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書波
民心可鑒
◎柳書波
序
一塊古香古色的古鏡。
古鏡為襯底,推出片名字幕:民心可鑒
音樂聲中,撞擊心扉的主題歌(男中音)歌聲起。
極流沙,
逾陰山,
盡遼左,
越海南,
忽必烈一統(tǒng),
憑彎弓一張,
鐵馬金鞍。
主中原,
興百業(yè),
識賢倭,
正法典,
治萬民樂業(yè),
金鑒照宇環(huán)。
1.大都城門前
銀幕上疊印:“公元1282年3月大都”字樣。
歌聲中,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率領太子及眾大臣等一班人馬,在留守京都大臣平章政事(副宰相)阿合馬等眾人的歡送中,浩浩蕩蕩向北行進。
忽必烈一班人馬行進在鄉(xiāng)間野外的官道上。大隊人馬越走越遠,漸漸走出畫面。
歌聲止。
2.阿合馬府內(nèi)(夜晚)
富麗堂皇的大廳,燈燭輝煌。
樂曲聲聲,絲竹盈耳。
歌妓舞女,輕歌曼舞。
阿合馬悠閑自得地坐在正席,兩位侍女給他在按摩脊背。兩側分別坐著左丞郝禎,右丞張惠。
阿合馬春風滿面地品嘗著瓊漿玉液,欣賞著花枝招展、妖冶俏麗的歌妓。
阿合馬的臉上溢滿了得意的微笑。
阿合馬端起酒杯,招呼道:“來來,喝,喝!”他一飲而盡。
左丞郝禎斟滿一杯酒,雙手端著酒杯,來到阿合馬面前:“相爺對我恩重如山,是我再生之父母。您的大恩大德,下官沒齒難忘。敬相爺一杯,略表寸心。”
阿合馬接過酒“哈哈”大笑,然后說道:“都是自己人嘛,莫要客氣?!币伙嫸M。
右丞張惠也端起一杯酒:“相爺功蓋四海,威名遠揚,為相爺敬上一杯,祝相爺萬壽無疆!”
阿合馬接過酒杯,又一飲而盡。
阿合馬的臉上泛著紅暈,已有幾分醉意,嘴里不停地說道:“人生幾何,及時行樂……”
這時,一個門官進來,笑容可掬,在阿合馬耳邊竊語了幾聲。阿合馬頓時精神一振,“嘿嘿……”一陣冷笑后,雙手擊案,連聲叫道:“好!好好,好??!”
阿合馬:“傳我的話,賞獄卒白銀二十錠?!?/p>
門官:“遵命!”
阿合馬:“秦長卿——終于死啦!”
阿合馬掩飾不住內(nèi)心的得意:“一個小小的宿衛(wèi)士,竟敢向皇上參我,真是螳螂斗雕。找崔斌他們報到去吧!”
郝禎:“誰再敢到皇上那兒去參相爺,這就是他的下場!”
張惠:“讓那些人明白明白,老虎的屁股是摸不得的!”
三人相視,“哈哈……”
3.阿合馬府大門(月光朦朧)
畫外音:“太子回京,命阿合馬大人東門接駕?!?/p>
傳喚聲由遠及近,一聲高過一聲,劃過寂靜的夜空。
4.阿合馬府內(nèi)(夜晚)
傳喚聲在相府的深宅大院回蕩。
5.阿合馬大廳(夜晚)
傳令官:“啟稟相爺,太子回京,命您東門接駕!”
阿合馬一怔:“太子回京?”
阿合馬疑惑地低聲細語:“太子不是伴駕去上都了嗎?怎么突然返回?”
阿合馬面向傳令官:“知道了?!?/p>
傳令官剛邁出門,樞密副使張易跌跌撞撞地跑進來:“相爺,太子回京做佛事。太子的儀衛(wèi)已到東門了,我已撥一隊宿衛(wèi)前去衛(wèi)護。太子傳諭,命相爺快去迎駕。”
阿合馬疑慮頓消:“我乃留守京都最高官員,太子既歸,理當首迎?!?/p>
阿合馬:“右丞,再點宿衛(wèi)迎駕。”
張惠:“下官遵命!”
張惠急忙退下。
阿合馬步出大廳,郝禎、張易等人尾隨其后。
6.阿合馬府大門(月光朦朧)
阿合馬、郝禎、張易及護衛(wèi)走出大門。
7.街道一角(月光朦朧)
阿合馬、郝禎、張易及護衛(wèi)行走在大街上。
8.大都城東門(月光朦朧)
城門兩側,護衛(wèi)林立。
阿合馬等人步出城門,借著月光看到“太子”遠遠站立在城門外,周圍是“太子”八十多人的儀衛(wèi)隊。
這時,一位身材高大魁岸的青年軍官騎馬來到阿合馬面前:“‘太子’召阿合馬大人?!?/p>
阿合馬應命向“太子”走去。
阿合馬跪在“太子”面前。
“太子”:“阿合馬,你身為留守,怠慢本御,該當何罪?”
阿合馬:“下官該死,千歲恕罪?!?/p>
青年軍官騎馬來到阿合馬跟前,厲聲喝道:“阿合馬,你身為平事政事,專寵恣橫,殘害忠良,欺壓百姓,惡貫滿盈,罪該萬死!”
阿合馬吃驚地抬起頭,剛要張口狡辯,青年軍官從袍下抽出兩把銅錘,一錘將阿合馬擊倒在馬前。他又連擊數(shù)錘,阿合馬立刻腦漿四濺。
青年軍官又率八名士兵圍擊左丞郝禎,經(jīng)過一陣廝殺,郝禎斃命。
張惠見狀,大聲呼喊:“賊人作亂,快快捕殺?!?/p>
張惠、張易遂領兵士進行廝殺,雙方展開激戰(zhàn)。
青年軍官對偽太子說道:“你們快撤退,我來掩護!”
青年軍官飛舞雙錘,左右截擊,驍勇善戰(zhàn)。他一面廝殺,一面掩護偽太子及兵士們撤退。
青年軍官大呼:“我是謀主,我叫王著,有種要抓就抓我——”
張惠:“抓著王著者賞銀五十錠!上!”
王著被兵士圍困在中間,他左沖右殺,許多兵士死于銅錘之下。
張惠拉弓射箭,射中王著的左肩,王著落馬。眾兵士上前繩捆索綁,王著盡力掙脫,但無濟于事。
張惠:“押解逆賊回城!”
大隊人馬押著王著及幾名同伙。
王著大度昂然地向城門走去。
9.驛道
中丞也先帖木兒及幾名護衛(wèi)騎馬向上都方向飛快地急馳。
10.上都城門前
也先帖木兒及幾名護衛(wèi)向上都城門急馳。
11.上都行宮
忽必烈召見也先帖木兒。
也先帖木兒向忽必烈施禮,并高呼:“臣中丞也先帖木兒,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忽必烈:“愛卿今日匆忙北上,有何要事?”
也先帖木兒:“啟稟皇上,益都千戶王著率亂黨冒充太子,在京城作亂,平章政事阿合馬大人遇刺身亡?!?/p>
忽必烈勃然大怒,拍岸而起:“王著竟敢率賊人假冒太子,行刺阿合馬,真是目無朝廷,罪不容誅。愛卿,你速返大都,傳旨:將王著立即正法,傳首四方,剿獲全部余黨,一律棄市。朕即日起駕回京?!?/p>
也先帖木兒:“臣遵旨?!?/p>
12.法場
王著及兩個同謀的首級高懸在木樁上。
13.大都城一角
墻上貼著一張布告。布告前,圍得水泄不通的百姓爭相觀看。人聲鼎沸,議論紛紛。
“阿合馬、郝禎這幫亂臣賊子,該殺!”
“王著是我們的義士,英雄?。 ?/p>
“王義士死得太冤枉了!”
幾個兵士驅(qū)趕著百姓,口里叫嚷著:“走開!快走開!不準誹謗朝廷?!?/p>
14.大都金殿
忽必烈款款步入座位,百官下跪,三呼萬歲,然后文武官員分列兩側站立。丞相安童出班請旨。
忽必烈對群臣說:“阿合馬任平章政事以來,忠心為國,堪稱肱股之臣,今不幸被殺,朕決定厚葬之,丞相安童與太子率禮部速議他的謚號。”
太子出班,與安童同聲道:“遵旨?!?/p>
百官退朝。
15.后宮
忽必烈在后宮里悶悶不樂,來回徘徊。他走向書架,取下一套嶄新的線裝《資治通鑒》,坐在書桌前,翻到一百九十二卷唐太宗貞觀之治的事跡。
他低聲誦讀著:“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是故人君兼聽廣納,則貴臣不得擁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p>
讀到這里,他掩卷沉思。
忽必烈的畫外音:阿合馬數(shù)十年來,為元朝之大業(yè)盡心用事,入主中原之初,他和耶律楚材主廢牧為耕,使中原農(nóng)業(yè)復興,發(fā)展冶鐵,興鼓鑄之利,保證軍需,得鹽司茶,專理財賦。
畫外音中,閃現(xiàn)下面一組畫面:
北方丘陵區(qū)的田園上,阿合馬和耶律楚材在規(guī)劃由牧場變?yōu)檗r(nóng)田……
一望無際的草原,綠茵如毯。一群群牛羊在悠悠地啃草……
一座座冶鐵爐,火光熊熊。錘聲叮當,鐵匠們忙忙碌碌。各式各樣的軍用兵器、農(nóng)用工具堆積如山……
海邊鹽場成片,鹽堆如山……
國庫里,金銀財寶滿倉……
畫外音:這等能臣如何被殺?莫非朕為阿合馬所惑,不發(fā)其奸?
忽必烈站起身,踱步沉思。
畫外音:唔——,十一年前,丞相安童首參他假公濟私,爾后,崔斌參他任人唯親,不久前,宿衛(wèi)秦長卿不是也上書揭發(fā)阿合馬貪贓枉法之事嗎?不,不,朕用人一向明察,豈有用錯之理?莫不是那些人嫉妒他受朕的寵愛,才溢惡于他。
轉身呼喚:“小李子,宣太子和安丞相進宮?!?/p>
李太監(jiān):“遵命。”
16.后宮大門
李邦寧在前,太子及丞相安童在后走進后宮大門。
17.后宮
太子及丞相安童向皇帝施禮。禮畢,忽必烈問道:“朕命你二人率禮部議阿合馬的謚號,可曾定否?”
安童奏道:“禮部議阿合馬謚號,意見不一,要臣二人決斷,臣等不敢自專,奏請陛下圣裁。”
忽必烈:“不是有人說可謚‘忠勤’嗎?”
安童:“臣等以為不可?!?/p>
忽必烈:“哦,卻是為何?”
安童:“陛下,阿合馬貌忠實奸,他自恃受君之寵,胡作非為,賣官鬻爵,營私結黨,以言利得寵,中飽私囊,瞞哄圣聰,縱容其子,為害京都,以邪侵正,陷害忠良。如此之人,怎能謚以‘忠勤’呢?”
忽必烈不以為然,面帶慍色,正色責之:“阿合馬復農(nóng)桑以安民,興冶鐵以振國邦,賦鹽茶以資府庫,薦人才以充政權,卿等能視而不見?安民眾則固國基,振國邦則抵外辱,充府庫則足財用,網(wǎng)人才則政道通,卿能不省其忠。觀阿合馬所為,殫精竭慮,豈不可為‘忠勤’?如此能臣,理當重用,寵何由說?肱股之臣,死于非命,若不重嘉獎,日后何人肯盡忠于大元社稷?”
太子趨前跪奏:“安丞相所言極是,而父皇只知其表,不知其里。蓋為阿合馬所惑其深故!”
忽必烈大怒:“放肆!豎子當以理服,安敢犯上誣下?”
太子抗顏道:“阿合馬復農(nóng)桑興冶鐵,誠為其功。他正是以此受到父皇的寵信,爾后才敢專權驕矜,以至肆無忌憚。中統(tǒng)三年,阿合馬兼轉運使之職,乘陛下富國之急切,借司茶得鹽之機,濫設官府二百余所,安插親信七百余人,并使其子忽辛兼之。茶鹽之稅,多為他所鯨吞。他的親信只知阿合馬父子,不知有朝廷,這不正是以言利得寵,中飽私囊,賣官鬻爵,結黨營私嗎?”
忽必烈:“那瞞哄圣聰,重賦厚斂,殘害民眾,積怨天下,又作何講?”
安童奏道:“至元元年,太原小民煮鹽以販,價廉于官鹽,鹽稅減千兩。而阿合馬清增稅萬兩,萬民均出其賦,雖國富而民貧。這好比是牧人剪羊毛,一年兩剪,順其自然,倘若一日一剪,牧人得羊毛雖多,但羊哪里承受得了呢,必定要死,那毛從何處獲得?民財是有限的,應量力而征,強斂則民怨,唐太宗曾說過:‘君依于國,國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猶割肉以充腹,腹飽而身斃,君富而國亡?!⒑像R瞞哄圣聰,重賦百斂,殘民害本,積怨天下,陷君于不仁之地,此罪不得實嗎?”
忽必烈內(nèi)心一震,半晌又說:“借理算錢谷以興冤獄,興邪侵正,陷害忠良,又有何憑證?”
太子:“至元十五年,阿合馬奏設江淮鹽使司,使其子忽辛兼之。”
太子畫外音:至元十七年十二月,江淮行省平章政事阿里伯,左丞崔斌上書言江南官冗,奏請罷之。
畫外音中閃現(xiàn)出如下畫面:阿里伯、左丞崔斌向太子遞上奏折,請求罷免忽辛官職。
太子畫外音繼續(xù):后阿合馬懷恨在心,奏理江淮錢谷,誣陷阿里伯、崔斌盜官糧四十萬石,擅易朝廷命官八百余人。他派親信都事劉正等人審理此案,羅列罪名,欲置阿里伯、崔斌等人于死地。孩子擲筷而請命相救,無奈阿合馬提前行刑,置阿里伯、崔斌于極刑,天下冤。今據(jù)憲臺察明,確屬欲加之罪。
在上述畫外音中閃現(xiàn)如下畫面:
18.大街
官兵手持刀槍,押送阿里伯、崔斌兩人向京城走去。
19.大堂
兩側衙役林立,阿里伯、崔斌身帶木枷,兩個衙役強行按住二人肩膀,跪在地上。堂上坐著一位官員,他在振振有詞地宣布阿里伯、崔斌的罪狀。
20.刑場
崔斌等人被押送到刑場,兩名刀斧手手持大刀向崔斌砍去。
21.太子宮殿
太子正在用午餐。這時,一位官員慌慌張張地跑進來報告崔斌將被殺的消息。太子驚詫,急忙扔下筷子,憤怒地走出宮殿。
畫外音結束。
22.后宮
安童奏道:“前不久宿衛(wèi)秦衛(wèi)卿參奏阿合馬貪贓枉法,阿合馬懷恨在心,想收買兵部尚書張雄飛,許以參知政事,企圖誣殺秦長卿,張尚書以殺人求官為恥而不從,阿合馬十分惱怒,貶張尚書為澧州安撫使。后來,我等隨駕出京,阿合馬置秦長卿于死地,至今其尸首下落不明?!?/p>
忽必烈聽后大怒,憤然站起:“竟有此事?”
安童:“阿合馬利用朝廷大權,提拔其子忽辛為京都京兆尹,父子狼狽為奸,橫行京城,強占良女,霸占民財,作惡多端,百姓早有狀子告到憲臺。陛下,樁樁都有據(jù)可查??!”
忽必烈慢慢坐下,向安童問道:“那你為什么不早參他?”
安童坦然地:“臣在至元八年就曾說過阿合馬欺君罔上。”
忽必烈面帶悔色,默默點了點頭。
安童見皇上似乎有所省悟,瞟了一眼案上的《資治通鑒》,說道:“愿陛下效法唐太宗,兼聽則明?!?/p>
忽必烈笑道:“朕承太祖太宗之業(yè),統(tǒng)一中原,開疆萬里,創(chuàng)亙古未有之大業(yè),難道不如李世民嗎?”
安童:“陛下功業(yè)彪炳萬世,遠非唐太宗所及,然而,古之明鑒,也當常常引以自照,這將有益于大元社稷。乞望陛下審思?!?/p>
忽必烈:“朕知道了。阿合馬之事,你二人帶領憲臺再查?!?/p>
太子、安童:“遵命?!倍送讼隆?/p>
忽必烈站起身,目送二人出宮,然后又看了看案上的《資治通鑒》,自語道:“莫非我對阿合馬一直偏聽偏信?”
23.宮外
時已過午,太陽西偏。
24.宮內(nèi)
忽必烈在專心讀《資治通鑒》。
太監(jiān)李邦寧跪在忽必烈面前:“皇上,請保重,該進午膳了。我已三次請您了。”
忽必烈眼都未抬,只是擺了擺手。
25.廣寒殿
中丞也先帖木兒走進廣寒殿。
忽必烈:“王著被處置了嗎?”
也先帖木兒:“稟皇上,臣奉命回大都后,立即將王著正法。王著余黨高和尚等也一一捕獲,并依法處置?!?/p>
忽必烈:“王著臨刑時說了些什么?”
也先帖木兒:“他臨死不懼,說我王著為民除害,為國除奸,雖死猶榮,今日被殺,日后定有人把我的事寫出來!”
忽必烈一怔,臉上流露出驚異之色。沉默片刻,又問:“朝野有什么議論嗎?”
也先帖木兒:“朝野上下都以為王著效春秋誅亂臣賊子之法,激憤于義,捐一身為天下除害,以玉臨刑,氣不少挫,視死如歸,誠殺身成名,死而不悔,是英雄義士,死得高尚,死得冤枉?!?/p>
忽必烈沉思良久,默默無語,擺了擺手,示意也先帖木兒下去。
26.宮廳內(nèi)外
明月高懸,宮廳內(nèi)外一片寂靜。
27.清寧宮
忽必烈來回踱步,沉思。
忽必烈自言自語:“阿合馬雖然死了,但他的罪是不可不追究的。然而,追究……會不會使臣民認為是朕承認自己信用奸倭的過失呢?”
侍守在一側的李邦寧,一邊擦拭前面的一架大鏡子,一邊觀察著忽必烈的表情。
忽必烈從沉思中驚醒,猛一抬頭,看見李邦寧在拭擦大鏡子。
李邦寧:“陛下,尺霧障天,不虧于火,寸云占日,何損于明。追治阿合馬,不正說明陛下英明,從善如流嗎?”
忽必烈:“小李子所言好呀!”
忽必烈釋然了,頓覺心胸朗闊。
28.大都城街市
熱鬧非凡的大街,街心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大街兩旁小商小販,一攤連著一攤,叫賣聲此起彼伏;商店櫛比,酒肆稠集,歌臺錯落……好一派繁華鼎盛的京都景象。
忽必烈扮成年約六旬的鄉(xiāng)紳,帶著賬房先生裝束的中年人李邦寧太監(jiān),行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29.“醉仙居”酒樓
忽必烈?guī)е畎顚巵淼酱蠖贾摹白硐删印本茦恰K麄冏谂R窗的雅座上。李邦寧向老板要了酒菜。忽必烈便憑著樓窗,邊喝邊看窗外繁華的街景,臉上露出愜意的微笑。
一會兒,桌子對面坐下了兩位客人。一位是年逾花甲的老人,一位是二十多歲的后生。
老人興致勃勃地:“二位是外地人吧?”
李邦寧:“嗯……是的。”
老人:“你們知不知道大都的情況,不久前,義士王著除了大奸臣阿合馬,大都城內(nèi),百姓家家慶賀,情同過節(jié),‘醉仙居’的名酒‘一品紅’都賣空了。”
忽必烈和李邦寧交換了一個眼色,然后,忽必烈說:“百姓們歡欣至此,可見——阿合馬的為人……”
后生:“可不,這個阿合馬真是惡貫滿盈了,在天子腳下,他是跺腳地顫的人。他與兒子忽辛狼狽為奸,強占民田,掠民為奴。他們橫行霸道之事,一時難以說完?!?/p>
這時,走進來一位懷抱琵琶的年輕歌妓。她向眾人施禮后說道:“奴家為諸位客官唱支《山桃紅》,唱唱時下的新聞,以助諸位的酒興?!?/p>
“好!”四座立刻拍手喝彩。
歌妓整好琵琶,手弄冰弦,唱道:“天雨線,民起怨,京都內(nèi),事多變,恩寵一人,滿族為官。性殘,掠人妻女,作踐良善,下酒人心肝。
笑他無法又無天,哪管人心怨?富貴榮華貧無厭,藏奸。一朝枕上黃粱斷,銅錘之下,魂消魄散,留下罵名傳!”眾人拍手叫好。
眾人歡呼:“再唱一支,再唱一支!”
歌妓唱:“愛他俠義好兒男,解了人心怨,巧計行來把狼子賺,除奸!慷慨捐軀人人贊,英雄雖死,英名長遠,天下頌名傳!”
老人贊嘆道:“二位聽出來了嗎?她唱的是王著除奸的事。民心可鑒??!”
忽必烈眼睛一亮,情不自禁地:“好一個‘民心可鑒’,說得好?。 ?/p>
老人越說越來勁:“只是至今,還沒聽說朝廷追治阿合馬。但我想,皇上圣明,遲早會……”
忽必烈也忙肯定地:“是的,是的,皇上定會順乎民意,追究阿合馬的罪行的?!?/p>
這時,一伙如狼似虎的官差闖進酒樓。其中一位喝斥道:“奉忽辛大人之命,嚴禁歌妓亂唱時事,把她抓起來!”說罷,他們一哄而上,一頓棍棒,把歌妓帶走了。
忽必烈站起身,想上前阻攔,被李邦寧扯著。
官差們走后,眾人或唾或罵。
后生說:“你們看,這些都是阿合馬的兒子忽辛手下的狼犬,多厲害呀。”
一位客官說:“唉!若是叫皇上親眼看到就好了?!?/p>
忽必烈感慨地說:“苛吏猛于虎,官逼民反喲!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30.御花園
清晨,朝陽初照。
忽必烈憑靠玉石欄桿,凝神看著一塊種著沙漠莎草的土地。
忽必烈自言自語:“創(chuàng)業(yè)艱難,守成更不易?。 ?/p>
31.金殿
忽必烈端坐在大殿上。
安童及百官朝拜皇上。
安童奏道:“遵陛下圣旨,憲臺已查明,阿合馬犯罪俱實,從他宮中收獲兩張人皮。據(jù)其妾說,阿合馬每當詛咒時,置神坐于上,又以布帛二幅,畫甲兵騎士張弓挺刃圍攻陛下。此舉說明他早有不軌,有謀反之意。請陛下圣裁?!?/p>
忽必烈聽罷,微微一怔,用目光掃視一下群臣,莊嚴地對群臣說:“阿合馬多年來,假公濟私,殘民害國,欺騙寡人,有負天下,現(xiàn)已查明其罪。他雖死而不赦,剖棺戮尸,沒收全部家產(chǎn),追治其黨羽,以謝天下!對王著等人一一平反昭雪,撫恤其家屬。”
百官高呼:“皇上圣裁,我主萬歲,萬萬歲!”
32.通玄門外阿合馬墓地
寫有“平章政事阿合馬大人之墓”字樣的大理石墓碑倒在地上,上面打了一個紅色的大“×”。
墳墓成了一個大坑。
圍觀的百官及百姓人人喜形于色,拍手稱快。
草地上出現(xiàn)一片一片的血跡。
一群饑餓如狼的野狗在撕咬著阿合馬血淋淋的肉體,野狗不時地撕打,發(fā)出陰森、恐怖的怪叫。
33.王著墓地
碩大的墳墓前立著一塊墓碑,上書“王著義士之墓”。
34.皇宮曲徑
忽必烈向清寧宮走去。
35.清寧宮
忽必烈漫步到那架大鏡子前,親手拿布拭擦著,一遍、兩遍……
鏡子里出現(xiàn)忽必烈凝視的身影。
不一會兒,鏡子里又出現(xiàn)了太監(jiān)李邦寧跪拜的身影。
李邦寧:“皇上保重,讓奴才來擦?!?/p>
忽必烈慢慢轉過臉:“民為天下之本,官不清且殘民,即是殘根害本??!朕自己拭擦,為更好地自照。今后要不斷地照,時時注意任用賢良,以良臣為鑒,以民心為鑒?!?/p>
主題歌起:
極流沙,
逾陰山,
盡遼左,
越海南,
忽必烈一統(tǒng),
憑彎弓一張,
鐵馬金鞍。
主中原,
興百業(yè),
識賢倭,
正法典,
治萬民樂業(yè),
金鑒照宇環(huán)。
36.清寧宮外
太陽漸漸升高了,懸掛在東方天宇。
37.清寧宮
陽光穿過窗子,照在一塵不染的大鏡子上,整個清寧宮都顯得格外清亮。
忽必烈背向大鏡子,仰臉凝視。
定格。
主題歌結束。
(責任編輯 宋旭東)
柳書波,河南省上蔡縣人。中國散文詩作家協(xié)會主席團委員、中國散文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駐馬店市作協(xié)理事,《中國散文詩》雜志副主編,現(xiàn)供職于河南省上蔡縣教體局。已在省市級以上報刊發(fā)表文學作品300余篇,出版散文集《心在山水間》等著作4部,有多篇散文、散文詩入選國家級、省級年選及作品精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