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詩詞典故集萃
古代名家身上總有很多相關的典故或逸聞趣事,不論是事因人存,抑或人因事顯,都成就了后世的許多佳話趣聞。
斗酒學士
初唐詩人王績,隋大業(yè)間舉孝廉。唐朝建國后,王績應高祖征召,待詔于門下省。舊例,待詔每日由官府供酒三升。王績性嗜酒,語其弟王靜曰:“待詔雖俸薄,但三升好酒可戀。”侍中陳叔達得悉后,破例將王績的酒增為每日一斗。王績遂得“斗酒學士”之稱。
人面桃花
唐代的詩人崔護,資質甚美,清明獨游長安南莊,至一村戶,花木叢萃,寂無人聲。因渴極,叩門求漿。良久,始有一女子應門,捧杯水讓坐。女子獨倚庭前桃花斜柯,姿態(tài)楚楚動人,凝睇相對,似有無限深情。崔護以言挑之,不應。彼此注目久之,崔辭行,女子送至門,如不勝情而人。次年清明,崔護追憶此事,情不可遏,又往探討,唯見門院如故,戶鎖無人。惆悵之余,乃題詩于門扉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焙蟠娢闹谐R浴叭嗣嫣一ā庇髂凶渝忮艘慌樱髞聿粡驮僖姷膼濄那?。
旗亭畫壁
據(jù)傳說,唐代詩人王昌齡、高適、王之渙在一個下雪天同到旗亭(酒樓)飲酒,見有梨園伶官多人偕同一些歌女也在那里飲宴。三人相約,聽歌女所唱歌詞中誰的詩最多,每歌一曲,畫壁為記。起初,有兩位歌女分別唱了兩首王昌齡的絕句,有一位歌女唱了一首高適的絕句。王之渙遙指一位梳著雙髻的最美的歌女說:“如果她唱的不是我的詩,我終身再也不與你們比高低了?!钡冗@位歌女一開腔,果然唱的是王之渙的《出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一故事成為唐代詩壇佳話,為后人經常援引。
春風得意
唐代詩人孟郊,少年時隱居深山,兩試進士不第。曾作《下第》詩一首,詩中有“充置復棄置,情如刀劍傷”之句。又作《再下第》一首,詩云:“一夕九起嗟,夢短不到家。兩度長安陌,空將淚見花?!北磉_科場失意和仕途困頓的痛苦心情。直至四十六歲他才應試得中,欣喜之情,不能自己,遂作一首《登科后》。詩云:“昔日齷齪不足奈,今朝放蕩恩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焙笠浴按猴L得意”喻進士及第,仕途順利。
驢背推敲
中唐詩人賈島,未及第時曾為僧,作詩以苦吟著稱。某次他吟成二句道:“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旋覺“推”字不妥,欲改作“敲”,于是騎驢在長安街上苦思冥索,并以手做推、敲之狀以模擬意象中之情景,竟不覺闖入京兆韓愈的車騎之間。隨從將賈島帶至韓愈前,韓愈詢問其故。當?shù)弥Z島因斟酌詩句而忘情時,韓愈并不責怪,斟酌良久,以為用“敲”字為好。遂與賈島同行而歸,結為詩友。而“推敲”一詞便成了反復斟酌的同義詞。
錦囊貯詩
中唐詩人李賀,其人纖瘦,但作詩異??炭啵G宄框T弱馬,一小奴背破錦囊相隨,邊行邊吟,每得佳句,即寫下投于囊中。日暮歸家后,取出詩句,構成全篇。除有重大事故外,日日如此。其母使婢女檢查錦囊,見所書詩句甚多,即怒曰:“是兒要嘔出心乃已耳。”后人稱好詩為“錦囊佳句”者本此。
奉旨填詞
宋代詞人柳永,原名柳三變。擅作慢詞長調,每為教坊樂伎所傳唱,當時有“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之謠。他常與歌伎來往,流連于燈紅酒綠之間,征歌逐舞。因功名未遂,曾作《鶴沖天》一首解嘲,詞中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句。后中進士,宋仁宗言:“此人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詞去?!绷缽拇艘娣爬诵魏。耆思醋苑Q“奉旨填詞柳三變”。后以“奉旨填詞”比喻自我嘲諷,將錯就錯。
梅妻鶴子
北宋詩人林逋,為詩風格淡遠,其詠梅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是膾炙人口的名句。他不趨榮利,終身未仕。初放浪江、淮間,后隱居杭州西湖孤山,死后賜謚和靖先生。終身未婚娶,素日以種梅養(yǎng)鶴自娛,人稱“梅妻鶴子”。后遂以“梅妻鶴子”為隱者清心寡欲的象征。
有趣的數(shù)字詩
數(shù)字詩是我國詩詞海洋中的一朵神奇浪花。在數(shù)字詩中,一般每句詩都含有數(shù)字,可多可少,可大可小,可同可異,可實可虛。這些數(shù)字與其他文字有機融合,渾然一體,能傳神,表情,達意,使詩歌更加形象鮮明,富有情韻。以數(shù)字人詩,若運用得體,別有情趣。
最著名的數(shù)字詩當推宋代理學家邵康節(jié)的那首五絕:“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绷攘榷畟€字,便依次嵌入了從“一”到“十”這10個數(shù)字,占了全詩篇幅的一半,由于巧用數(shù)字,使全詩輕俏活潑,灑脫伶俐,生動地描繪出了一幅寫意畫。
唐代詩人王建的《古謠》又別開生面:“一東一西垅頭水,一聚一散天邊霞。一來一去道上客,一顛一倒池中麻?!逼渲小耙弧弊?次間隔使用,形式靈巧而特殊,富有音樂的節(jié)奏感,把鄉(xiāng)村雨后景象寫得清新秀美,活靈活現(xiàn)。
元曲一首小令《雁兒落帶過得勝令》:“一年老一年,一日沒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輩催一輩,一聚一離別,一苦一傷悲。一榻一身臥,一生一夢里,尋一個相識,他一會,咱一地,都一般相知,吹一回,唱一回?!痹娭?2個“一”字不斷重復,反映了人生虛幻的凄苦。其寫法奇特,而以俚語取勝。
明代詩人倫文敘為《百鳥歸巢圖》題詩,寫的也是一首數(shù)字詩:“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鳳凰何少鳥何多,啄盡人間千萬石?!边@首詩有個特點,就是隱藏著一個數(shù)學算式,即:1+1=2(第一句),3×4=12,5×6=30,7×8=56(第二句),然后將這幾個數(shù)字加起來,2+12+30+56=100,正好符合“百鳥”詩意,可謂寓巧于拙,大拙大巧。
鄭板橋寫了一首《雪》:“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千片萬片無數(shù)片,飛入蘆花終不見?!痹姷那叭涠际菙?shù)量詞,由小數(shù)變大數(shù),描繪了雪越下越大,越下越猛的場景,形象地描述了雪花飄落與蘆花融為一體的情景,化平淡為神奇,讀來朗朗上口,余音繞梁。
與這首詩相反,《西游記》第三十六回有一首七律,則是把自然數(shù)按從十到一的倒逆次序嵌入詩中:“十里長城無客走,九重天上現(xiàn)星辰。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縣盡關門。六官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罷釣綸。兩座橋頭鐘鼓響,一輪明月滿乾坤?!边@首詩運用數(shù)字描寫夜景,意境開闊,讀來也有一番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