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寨:中埔寨
家族:林氏
建造年代: 清朝嘉慶年間(1809年)
位置:永泰縣長慶鎮(zhèn)中埔村
2002年農(nóng)歷正月,林乃毅在百年古寨里為母親操辦80大壽壽宴,同年便舉家搬離這座自小生活的老厝。在他的記憶中,中埔寨最熱鬧的時候有三十一戶林氏族人共同居住,人數(shù)達兩百多人。上世紀90年后期,同一屋檐下的同宗族親戚們陸續(xù)搬離莊寨,遷往新建的生活區(qū)居住,如今莊寨內(nèi)仍有十幾戶族人繼續(xù)留守老屋,而常居人口掐指一算不超過十二人。
五十六歲的林乃毅是中埔寨第七代宗族會理事長,盡管十四年前全家搬離中埔寨,接替伯父、堂哥的理事長職位后,仍舊心系莊寨,常年進出這座被稱為“八卦寨”的老屋。生長在中埔寨,林乃毅看著祖輩的人生發(fā)展軌跡,明白了安家立命對于一個家族的重要性,而家的傳承則離不開幾代人共同打造出的這座莊寨。在他看來,守護中埔寨,修復莊寨,延續(xù)家訓精神,讓故鄉(xiāng)莊寨的文化走出去,讓更多漂泊在外的異鄉(xiāng)人不忘血脈之本,是作為中埔寨人的責任。
談起中埔寨的種種,林乃毅就停不下來。依山勢而建占地一萬平方米的中埔寨,原稱逢源宅,又名程德寨,最早于1809年由林氏先祖林孟美建造主宅,后由其子林程德在主宅外圍又建起八卦形的堡壘,因此有了“八卦寨”之稱。林乃毅說,這里的“三進四落”,主要由前埕、院井書院、大廳、后座、左右護厝組成,特別之處是左右各有花廳、花園及花臺陳設(shè),這種空間構(gòu)成讓同居族人可以擁有獨立的生活。各落之間相互連接,行進每一落都要經(jīng)過天井,拾階而上,依次增高,因此這里日照充足,在陽光普照下的廳堂前老人與小孩一道休憩嬉玩,這種含飴弄孫的家居時光,是中埔寨最溫馨的生活寫照。
近幾年,中埔寨陸續(xù)發(fā)生了建筑構(gòu)件失竊事件,壽字型木雕屏風、正廳家訓上、廂房兩處雕鏤窗格都遺失了。林乃毅清楚地記得,廂房上丟失雕縷窗格,是一副副刻有諸葛亮出城記、三顧茅廬等故事的精美木雕,如今卻只能變成一片片單調(diào)的玻璃。這不得不讓他懷念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中埔寨,那時家風和睦,出門干活從來不關(guān)窗鎖門,當下時代已經(jīng)不同。
現(xiàn)今,大部分林氏族人外出工作,平時難得相聚,但每年冬至的掃墓活動,大家仍會從四面八方趕來參與祭拜活動。時久不見的族人相聚于中埔寨的廳堂上,吃上一頓鄉(xiāng)宴,聊一聊各自近況,成了增進宗族情感的重要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