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胸腔輔助小切口開胸術的臨床護理配合方法。方法 選取2014年2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胸腔鏡輔助小切口開胸術的9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總結術前護理、術中護理配合及術后護理。結果 92例患者手術均順利完成,手術時間(55±25)min,術中出血量(102±35)ml,術后3 d均拔除胸腔引流管,住院時間(7±3)d,術后均未出現嚴重并發(fā)癥,護理滿意度為98.5%。結論 胸腔鏡輔助小切口開胸術的臨床護理配合促進手術的順利進行,縮短治療時間,減少術后并發(fā)癥,提高手術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胸腔鏡;小切口開胸術;護理配合
胸腔鏡輔助小切口開胸術是微創(chuàng)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疼痛少、傷口愈合快、并發(fā)癥少等特點,安全可靠,圍手術期的護理配合至關重要[1]。本研究給予92例患者行胸腔鏡輔助小切口開胸術,并實施護理配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胸腔鏡輔助小切口開胸術的9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0例,女32例;年齡28~72歲,平均年齡(50.2±6.8)歲。其中肺良性腫瘤38例,后縱隔腫瘤24例,肺大泡12例,先天性動脈導管未閉13例,肺癌5例。92例患者均行胸腔鏡輔助小切口開胸術,并配合圍手術期護理。
1.2 護理
1.2.1術前護理 ①心理護理:胸腔鏡手術是一項新技術,針對患者及家屬的疑慮和擔憂,護理人員在術前耐心細致地告知該手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強對患者的心理疏導,患者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提高患者手術治療依從性和治愈信心。術前1 d進行訪視,告知患者手術流程及注意事項,及時做好手術準備。②術前輔助檢查:協(xié)助患者做好術前檢查,行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心電圖、肺功能、肝功能、酸堿平衡、電解質等相關檢查。準備胸腔鏡顯示器、攝像機等手術器材,完成攝像頭與胸腔鏡頭的連接,執(zhí)行無菌操作,保障各項器械功能正常[2]。③呼吸指導:術前加強對患者呼吸功能的訓練,指導患者深呼吸和咳嗽排痰。
1.2.2 術中護理 ①體位配合:取側臥位,將軟墊放置于患者腋下,采用頭架固定上肢,上肢略高于頭部,角度<90°,增寬肋間距,將電極板粘貼于小腿部位,注意肢體接觸手術床的金屬部件,避免造成電灼傷。②手術配合:護士熟悉胸腔鏡手術操作,加強與醫(yī)生的配合,為醫(yī)生及時提供各階段所需的器械。嚴密觀察顯示器變化,了解手術進程,準確地將內鏡器械等送至手術醫(yī)生手中。肺大泡切除手術或肺楔形切除手術需要使用的器械包括腔鏡肺鉗和肺切割縫合器,若肺大泡較小,使用圈套結扎于肺大泡邊緣,使肺大泡呈現葫蘆形狀;肺大泡術后胸膜固定,護士及時采用碘伏或酒精涂擦胸壁,使肺和胸壁產生粘連??v膈腫瘤切除手術所需器械為內鏡組織分離鉗,主要用于夾住腫塊,內鏡剪用于包膜剪開,分離止血需采用電凝鉤[2-3]。術中注意胸腔鏡儀器設備的連接和調整,若發(fā)生故障及時維修,確保手術順利進行。③術中嚴密觀察患者各項的生命體征,若有異常及時告知醫(yī)生。
1.2.3術后護理 ①麻醉配合:術后將患者胸腔引流管與胸腔閉式引流瓶正確連接,行鼓肺排氣并觀察瓶內水注是否有氣泡溢出,若無波動及時告知醫(yī)生。②術后呼吸道管理:胸腔鏡手術易導致肺部牽連、肺部感染、呼吸道黏膜損傷等并發(fā)癥,術后指導患者深呼吸,協(xié)助患者叩背咳痰,鍛煉患者肺部功能,促進肺擴張運動。③引流管的觀察與護理:術后密切觀察患者引流管的流量、液體顏色等,避免引流管阻塞、扭曲等現象,嚴密觀察患者血壓、呼吸等生命體征。④疼痛及康復護理:胸腔鏡手術切口小,疼痛小,若患者出現疼痛及時給予藥物或非藥物干預,減輕患者疼痛。術后指導患者適量活動,幫助患者進行四肢、主軀干的運動,促進血液循環(huán),減少并發(fā) 癥[4]。
2 結果
92例患者手術均順利完成,無中轉開胸手術,全組無手術死亡,手術平均時間(55±25)min,術中平均出血量(102±35)ml,所有患者術后3 d均拔除胸腔引流管,平均住院時間(7±3)d,術后均未出現嚴重并發(fā)癥,護理滿意度為98.5%。
3 討論
胸腔鏡輔助小切口手術是在胸腔鏡輔助下做一個肋間小切口,通過切口撐開肋間,使顯露充分,利用胸腔內微小攝像頭將病變呈現出來,醫(yī)生能夠完全檢查和觀察患者胸腔內的情況,有效擴大手術視野,將微小結構放大后方便醫(yī)生的手術,手術視野的擴大使手術的范圍縮小,增加了手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5]。胸腔鏡輔助小切口手術在直視下進行操作,更易做到解剖性切除,在胸腔鏡下操作更方便,手術方式更易推廣,由于通過小切口直視下進行操作,手術適應癥明顯擴大。胸腔鏡輔助小切口手術對護理配合有著特殊的要求,在術前加強心理疏導和教育指導的基礎上,術中注意各項手術器械的配合,護理人員必須熟練掌握各項胸腔鏡手術所需的器材設備運用,加強與醫(yī)生的配合,促進手術的順利進行,術后加強對肺部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并發(fā)癥的預防干預,加強對患者的康復指導,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綜上所述,胸腔鏡輔助小切口開胸術的臨床護理配合促進手術的順利進行,縮短治療時間,減少術后并發(fā)癥,提高手術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楊學永,王振國,王韜淵,等.胸腔鏡輔助腋下小切口和傳統(tǒng)開胸手術治療自發(fā)性氣胸臨床分析[J].武警后勤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13,16(05):377-379.
[2]時丹萍,周文娟.胸腔鏡輔助小切口開胸術的術中護理配合[J].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1,28(05):577-578.
[3]Katrin, Welcker,Emeka B,et al.Ergonomics in thoracoscopic surgery: results of a survey among thoracic surgeons[J].Interactive cardiovascular and thoracic surgery, 2012,15(2):197-200.
[4]J. Renton,S. Kincaid,P.F. Ehrlich. Should helical CT scanning of the thoracic cavity replace the conventional chest x-ray as a primary assessment tool in pediatric trauma An efficacy and cost analysis[J].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2003,26:385-390.
[5]Wobbe, Bouma,Theo J,et al.Bilateral single-port thoracoscopic sympathectomy with the VasoView device in the treatment of palmar and axillary hyperhidrosis[J].Interactive cardiovascular and thoracic surgery, 2011,12(2):106-109.
編輯/翟辰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