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 安艷君
【摘 要】王集地區(qū)位于泌陽凹陷北部斜坡中部,具有良好的油氣成藏條件。該區(qū)目前王集油田已進入勘探的高成熟期,鼻狀構造主體部位井的鉆探程度較高,且斷裂發(fā)育,儲層主要受張廠、楊樓、侯莊、王集三角洲影響,砂體平面展布復雜、沉積相帶變化快,與復雜構造的匹配關系不明確,造成圈閉的識別難度較大,勘探開發(fā)難度較大。本文通過對王集地區(qū)儲層的巖性、物性、電性、含油性及其彼此之間的關系研究,并分析出王集地區(qū)儲層的含油下限標準,希望能通過‘四性關系的研究,為王集地區(qū)的油氣勘探工作提供一定的指示作用。
【關鍵詞】王集地區(qū) ‘四性關系 含油下限 油氣勘探
一、巖性與含油性的關系
通過對王集地區(qū)油氣顯示資料,以及試油成果的分析,發(fā)現(xiàn)具有油氣顯示的巖性主要分布在粉砂巖、細砂巖、中砂巖中,其中油層以細砂巖為主要巖性,占總體的84.6%,顯示級別以油斑顯示為主,占總體的69.2%,差油層以粉砂巖為主要巖性,占總體的36.3%,顯示級別以油跡顯示為主,占總體的54.5%,干層以細砂巖和粉砂巖為主要巖性,分別占總體的43.5%和41.6%,顯示級別以油跡和熒光顯示為主,分別占總體的43.5%和37%,水層巖性以細砂巖為主,占總體的48.5%,顯示級別以熒光為主,占總體的57.1%(圖1)。
二、巖性與物性的關系
對王集地區(qū)儲層的孔隙度和滲透率進行統(tǒng)計,并做出巖性與物性交匯圖(圖2),從圖中上可以看出,孔隙度分布范圍主要分布在5%-25%之間,巖性的粒級與含油性對孔隙度和滲透率的影響較大,低孔低滲儲層,巖性的粒級和含油級別分異不明顯。中孔中滲儲層隨著孔隙度的增加,巖性粒級較粗的滲透率較大,礫狀砂巖滲透率明顯高于細砂巖和粉砂巖的滲透率,同時含油級別較高儲層的滲透率較大,油斑級別儲層的滲透率明顯高于熒光級別儲層的滲透率。
三、巖性與電性的關系
從巖性與電性交匯圖(圖3)中可以看出,王集地區(qū)儲層隨著粒級的變化,電性也在發(fā)生變化。儲層電阻率集中分布在8-60Ω.m之間,巖性為細砂巖和粉砂巖粒級時,泥質含量較低,中細砂巖電阻率隨粒徑的增加而增大,總的來說,各粒級儲層的電阻率都相差不大,但是總體上細砂巖及以上粒級的電阻率值高于粉砂巖及以下粒級的電阻率值。含油儲層的聲波時差介于240~320μs/m之間,隨著顯示級別的增加聲波時差值增大,油浸儲層明顯高于熒光級別儲層。
四、物性與含油性的關
儲層的巖性、物性、含油性和電性,具有很好的規(guī)律性。巖性粗、物性好、含油性好的儲油層,儲油能力好,產(chǎn)油能力高。反之,則儲油能力差,產(chǎn)油能力低。物性與含油性關系比較密切,這也是用含油產(chǎn)狀確定物性下限的依據(jù)。從圖5可以看到,油層孔隙度主要分布在18~35%之間,滲透率主要分布在0.2~2μm2之間,干層孔隙度主要集中在3~25%之間,滲透率主要分布在0~0.4μm2之間,水層孔隙度主要集中在18~25%之間,滲透率主要分布在0.1~0.6μm2之間。從圖6可以看出油氣顯示在油斑級以上的儲層,其物性較好,孔隙度主要分布10%以上,滲透率以大于0.025μm2為主,而油氣顯示為油跡級的儲層,其孔隙度介于5~17%,滲透率小于0.03μm2為主。并結合試油成果,將本目的層段儲層含油性的物性下限,孔隙度定為14.9%,滲透率定為0.1μm2。
五、電性與物性、含油性的關系
為了研究電性與物性及含油性的關系,繪制了王集地區(qū)不同含油級別的儲層孔隙度與電阻率關系圖(圖7)及不同含油級別儲層的電阻率與滲透率關系圖(圖8),從圖中可以看出通過對該區(qū)的電性、物性與含油性關系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試油含油的儲層,電阻率主要分布在14-70Ω.m之間;試油為水層的儲層,電阻率主要分布在10-40Ω.m之間;試油為干層的儲層,滲透率主要分布在0-0.05μm2。該統(tǒng)計結果表明,在王集地區(qū)含油儲層的電阻率變化范圍不大,綜合電性、物性分析后將本區(qū)含油儲層的電阻率下限定為12Ω.m。
六、含油儲層下限標準
依據(jù)上述研究,制定了各種含油儲層下限,將孔隙度大于9.0%,滲透率大于0.029μm2,油氣顯示為油跡以上,巖性為粉砂巖以上粒級的儲層定為有效儲層。電性特征上將深測向電阻率大于12Ω.m,聲波時差大于215us/m,自然電位呈負異常,雙側向電阻率有差異的儲層定為有效儲層。
七、結論
1、王集地區(qū)油層以細砂巖為主要巖性,占總體的84.6%,顯示級別以油斑顯示為主,占總體的69.2%,有效儲層的巖性為粉砂巖以上的粒級儲層。2、王集地區(qū)巖性的粒級與含油性對孔隙度和滲透率的影響較大,有效儲層的孔隙度下限為9.0%,滲透率下限為0.029μm2。3、王集地區(qū)總體上細砂巖及以上粒級的電阻率值高于粉砂巖及以下粒級的電阻率值。含油儲層的聲波時差介于240~320μs/m之間,隨著顯示級別的增加聲波時差值增大,油浸儲層明顯高于熒光級別儲層。有效儲層的電阻率下限為12Ω.m,聲波時差大于215us/m。4、該區(qū)有效儲層一般自然電位呈負異常,雙側向電阻率有差異。
參考文獻:
[1]劉曉峰. 王集油田砂體展布及沉積微相研究,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資源學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