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瑞峰
?
烏鎮(zhèn)感懷
文楊瑞峰
櫓聲悠悠有韻、吱呀似歌。遠處一排雕花門樓靜守歲月,這邊幾株銀杏古樟搖曳時光。石橋、酒幌、翹檐,小巷,一葉扁舟蕩開絲綢般的水面,槳櫓慢搖,緩緩搖過滄桑,輕輕搖過歷史,搖進今天的江南烏鎮(zhèn),夢里水鄉(xiāng)……
人都說詩畫江南,詩有詩眼,畫有畫魂。有了詩眼畫魂,才能吟出江南明麗婉約的靈動,方可點染出江南雋永柔美的意境。江南的詩眼畫魂又在哪里呢?在周莊?在同里?還是在別具一格的烏鎮(zhèn)?
車至江南,人行烏鎮(zhèn),卻如同從現實跌入畫里,撞進詩中。江南如詩,詩眼可在桐鄉(xiāng)焉?江南似畫,畫魂可在烏鎮(zhèn)否?仿佛是酣睡在一個柔柔軟軟的甜夢里,仿佛浸身一幅朦朦朧朧的水墨中。煙如雨,雨如煙,無邊的絲雨織就一個水靈靈的江南。濕漉漉的樹,濕漉漉的天,濕漉漉的房舍,濕漉漉的雙肩,濕漉漉的臨河小巷細長蜿蜒,濕漉漉的石板小徑曲曲彎彎。小徑指引著我、誘惑著我,讓我在癡迷中慢慢踱進夢中烏鎮(zhèn),畫里江南……
小巷幽幽,站在深巷的一頭,烏檐青瓦,雪壁白墻,濃綠苔蘚,朱紅漆門……曾經遠在天邊的江南,倏忽間便已經近在眼前,如夢如幻。小樓上的屋檐,飛翹比翼,頭頂上的天空,一線幽藍。梁柱門窗上的石藝木雕,繁復精美,美輪美奐。迷惘中,我不知道,此時此刻,突兀地叩響一扇臨街的門,會不會一腳邁進茅盾先生的林家鋪子里,和一臉憨厚與精明的青衫小帽的林老板邂逅?倉促間,會不會撞見老通寶,關注蠶寶寶渾濁目光里時隱時現的殷切期盼?
水鄉(xiāng)柔媚淡雅,吳儂軟語綿綿。更有江南小調隔水徐徐飄來,余音柔柔裊裊。倚欄臨水而立,眼前粼粼波光蓄滿歲月的倒影,身后流丹飛閣已經閱盡千年。飲一盞訪盧閣甜香撲鼻的茶,吃幾個大茶飯又軟又糯的叉燒包,咬上一口沁香園油潤麻香的姑嫂餅,品一回定勝橋頭香甜的定勝糕,還有肉嫩味鮮的白水魚……一個愜意的飽嗝里,可以從中嗅出多少明秀旖旎的江南氣息?大快朵頤,再乘烏篷小船,又聽櫓聲咿呀,擠滿了陽春白雪、清辭麗句的心底,瞬間便平平仄仄,韻腳斑斕。
“兩兩歸舟晚渡關,孤云倦鳥各飛還。月明烏鎮(zhèn)橋邊夜,夢里猶呼起看山”。烏鎮(zhèn)最尋常見的是橋,橋與流水相依相隨,橋與人家相鄰相伴。無橋不成路,無路不連橋,無橋不成鎮(zhèn),“百步一橋”并非虛幻。更有那橋柱上的楹聯(lián)墨寶,可以讓你品味出烏鎮(zhèn)景致中的靈秀之氣,體會到烏鎮(zhèn)文化里的江南風情?!昂畼錈熤校M烏戌六朝舊地;夕陽帆外,是吳興幾點遠山”,通濟橋頭畫龍點睛,詮釋著烏鎮(zhèn)千年風雨;“一渠翠染詩人袖,終古波清客子心”,翠波橋上妙語連珠,注解著世間濃淡鄉(xiāng)愁;“水隔一簾依依人影,塘開三里濟濟行蹤”,薦馨橋柱盡染旖旎,仿佛不經意間的一次回首,就可以瞥見簾內鄰家女孩一般平易、貼心的笑容。
清代醉月山人有詩曰“茶亦醉人何須酒”,妄改一字,就成了“景”亦醉人何須酒,于眼前情懷心態(tài)倒也貼切自然。半醉半醒間,我已從繁華喧囂的鬧市,悠然轉入一條幽深僻靜的小街。一邊是門庭廊柱的櫛比鱗次,古色古香;一邊是脈脈小河的碧波蕩漾,流水潺潺。朦朧中,我仿佛聽到噠噠的節(jié)拍,由無到有,敲在石板小徑上,亦敲在我的心頭。駐足眺望,幽深、灰暗的巷子里,漸漸勾勒出一抹亮麗的色彩。
恍惚之間,忽聞馬蹄聲脆,吶喊震天。不知是吳王夫差的森嚴侍衛(wèi),還是越王勾踐的威武之師,由遠而近,由疾漸緩。錯愕轉身,暮然回首,卻只見煙雨掩映中的幽幽長巷,朦朦朧朧,古樸悄然;卻只見煙雨迷漫中的一帶遠山,迷離空蒙,清淡平遠。光滑石板路上哪里還尋得見歷史的車轍蹄痕,只有歲月的青苔慢慢攀援蔓延,慢慢掩蓋住金戈鐵馬斑駁陸離的昨天……
僑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