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我國需要以特殊的經濟法來維護其切身利益。目前我國對于社會弱勢群體權利的經濟法保護還存在若干不足,要求相關部門和人員能夠根據當前水弱勢群體的法律保護進行進一步的完善。本文就社會弱勢群體的經濟法問題和完善策略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社會弱勢群體;經濟法;保護
社會弱勢群體指的是在社會上處于不利地位的一部分群體,這部分社會弱勢群體反映出了當代社會在經濟上和社會結構上的不協調。社會弱勢群體的權益保護是建構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國已經對社會弱勢群體采用了多種保護措施,其中經濟法保護是關鍵[1]。但是,就當前我國對社會弱勢群體的經濟法保護來看,這方面的法律保護還存在不少問題,需要引起特別注意。以下文章就社會弱勢群體的經濟法保護相關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
一、我國社會弱勢群體的經濟法保護及存在的問題
1.社會弱勢群體的經濟法保護
我國對于社會弱勢群體的經濟法保護主要體現在以下一個方面:首先,經濟法對社會弱勢群體的人權進行了重點保護。人權是一個人生存的基本保障,只有加強對社會弱勢群體的人權保障,社會弱勢群體才能夠在社會中獲得更好的發(fā)展。從根本上說,要加強對社會弱勢群體的人權保障就是指國家要保證社會弱勢群體對經濟成果的共享,要消除兩極分化,維護社會弱勢群體基本的經濟權利[2];其次,要加強對社會弱勢群體勞動權的保護。當代社會在就業(yè)過程中經常出現各種歧視如教育歧視、戶籍歧視、性別歧視以及身份地位歧視等,社會弱勢群體在這些方面受到的歧視更加嚴重。因此,為了保障社會弱勢群體的基本勞動權,國家必須要完善相關的經濟法,切實保障社會弱勢群體的勞動權,禁止出現歧視社會弱勢群體的現象和行為;最后,加強對社會弱勢群體平等權的保護。平等權指的是在當代社會中,人生而平等,所有的人均必須要接受平等的對待。社會弱勢群體在社會中的地位較低,這容易導致社會弱勢群體的平等權受到侵害,影響社會弱勢群體的生存和發(fā)展。因此,要改變這種現狀需要加強對社會弱勢群體平等權的保障。
2.社會弱勢群體經濟法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對于社會弱勢群體的經濟法保護主要是要提高社會弱勢群體的經濟地位和經濟能力。因此,在我國的經濟法保護中,國家更加側重提高社會弱勢群體的經濟收入,以保障社會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但是從當前我國社會弱勢群體經濟法保護的現狀來看,雖然我國已經積極為社會弱勢群體創(chuàng)造了各種就業(yè)機會,但是社會上仍然存在較多不平等的因素,導致社會弱勢群體受到不平等的對待,收入差距也明顯拉大[3]。這種社會弱勢群體經濟法保護現狀導致社會弱勢群體無法受到更加全面的保護,也使得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完善社會弱勢群體經濟法的建議
1.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采用網絡經濟管理和保護
政府應該要認識到現代化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利用當代技術完善政府的就業(yè)信息系統(tǒng),為社會弱勢群體提供更加公開和豐富的就業(yè)信息。從國家宏觀調控的角度來看,政府雖然是使用宏觀手段來進行就業(yè)信息的制度控制,但是卻能夠有效調節(jié)市場的運行機制,發(fā)揮市場的基礎調節(jié)作用。因此,要求國家應該要極大對就業(yè)信息收集、統(tǒng)計和公開的技術投入和資金投入,必要時采取政策扶持的手段來進行制度的完善[4]。為了減少行政程序帶來的不良影響,政府還可以采用資源申報的網絡信息就業(yè)制度,來加強勞資雙方的自由選擇權利。
2.完善弱勢群體相關的勞動法,保證弱勢群體的平等就業(yè)
經濟法是對社會弱勢群體保護的基本法律,但是勞動法也在保護社會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對社會弱勢群體進行勞動法保護可以有效保障對社會弱勢群體的經濟保護。因此,要求政府應該要對勞動法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切實保障社會弱勢群體的就業(yè)機會和就業(yè)權益。我國對于社會弱勢群體的勞動法有《勞動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殘疾人保障法》以及《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在這些勞動法的保護過程中,政府均需要根據當前社會弱勢群體面臨的社會經濟形式進行進一步的完善。
3.建立社會弱勢群體援助中心和法律培訓中心
對社會弱勢群體的經濟法保護不僅要求政府要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法律,還需要增強對社會弱勢群體的社會援助,并加強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法律培訓,要求社會弱勢群體能夠增強自我法律意識,這樣才能夠在正當權益受到侵害時以法律武器來進行自我維護[5]。要加強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法律培訓可以從兩方面著手:首先,政府以及有關部門和組織機構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為社會弱勢群體進行免費的法律培訓,幫助社會弱勢群體掌握更多的法律先關知識,確保社會弱勢群體能夠利用法律知識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其次,通過司法機關為受到利益?zhèn)Φ纳鐣鮿萑后w進行法律知識培訓,提高社會弱勢群體的法律意識。
三、結語
綜上所述,雖然自經濟法確立以來,我國社會弱勢群體在社會中的地位和就業(yè)形式獲得了一定的保障,但是仍然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導致社會弱勢群體的經濟收入仍然較低,就業(yè)平等和公平無法得到有效保障。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政府做到以下三點:首先,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采用網絡經濟管理和保護;其次,完善弱勢群體相關的勞動法,保證弱勢群體的平等就業(yè);最后,建立社會弱勢群體援助中心和法律培訓中心。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對弱勢群體進行經濟保護。
參考文獻:
[1]葉亞飛.論社會弱勢群體權利的經濟法保護[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2:152-155.
[2]劉佳.論弱勢群體之法律保護——基于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經濟法之考察視角[J].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12,04:129-131.
[3]錢箐,蘭芬.我國特殊弱勢群體的經濟法保護研究——以《食用鹽碘含量標準》為例[J].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2014,02:111-115.
[4]杜娟.和諧社會視角下弱勢群體權益保護的經濟法思考[J].法制與社會,2014,18:104-105.
[5]蘭倩.弱勢群體的法律保護——以經濟法的視角[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5:138-141.
作者簡介:
胡其偉(1982~),男,福建省泉州市人,工作單位:晉江市人民檢察院,職務:科員,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