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瑞
你希望孩子專注,孩子卻常常三心二意;你希望孩子懂禮貌有修養(yǎng),孩子卻動不動大喊大叫;你希望孩子勇于嘗試和探索,孩子卻畏首畏尾……孩子的問題,全是父母的問題。對號入座,如果自己是下面列舉的媽媽中的一種,要盡早調(diào)整。
陪伴時不夠用心
快晚上9點了,媽媽剛進家門,妞妞就纏著要媽媽陪自己一起做手工,媽媽看了幾眼,覺得要花半小時以上,就催妞妞睡覺。躺在床上,妞妞又開始提問:“媽媽,長頸鹿脖子那么長,怎么喝水呀?”媽媽一聽就煩了:“趕快睡,別再磨人了,我明天還要上班呢?!?/p>
上榜理由:
妞妞媽媽屬于事業(yè)型女人,平時工作忙碌,在家精力不足,陪伴寶寶用心不夠。久而久之,寶寶和媽媽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就會越來越少,自然不愿意和媽媽說心里話了,親子關(guān)系會受到影響。而媽媽知識面狹窄、對寶寶的提問缺乏耐心和興趣,也會挫傷寶寶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說給媽媽的話
即便再忙,媽媽也得擠出時間,非常投入地和寶寶玩,陪孩子一起做他喜歡的事,讓寶寶感覺到媽媽特別愛他,心里有什么話馬上就想跟媽媽說。要知道,用心陪伴寶寶,母子一起盡興玩耍,是媽媽打開寶寶心扉,拉近親子距離,讓寶寶喜歡你的重要途徑。而對寶寶提出的一個個問題,媽媽應(yīng)給予耐心和科學(xué)的解答。當(dāng)然,做媽媽的也不可能是“百事通”,對不清楚的問題,就和孩子一起開開心心去尋找答案吧。
動不動就發(fā)脾氣
媽媽覺得彤彤今天的畫明顯不夠好,催促他再畫一張,彤彤卻討價還價:“我已經(jīng)畫過了,如果再畫一張,媽媽要帶我去吃披薩。”心情本來就不好的媽媽對彤彤的條件根本不容商量,提高嗓門道:“哪有那么多無理要求,趕緊做你該做的事!”
上榜理由:
失控狀態(tài)下不可能教好寶寶。一旦自己被情緒控制,就很難冷靜理性地處理問題,更談不上對寶寶循循善誘了。即便強壓失控的怒火,勉強和寶寶溝通,你鐵青的臉色和生硬的語氣,也都會帶給寶寶異樣的感覺。長此以往,寶寶要么拿你的話當(dāng)作耳邊風(fēng),批評表揚他都不在意;要么他遇事也學(xué)著你的樣子大喊大叫。
說給媽媽的話
在情緒將要爆發(fā)時,媽媽要告誡自己必須冷靜,可以嘗試著做深呼吸,強迫自己從1數(shù)到10,或者干脆走開一會兒,慢慢讓自己激動的情緒平息下來。指出寶寶的問題,要求他做什么,平心靜氣非常重要,嚴(yán)肅不等于嚴(yán)厲,較真兒不等于叫喊,態(tài)度要堅決,要求要明確,但語氣則要和藹,這樣寶寶才能接受你的批評并按照要求去做,而不是心生抵觸。
說話總是不算數(shù)
喬喬纏著媽媽:“我攢夠15張‘笑臉貼畫了,你不是說攢夠10張就給我買遙控飛機嗎?什么時候買呀?”媽媽輕描淡寫地敷衍著:“我最近事情特別多,過一陣子再說吧?!眴虇虖氐准绷耍骸澳阍趺从终f話不算數(shù)!”
上榜理由:
那些習(xí)慣開“空頭支票”的媽媽,其實是希望通過物質(zhì)激勵來鼓勵寶寶更好地成長,出發(fā)點是好的,但“說得到做不到”,次數(shù)多了,很容易使自己在寶寶面前失去誠信,最終也將失去自己在寶寶心目中的威信。類似“空頭支票”這樣的事情如果多次出現(xiàn),寶寶耳濡目染,長大以后也就容易對朋友和身邊的人失信,實在得不償失。
說給媽媽的話
能做到才說,說到就做到。一個被寶寶愛戴的媽媽,首先是一個可以信賴的媽媽,而信賴的前提之一就是說話必須算話。因此,在對寶寶做出承諾之前,一定要三思,是否能及時兌現(xiàn)自己的承諾,那些合理的、自己有能力做到的要求,可以答應(yīng)寶寶;如果寶寶的要求一時間難以滿足,就要耐心地和寶寶溝通,研究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
喜歡隨意打斷寶寶
4歲的琪琪在房間里專心地畫畫,心疼他的媽媽一會兒開門進來送牛奶、送水果,一會兒遞給琪琪新買的畫筆:“這是媽媽今天去超市買的,你看喜不喜歡?”
上榜理由:
當(dāng)你抱怨寶寶做事沒有長性,只有三分鐘熱度時,你是否想到背后的元兇就是你自己呢?寶寶做事的時候也希望不被人打擾,媽媽常常意識不到這點,總是借著愛的名義隨時打斷寶寶。要知道,同一時間里,如果家長給寶寶安排多個任務(wù),發(fā)出的指令太多,關(guān)心太多,或?qū)W習(xí)時媽媽給予的指導(dǎo)太多,必然讓寶寶分心,不利于他培養(yǎng)專注的習(xí)慣。
說給媽媽的話
當(dāng)寶寶興致勃勃地跟你說他的玩具、他的小伙伴時,要耐心聽他把話說完;平時要給寶寶獨處的時間,允許寶寶自言自語,甚至發(fā)一會兒呆;給寶寶一個屬于自己的獨立房間,他可以關(guān)起門來,自由地做他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