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孟春
在新店和治平兩鄉(xiāng)的交界處,有一條峽谷,人稱“鞍子山峽”,是當(dāng)?shù)氐膭倬?,離我們這兒也不遠(yuǎn)。我曾路過這里幾次,但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去那里美美地玩一回。
去年暑假,我呆在家中,除了寫作業(yè),就是干點活兒,無聊得發(fā)慌。終于在一天清晨,我約了幾個同伴,向鞍子山峽進發(fā)了。
走了一個多小時后,遠(yuǎn)遠(yuǎn)地就望見一潭水。我環(huán)視了一下周圍,蔚藍(lán)的天空中飄著幾片羽毛般的白云,金色的陽光像小精靈般跳躍在小路旁的樹枝間……此情此景,讓人的一切雜念都拋入九霄云外?!昂锰鞖獍。 蔽也唤袊@道,渾身的困乏頓時都不知去向了。我們加快了前進的速度,到了峽邊才發(fā)現(xiàn)此峽有三叉,分為前峽、后峽和旁峽。在三條峽的匯聚處,橫臥著一條攔河大壩,我才知道剛開始看到的那潭水,就是這壩中的水。
聽說后峽最美,我們就又向后峽走去。沿一條曲徑而下,峽壁怪石嶙峋,形態(tài)各異。先是看到一條名為馬口的山崖,從上往下皆是陡峭的崖壁,到了崖腰,突然凹進。懸得妙啊,真像一匹張口嘶鳴的馬。快到峽底處,有一塊微微凸起的石頭,上面有幾個月牙似的馬蹄印。傳說是以前玉帝的一匹天馬走失,經(jīng)過此地時所留下的。來到這里,你便會聽到“叮咚、叮咚”的樂曲聲,原來是一條石溪里的水正有規(guī)律地流淌著。溪水的兩旁各蹲著兩塊巨石,怎么看都像兩只青蛙。聽當(dāng)?shù)厣矫裾f,很久以前,青蛙們自由地生活在這里。有一天,來了一只像鷹的大鳥,抓住青蛙便吃。為了不使種族滅亡,部落里的兩只最強壯的青蛙帶著自己的武器,去對付大鳥。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大鳥趕走,可是,大伙兒又怕它再來侵犯,于是兩只強壯的青蛙就日夜守護在小溪旁,許多年之后,就變成了石像。
接著,我們又參觀了前峽、旁峽、“三支蠟灘”等景點。在這其中,“三支蠟灘”的風(fēng)景最美,聽說這“三支蠟”是為晚上過河的人而點的。正因為它有美麗的燭光,所以吸引了許多動物,它們每天晚上會來這兒聚會、玩耍。所以,人們便親切地稱它為“三支蠟灘”。
攔河壩下游,水很少,大塊峽底便露了出來。有一處石頭特別多,并且形態(tài)各異,有像鴨蛋的,有像動物的,還有像城堡的……真是美不勝收。
我們陶醉于這神奇美麗的景色中,真有點流連忘返了。如果有機會,請你也來玩一玩。游完之后,保證你也會感嘆:真美!
點評
全文移步換景,疏密有致。作者一路走來,景點多而繁雜,卻采用移步換景的方法,以游蹤變換為序,濃墨重彩地寫了“后峽”“三支蠟灘”這兩處景點,而對其他景點,則惜墨如金,取舍有度,詳略得當(dāng)。
此外,作者還從不同角度描寫了鞍子山峽迷人的風(fēng)光,貫穿始終的不單單是對景物的描寫,還有神話傳說的穿插以及作者喜愛、陶醉的心情,情景交融,讀后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