加廣闊,學者的研究視野會得到極大的開拓,對中國文學的發(fā)展歷程和發(fā)展方向也會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因此實體性研究更富有生命力和創(chuàng)新力。
3、關于中國文學歷史演變研究的幾點思考
“中國文學古今演變研究”這一課題的提出具有開創(chuàng)性意義。這一課題最開始提出時,旨在打破古代文學、現代文學與當代文學之間的界限,探討中國文學的內在發(fā)展規(guī)律。中國各個歷史階段的文學內容存在較強的繼承性和創(chuàng)新性,深入探討這一過程的核心能夠更好地理解中國文學的發(fā)展,對中國文學的前進方向也有著較為積極的指導性意義。
“中國文學古今演變研究”的帶有較為強烈的倡導性。這一課題的提出除了探討中國文學發(fā)展歷史外,還帶有較為強烈的重構意識,通過深入了解文學歷史的發(fā)展,對當前文學研究進行創(chuàng)新,開拓新的研究方向,擴大學者的研究視野,重構文學研究的歷史意識,這一目標和建議對當代文學和文化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民族主義的情緒較為鮮明。 “中國文學古今演變研究”中“古今”關系是相當關鍵和切要的內容,而“古今”關系中又衍生出“中西”關系。提出“中西”維度,把西方文學對中國文學的影響納入中國文學“古今演變”的范疇,是中國文學“古今演變”研究的一大突破,也是其向縱深拓展的標志?!爸袊膶W古今演變研究”的目前成果已經言之鑿鑿地證實傳統文化和文學內部循序漸進的改變的積累也是應該引起足夠重視的原因,這就應和了倡導“中國文學古今演變研究”的初衷。這是一種轉向,往民族內里和歷史深處求索的轉向,而不再一味求之于外。
4、結語
對中國文學古今演變的研究能夠幫助學者梳理中國文學的發(fā)展歷史,對當代文學的發(fā)展現狀及其與中國古代文學之間的關系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對當代文學和文化體系的構建有指導意義。對文學發(fā)展歷史的創(chuàng)新性研究能夠促進中國文學的再次繁榮,有效的傳承古代中國文學的優(yōu)秀內涵,并與當代文學進行結合,綻放出中國文學獨一無二的魅力。
參考文獻:
[1]王宗峰. 中國文學古今演變研究的觀察與思考[J]. 求索,2012,10:121-123.
[2]程勇,景遐東,白振奎. “中國文學古今演變研究”:意義、域限及前提性問題筆談[A]. .東方叢刊(2003年第4輯 總第四十六輯)[C].:,2003:14.
[3]申明秀. 尋找胡適式的“新眼鏡”——“文學性”與“中國文學古今演變”研究[J]. 文教資料,2008,08: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