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艷
廖占富和張興瓊分別是四川省通江縣永安鎮(zhèn)廟子梁村小學與火天崗村小學的教師,也是遠近聞名的“村小夫妻”,幾十載寒來暑往,這對鄉(xiāng)村教師夫婦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學生,用質(zhì)樸的雙手托起了大巴山明天的希望。
山坡的空地上坐落著一排簡單的磚砌平房,這就是2008年廖占富和張興瓊動員村民建起的火天崗村小學新校舍。1988年,高考失利的廖占富為圓三尺講臺夢,跋山涉水來到了偏遠的火天崗村小學做代課老師。當時的火天崗村小學只有4間簡陋的土木混合結(jié)構(gòu)教室,不通水電,周圍山高路險、雜草叢生。“這里太窮了,山外的老師不愿來,已經(jīng)來的老師又留不住?!绷握几蝗缃窕貞浧甬斈甑那榫斑€滿懷感慨。
與廖占富一樣,那時還有一位已在此代課8年的女教師——張興瓊也在為能讓孩子們有學上而努力著。村里人為了留住這兩位老師,便極力撮合他們。1992年,張興瓊與廖占富喜結(jié)良緣。從此,火天崗村小學書聲不斷,成了名副其實、遠近聞名的夫妻小學。當年兩人親手種下的樹苗,經(jīng)過二十多年的風吹雨打已長成參天大樹,見證了他們的堅守與赤誠。因為廖占富的嚴慈相濟和張興瓊的疼愛有加,孩子們都親切地稱他們?yōu)椤傲伟职帧?、“張媽媽”?/p>
在廚房里,他們每天都要為孩子們熱午飯,常有孩子沒有帶午飯或把飯菜掉在了路上,他們就把自己帶的那份分給孩子們,自己只喝幾口開水應付了事。
盡管學校條件簡陋,但每周一早晨,火天崗村小學全體學生都會在張興瓊老師的帶領下舉行升旗儀式。沒有音響設備,國旗也是綁在一根竹竿上,張興瓊就打著拍子和學生一起唱國歌。廖占富會在課間同孩子們一起打乒乓球,球臺是用幾張木條桌拼起來的,中間以一排磚塊為界,大家依舊玩得很開心。
夫妻倆在火天崗村小學工作的幾十年里,辦公室里有他倆備課的研討聲;火塘邊有他倆循序漸進的“生火式”教學理念;田邊地頭有他倆分析學生個案的爭執(zhí)聲;回家路上有他倆對一天教學的反思。他倆經(jīng)常為一個問題爭論打賭,誰輸了誰就背米菜去爬到學校路上那段長長的陡坡,雖然張老師總輸多贏少,但米菜總在廖老師的肩上。
2009年,廖占富通過教師招聘考試轉(zhuǎn)正,被安排在對面山頭的石廟子村小學任教。這是個只有十幾名學生、由破廟改建的“袖珍小學”,條件十分艱苦。“石廟子村小學、火天崗村小學和家,正好構(gòu)成一個三角形。每次他從石廟子村小學出發(fā)到火天崗村小學或是回家,都需要走兩個多小時的山路?!睆埮d瓊心疼地說。
學校離家太遠,而廖占富又放心不下身體不好的妻子一個人在家既工作又務農(nóng),因此他每周都要長途跋涉回家。如果到了雨季,河水湍急,回家的路就更加艱難?!叭绻也贿^去教書,那石廟子村的孩子就要走4個小時的山路到其他地方上學,我多走一些不要緊,不能苦了孩子們??!”盡管很辛苦,但廖老師并不后悔這個決定。
“一棵杉樹,見證你們無怨無悔的教師生涯;兩個山頭,訴說你們聚少離多的夫妻生活?!边@對夫妻的堅守讓只有七百多人的火天崗村走出了幾十個大學生。2009年,廖占富被調(diào)到石廟子村小任教,最初的夫妻小學,變成了如今夫妻二人各自守護一座山村,守護一方孩子的未來。
“我們家三代人都是張老師教出來的?!薄坝腊矊W區(qū)有8所中心校,只要聽說學生是四村(火天崗村)出來的,這些學校都搶著要。”村民們提起這所“夫妻小學”,言語間滿是自豪。
時光荏苒,五十多歲的張興瓊臉上已布滿了皺紋,廖占富也不再年輕,他們卻將一個個孩子送出大山,走向外面的世界,也用愛心改變著小山村的面貌。如今,為了花的盛開、果的成熟,他們依舊忙碌著,如同火天崗村小學門前的柳樹,默默垂著葉的綠蔭,詮釋著無怨無悔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