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珊珊,王冬夢,李雪,孔德政
(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 林學院,河南 鄭州450002)
?
鄭州紫荊山公園植物群落美景度評價
謝珊珊,王冬夢,李雪,孔德政
(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 林學院,河南鄭州450002)
摘要:公園作為城市綠地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其美學研究對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有著重要意義。運用SBE法對紫荊山公園34塊典型植物群落進行美學研究。結(jié)果表明,植物色彩、空間結(jié)構(gòu)、生長狀況等因素對美景度值存在一定影響,紫荊山公園植物景觀整體質(zhì)量較高。研究結(jié)果將為構(gòu)建和管理公園植物群落景觀提供參考。
關鍵詞:植物群落;美景度評判法;城市公園;鄭州市
城市公園是城市綠地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植物是城市公園的基本元素,不同的植物配置成不同特征的植物景觀[1]。而完美的植物景觀具備科學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tǒng)一,同時滿足植物與周圍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植物個體與群體形式美與意境美的統(tǒng)一[2]。對公園植物群落景觀進行美學研究,對提升公園植物景觀質(zhì)量有著重要意義。
美景度評判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Method,SBE)是以群眾評價為基礎、評價結(jié)果可靠性高、運用較廣泛的景觀美學評價方法[3]。國外大量關于SBE法的景觀美學研究多以森林景觀美學為主,中國尚處于發(fā)展階段[4~8]。隨著景觀美學研究的發(fā)展,國內(nèi)涌現(xiàn)出對居住區(qū)、城市公園等開放空間綠地植物景觀的美學研究。如周春玲等運用SBE法對居住區(qū)綠地進行美學研究[9]、宋亞男等運用SBE法對上海城市公園不同群落類型進行美學研究[10]、董建文等運用SBE法對秋季觀賞植物單株進行美學研究等[11]。關于鄭州地區(qū)城市公園植物景觀美學研究較少,因此以紫荊山公園為例,運用SBE法對公園植物景觀進行美學研究,為構(gòu)建和管理公園植物景觀提供科學依據(jù),保證城市公園綠地發(fā)揮最優(yōu)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區(qū)概況
鄭州紫荊山公園建于1958年,位于市區(qū)東北部,橫跨金水河兩岸,園內(nèi)有商代城墻遺址,距今已有3 600多年歷史,1961年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園界內(nèi)總面積17.8×104m2,綠化覆蓋率35.44%。園中樹種42科68屬94種,其中喬木55種,共764株;灌木34種,共4 110株。鄉(xiāng)土樹種53種,國內(nèi)引種28種,國外引種13種。
1.2研究方法
1.2.1取樣方法與取樣時間
選取界限明顯、特點突出的植物群落作為樣地,方形樣地以20m×20m為界進行選??;長條形樣地以15m為界進行選取。共選取復層植物群落景觀樣地7塊,編號A1~A7;鄰水植物群落景觀樣地6塊,編號B1~B6;園林建筑小品旁植物群落景觀樣地7塊,編號C1~C7;道路旁植物群落景觀樣地7塊,編號D1~D7;棕櫚植物群落景觀樣地7塊,編號E1~E7,共34塊典型植物群落景觀樣地。
取樣時間為2014年12月-2015年4月,冬季春季分別對所選樣地進行取景拍攝,將冬季景觀作為后期春季景觀評價的對比照片[12]。選擇晴朗光照條件好的白天,拍攝時間為上午10點至下午16點,拍攝高度1.6m,保持一定景深。方形樣地從四角向中間,中間向四角進行拍攝;長條形樣地從中心向兩邊,從兩邊向中心進行拍攝,共拍攝2 046張照片。經(jīng)過整理篩選,每個樣地選出1張最能代表樣地典型特征的照片作為評價照片,最終選取34張植物群落評價照片。
1.2.2調(diào)查對象
不同人對景觀的喜好程度不同,因此盡量選取多種類型的調(diào)查對象(表1)。
表1 調(diào)查對象組成
1.2.3美景度評價因子
通過實地調(diào)查,在參考相關研究的基礎上[13~16],最終確定10項美景度評價因子(表2),擬定評價等級為5級,分值為2分,1分,0分,-1分,-2分。
1.2.4評價方式與程序
選擇室外與室內(nèi)相結(jié)合的評價方式。對于普通民眾,采取現(xiàn)場一對一問卷調(diào)查的室外評價方式。對于施工從業(yè)人員、專家、研究生、大學生,采用室內(nèi)放映幻燈片的評價方式。室內(nèi)評價時,先由主持人講解美景度評價標準及程序,然后放映10張參考幻燈片,讓受測者了解植物群落評價范圍。然后將34張植物群落樣地照片打亂順序,以組別為單位瀏覽幻燈片。每張幻燈片停留15-30s,不重復播放,要求受測者作出評價。所有受測者憑借喜歡程度先對樣地整體景觀質(zhì)量作出評價,評價等級為5級:非常喜歡、喜歡、一般、不喜歡、非常不喜歡,分值為2分,1分,0分,-1分,-2分。再分別對樣地中10項美景度評價因子進行評分。
1.2.5數(shù)據(jù)分析
為避免由于審美不同而造成度量尺度差異,將對受測者的原始評判分值(SBE值)進行標準化計算,以求得最終標準化SBE值[16]。即:Zij=(Rij—Rj)/Sj,SBEi=Zij/Ni,式中,Zij為第j個觀察者對第i個景觀照片的規(guī)范化美景度值,Rij為第j個觀察者對第i個景觀照片的評判值,Rj為第j個觀察者對所有景觀照片的評判均值,Sj為第j個觀察者對所有景觀照片評判值的標準差,SBEi為第i個景觀照片最終標準化SBE值,Ni為第i個景觀照片評判的總?cè)藬?shù)。
2結(jié)果與分析
2.1統(tǒng)計結(jié)果
根據(jù)不同受測群體的SBE值,用SPASS進行相關性分析表明,各群體在景觀審美方面存在一致性。其中,具有園林專業(yè)知識的組別之間相關性最好。非園林專業(yè)組與普通公眾組間相關性較好,審美情趣一致。通過分析各群體間景觀偏好可知,普通公眾和非園林專業(yè)學生認為景觀質(zhì)量好的植物群落數(shù)量明顯多于其他組別。說明專業(yè)人士在評價植物群落景觀時,審美要求比非專業(yè)人士高。各受測樣地SBE均值如表3。
表2 美景度評價因子
表3 各受測樣地SBE均值
由表3可知,(1)34個群落樣地中,有29個樣地SBE均值為正值,占全部樣地的85.3%,說明紫荊山公園整體植物群落景觀質(zhì)量較高,受到公眾喜愛。(2)復層植物群落景觀SBE均值較高,說明自然式植物群落景觀更受歡迎。(3)鄰水植物群落景觀、園林建筑小品旁植物群落景觀、道路植物群落景觀中出現(xiàn)負值,這是由于部分植物生長狀況欠佳,且在春季色彩單一,影響植物群落美景度質(zhì)量。
2.2美景度評價因子分析
將各組別SBE值及美景度因子評價值輸入SPASS進行相關分析,尋找對美景度值影響顯著的評價因子。結(jié)果表明,在10個美景度評價因子中,有4個評價因子對美景度值影響較顯著,影響程度分別為:植物群落整體觀賞效果>植物群落色彩感>植物群落生長狀況>植物群落層次豐富度。
2.3典型植物群落樣地分析
2.3.1復層植物群落景觀美景度評價分析
復層植物群落景觀中,樣地A6的SBE均值最高。植物配置為香樟+欒樹+紫荊+加拿大紫荊+紫葉李+桂花+小葉女貞+圓柏+珊瑚+海桐+石楠+玉簪+草坪(圖1,圖2)。植物種類豐富,樹種冠幅大,當季開花樹種多,層次感較強。植物生長狀況良好,栽植形式采取自然式與規(guī)則式相結(jié)合,部分植物修建造型各異。以珊瑚作為高綠籬,與園外喧囂的城市道路相隔離,配置石楠、海桐,作為紫葉李花與紫荊花的背景。整體景觀色彩豐富,布局協(xié)調(diào)。樣地A1的SBE均值最低。植物搭配模式為加拿大紫荊+紫荊+枇杷+紅楓+桂花+山桃花+石楠+海桐+連翹+箬竹+鳳尾蘭+草坪。該樣地整體植物種植較凌亂,專業(yè)人士評分較低。因此在植物配置時,不僅要注重層次與色彩的搭配,還應注重植物整體結(jié)構(gòu)形狀搭配,適時修剪,避免雜亂無章。
圖1 植物群落平面圖-A6
圖2 植物群落立面圖-A6
2.3.2鄰水植物群落景觀美景度評價分析
鄰水類植物群落景觀中,樣地B3的SBE均值較高。植物配置模式為旱柳+垂柳+海桐+桃樹+錦熟黃楊+南天竹+連翹+草坪(圖3,圖4)。岸邊栽植的柳樹與水體中的倒影相映成趣,一株株桃花樹爭芳斗艷,岸邊栽植的連翹將整體景觀進行層次劃分,增添了景觀深度。配合水體的幽靜,一片自然和諧的景象,評價較高。樣地B5的SBE均值較低。該樣地位于金水河岸,植物配置模式為棕櫚+南天竹+黃楊+流蘇+海仙+月季。整體植物群落景觀色彩配置單一,且層次單調(diào),植物生長狀況較差,月季生長維護情況一般,季相變化不明顯,觀賞性差,因此總體景觀質(zhì)量分值不高。該樣地在春季,棕櫚、南天竹、月季的色彩均屬于暗色系,缺少亮色系色彩,整體畫面偏灰暗,因此可適宜增加淺色系色彩樹種及春季開花樹種,以提高植物群落色彩豐富度。
圖3 植物群落平面圖-B3
圖4 植物群落立面圖-B3
2.3.3園林建筑小品旁植物群落景觀美景度評價分析
園林建筑小品旁植物群落景觀中,樣地C7的SBE均值最高。該樣地位于紫荊山公園內(nèi)的園中園—夢溪園內(nèi)。夢溪園造園風格是典型的蘇式園林,園中植物配置與園林建筑形式,都彰顯出中國古典園林“一拳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頃”的無限意境。植物配置模式為香樟+紅玉蘭+紅楓+元寶楓+雞爪槭+小葉女貞+枇杷+桂花+構(gòu)骨+石楠+海桐+火棘+八角金盤+南天竹+常春藤+草坪(圖5,圖6)。植物種類繁多,當季開花樹種色彩明快,整體景觀層次空間豐富,因此SBE均值高。樣地C2的SBE均值較低,植物配置模式為香樟+棕櫚+圓柏+紫荊+毛竹+小葉女貞+黃楊+構(gòu)骨+草坪。樣地以景墻為主景,竹林為背景,當季開花樹種較少,且植物長勢一般,前景布置稀缺,因此評價分值低。植物生長狀況以及植物與周圍環(huán)境的協(xié)調(diào)性也是影響美景度的重要因素。
圖5 植物群落平面圖-C7
圖6 植物群落立面圖-C7
2.3.4道路植物群落景觀美景度評價分析
道路植物群落景觀中D5的SBE均值最高。該樣地植物配置模式為雪松+柏樹+圓柏+香樟+小葉女貞+紅玉蘭+紫葉小檗+紅花檵木+錦熟黃楊+紅葉石楠+八角金盤+紅花酢漿草+草坪(圖7,圖8)。植物大部分為規(guī)則式造型,常綠樹種較多,冠幅大,且以各種造型呈現(xiàn)出來,色彩搭配豐富鮮艷,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樣地D1為園林小徑植物景觀,該樣地植物配置模式為側(cè)柏+金銀木+海桐+石楠+八角金盤+連翹+沿街草。植物以密植為主,當季開花樹種少,可適時增植開花樹種,以營造曲徑通幽的別樣景觀。
圖7 植物群落平面圖-D5
圖8 植物群落立面圖-D5
2.3.5棕櫚植物群落景觀美景度評價分析
棕櫚類植物群落景觀中,樣地E2的SBE均值最高。該樣地位于紫荊山公園北門附近,是一組以棕櫚為主的植物群落。植物配置模式為棕櫚+紫荊+加拿大紫荊+香樟+紫葉李+廣玉蘭+圓柏+海桐+構(gòu)骨+黃楊+石楠+紅葉桃+八角金盤+月季+草坪(圖9,圖10)。該樣地植物種類多樣,層次結(jié)構(gòu)形式各異,棕櫚樹形優(yōu)美,群落自然生態(tài)性良好。樣地E4的SBE均值較低。該樣地位于紫荊山公園東南角,植物配置為合歡+欒樹+棕櫚+紫荊+加拿大紫荊+龍爪槐+黃楊+海桐+石楠+女貞+桃樹+草坪。該樣地植物空間屬于開敞型,植物以疏植為主,但因這一區(qū)域與順河路相鄰,植物配置與周圍環(huán)境協(xié)調(diào)性較差,空間圍合感弱,部分植物生長狀況一般,因此SBE均值不高??稍黾余彽缆分参锏拿芏龋謱臃N植,營造半開敞空間,及時做好植物生長狀況維護,提高整體美景度。
圖9 植物群落平面圖-E2
圖10 植物群落立面圖-E2
3結(jié)論與討論
通過對紫荊山公園5種類型34個植物群落景觀樣地進行美景度評價,分析結(jié)果表明紫荊山公園整體景觀質(zhì)量較高,公眾喜愛程度偏高。其中,植物群落整體觀賞效果、植物群落色彩感、植物群落生長狀況、植物群落層次豐富度是影響美景度的重要因素。
公園中種植雜亂無章的植物群落,公園在植物配置方面不僅要注重品種多樣,還需注意整體層次結(jié)構(gòu)、空間利用的多樣性。除整體空間郁閉度適宜,還可利用植物營造出多樣化的亞空間,滿足不同人的需求。不同高度、不同形狀輪廓的植物配置時,應做到多而有序,不可雜亂無章。
公園中植物生長狀況較差的植物群落,公園管理工作人員應及時更換死亡植株,對于長勢較差的植物,應該加強植物種植養(yǎng)護,改善土壤肥力,及時做好樹種病蟲害防治等預防措施。還應注意鄰水植物亮色系色彩及春季開花樹種的運用,以使植物色彩與水體相映成趣,產(chǎn)生靈動之美。
公園中與周圍環(huán)境協(xié)調(diào)性較差的植物群落,植物配置除考慮開花樹種外,還應當注重秋色葉樹種的應用,以營造豐富的季相變化特征。植物柔軟的線條可以軟化建筑小品線條的呆板感,園林建筑小品周圍植物群落配置應注意整體景觀的前景、中景、背景與建筑小品的協(xié)調(diào)性。
公園中緊鄰城市道路的植物群落,植物具有屏障的作用,將城市嘈雜的環(huán)境隔離在外。因此,植物配置應注重冠幅大的喬木與灌木的運用,以起到防護隔離的作用。做到植物群落整體開合有度,提升植物群落整體觀賞效果。
參考文獻:
[1]鄭巖.哈爾濱城市公園植物群落特征及其景觀評價[D].哈爾濱:東北林業(yè)大學,2007.
[2]蘇雪痕.植物景觀規(guī)劃設計[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12.
[3]黃廣遠.北京市城區(qū)城市森林結(jié)構(gòu)及景觀美學評價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2012.
[4]Gandy R,Michael J,Meitner M J.The effects of an advanced traveler information system on scenic beauty ratings and the enjoyment of a recreational drive [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7,82(1/2):85-93.
[5]Brush R O.The attractiveness of woodlands:perceptions of forest landowners in Massachusetts[J].For.Sci.,1979,25(3):495-506.
[6]Bohyoff G J,Wellman J D.Landscape preference metrics,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1983,16:181-190.
[7]Morgan R.Some factors affecting coastal landscape aeathetic quality assessment [J].Landscape Reasearch.1999(2):167-185.
[8]Shuttle worth S.The use of the photograph as an environment perception medium in landscape studies[J].J.Environ.Mgmt.,1980(11):61-76.
[9]周春玲,張啟翔,孫迎坤.居住區(qū)綠地的美景度評價[J].中國園林,2006(4):62-67.
[10]宋亞男,車生泉.上海城市公園典型植物群落美景度評價[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nóng)業(yè)科學版),2011,29(2):16-24.
[11]董建文,廖艷梅,許賢書,等.秋季觀賞植物單株美景度評價[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10,38(3):42-46.
[12]周寧馨,劉莉.武漢市植物園中心景點典型植物群落美景度評價[J].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4,36(6):1316-1324.
[13]翁殊斐,陳錫沐,黃少偉.用SBE法進行廣州市公園植物配置研究[J].中國園林,2002(5):84-86.
[14]許大為,李羽佳.基于SD-SBE法的專家與公眾審美差異研究[J].中國園林,2014(7):52-56.
[15]翁殊斐,柯峰,黎彩敏.用AHP法和SBE法研究廣州公園植物景觀單元[J].中國園林,2009(4):78-81.
[16]俞孔堅.自然風景質(zhì)量評價研究—BIB-LCJ審美評判測量法[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1988,10(2):1-7.
Scenic Beauty Evaluation of Plant Communities of Zijingshan Park in Zhengzhou
XIE Shan-shan,WANG Dong-meng,Li Xue,KONG De-zheng
(College of Forestry,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Zhengzhou Henan 450002,P.R.China)
Abstract:Urban park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ity green space system,researching its landscape aesthetic performance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on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For understanding their landscape aesthetic performance,34 classic plant communities were selected in Zijingshan park by using the SBE method.The results shows that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plant landscape of the park is generally well ,and the plant color,its spatial structure,the growth situation and some other factors had certain effects on its scenic beauty values.The results coul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plant communities landscapes in the park.
Key words:plant communities; 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Method; urban park; Zhengzhou city
中圖分類號:TU 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246(2016)02-0146-07
通訊作者簡介:孔德政(1964-),男,教授,博士,主要從事風景園林規(guī)劃設計研究。E-mail:kzxy303@163.com
第一作者簡介:謝珊珊(1989-),女,碩士,主要從事風景園林規(guī)劃設計研究。E-mail:kzxy303@163.com
*收稿日期:201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