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
每所學校的周邊,在早晚兩個交通高峰時段,大致都是這般模樣:人流如織,車排如龍,老老少少,熙熙攘攘,堵得壯觀。交警頭痛呀,市民更頭痛。大家都在說,家長們能不能不要接送孩子,還學校周邊一個通暢吧。說說真輕巧。作為接送了6年孩子的家長,我有話要說,我把堅持接送孩子的原因歸結成“欲望被打開了”。
一是孩子從走出家門到學校的路上,所有商家或是陌生人的“欲望”早已被打開了,孩子不斷地遭遇各種各樣可能存在的欺騙、誘惑、消費。二是孩子的欲望也被打開了,他們喜歡各種新潮玩意兒,喜歡電子游戲,喜歡垃圾食品……也就是說,孩子在上學途中“危機四伏”,既有來自交通、治安方面可能存在的人身侵害,也存在著無孔不入的商業(yè)誘惑。讓一個孩子,背著書包行走在光怪陸離的街頭,行走在沒有紅綠燈意識又車來車往的馬路上,作為一個家長那得有多大的勇氣?
我小時候上學,是不需要家長接送的。因為我生活在農村,從學校到村莊,只有一條道路,路上雖然有來來往往的人,但都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村道上沒有汽車,連自行車也少見,家長絕無必要為孩子上學路上的安全擔心。當然這跟現今的城市生活沒有可比性,所以我也問過在杭州上小學的一位“70后”朋友小時候的接送問題。他說怎么可能家長會接送,那時都是自己上學,乘8路車,過三站,再轉151路乘兩站下車,步行五六分鐘到學校。他說,那時杭州好“簡單”,那個時段開8路車的總是那個司機,賣票的總是那個阿姨,那個站點上下車的總是那么幾個人……我問他那你現在接不接送自己的孩子呢?他說每天接送,雖然只有三站路,但他實在不放心。我問他是哪些不放心,他說:交通的安全風險、路上的陌生人風險、路邊商家的風險,以及孩子對誘惑的抵抗力……
此前,我看到一位政協委員的建議,說學校門口成了家長的曬車場和曬富場,建議教育部門禁止家長開車接送孩子,既防止孩子產生攀比心理,也可緩解學校周邊交通擁堵。其實這樣的說法是非??尚Φ模彝l件有好有差,購車自然有高端和低端,家長開車到學校,被認為是去炫富,而忽視了他們接送孩子的真實原因。不去積極思考如何治理城市,讓城市成為安全之地,這樣脫離了客觀實際的判斷和建議只能令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