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律師,您好:
不久前,一則“女孩工作三年背負9,000萬元巨額債務”的新聞報道引發(fā)了人們極大的關注和議論。人們很好奇這樣的事情是如何發(fā)生的?原來,女孩在老板壓力下被登記為一家擔保公司股東,又在一筆巨額銀行貸款文件中作為擔保人簽了名。結(jié)果老板破產(chǎn),女孩背上巨額債務,飛機、高鐵都不能坐,公務員也無法報考,這到底是誰的過錯?
請問:
1、何謂擔保?擔保人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2、何謂股東?股東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律師分析:
1. 何謂擔保?擔保人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以下簡稱《擔保法》)第二條規(guī)定:“在借貸、買賣、貨物運輸、加工承攬等經(jīng)濟活動中,債權人需要以擔保方式保障其債權實現(xiàn)的,可以依照本法規(guī)定設定擔保?!逼湟?guī)定的擔保方式有:保證、抵押、質(zhì)押、留置和定金等五種。本案中涉及的擔保形式應當就是保證擔保。
所謂保證,又稱人保,是指保證人和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的行為。即保證人以自己的信用作為擔保的一種方式。
依據(jù)《擔保法》規(guī)定:“具有代為清償債務能力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公民,可以作保證人。”本案涉及的保證人就是由公民擔任。
那么,如果進行保證擔保比較穩(wěn)妥呢?
第一,債權人應當對提供保證擔保的主體資格和擔保能力進行必要的審核,即進行相應的盡職調(diào)查,以便確認該保證擔??梢哉嬲鸬綋5淖饔?,做到事先預防和控制法律風險。
第二,保證人與債權人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保證合同,即口頭約定的保證擔保將是無效的。如果當事人對保證擔保的范圍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保證人應當對全部債務承擔責任。
第三,作為保證人,首先必須慎重考慮是否為他人的債務提供保證擔保?即事先審核提供保證擔保的法律風險。一般而言,如果債務人的信用良好、資產(chǎn)(財產(chǎn))狀況又不錯的話,是無需他人提供保證擔保的。其次,必須對保證擔保的范圍有明確的約定,否則將對主債權及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和實現(xiàn)債權的費用等全部債務承擔責任。
(1)關于保證的方式
《擔保法》規(guī)定的保證的方式有一般保證和連帶責任保證二種。所謂一般保證是指,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
一般保證的保證人在主合同糾紛未經(jīng)審判或者仲裁,并就債務人財產(chǎn)依法強制執(zhí)行仍不能履行債務前,對債權人可以拒絕承擔保證責任。通俗的說,一般保證的債權人必須先向債務人主張權利,只有在按照法律規(guī)定的情況下債務人仍無法償還債務時,才可以向保證人索債,即保證人是第二順序的債務人。
連帶責任保證是指,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保證人與債務人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而連帶責任保證的債務人在主合同規(guī)定的債務履行期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保證人在其保證范圍內(nèi)承擔保證責任。
該法律規(guī)定表明,連帶責任保證的債權人可以直接向保證人索債,即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務人均處于第一順序的還債人行列。
因此,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的法律責任明顯大于一般保證的保證人。
如果當事人對保證方式?jīng)]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依據(jù)法律規(guī)定將按照連帶責任保證承擔保證責任,即按照有利于被保證人(債權人)的方式承擔保證責任。
依據(jù)《擔保法》的上述規(guī)定,律師建議:作為保證人最好選擇一般保證的方式提供擔保,而作為債權人或者債務人最好選擇連帶保證的方式提供擔保。
(2)如何預防和控制擔保的法律風險
作為保證人可以要求被擔保人即債務人提供反擔保、或者抵押、質(zhì)押等擔保,那樣的話,萬一今后保證人因債務人的原因履行了保證責任后,將可以獲得相應的擔保,以避免使自己因為替他人提供保證擔保而使自己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為了保護保證人的合法權益,《擔保法》第三十條規(guī)定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證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1)主合同當事人雙方串通,騙取保證人提供保證的;
2)主合同債權人采取欺詐、脅迫等手段,使保證人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提供保證的。
本案中是否存在惡意串通,騙取保證人提供保證的?我們無法得知。但是,作為本案中的債權人,銀行難道就不審核工作只有幾年的擔保人女孩的償還能力嗎?至少是把關不嚴。
2. 何謂股東?股東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公司股東是指公司的投資人(出資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就本案來講,因為欺騙和逼迫才成為股東,這當然是值得同情的,那能否以此為由來卸責呢?答案是很困難。按照《公司法》解釋三第二十六條的規(guī)定:“公司債權人以登記于公司登記機關的股東未履行出資義務為由,請求其對公司債務不能清償?shù)牟糠衷谖闯鲑Y本息范圍內(nèi)承擔補充賠償責任,股東以其僅為名義股東而非實際出資人為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名義股東根據(jù)前款規(guī)定承擔賠償責任后,向?qū)嶋H出資人追償?shù)?,人民法院應予支持。?/p>
也就是說,一旦出事,例如掛名股東的真正老板還不上錢了,債權人就會找到這些“背鍋”的掛名股東或掛名擔保人,要求還錢。如果這些債權人沒有過錯,是要優(yōu)先保障他們的利益的。掛名股東被老板騙了,只能另外找老板追償,而且你得找得到人,老板還能夠賠償你的損失。
通過本案人們應該從這類事件中吸取教訓。但面對這樣的事情,國家也應該進行干預。首先是要嚴管違規(guī)借貸現(xiàn)象,其次是要對被騙的掛名股東進行司法援助,幫助他們打官司取回應有的權益,最后,也應該在法律方面對這些被騙的掛名股東進行救濟,考慮免去他們部分的法律責任。
尊重合同,尊重債權人利益,這是商業(yè)社會的法則。其次特別需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千萬不要被他人口頭承諾的利益所誘惑,也不要輕信所謂的保證無需承擔任何責任的謊言所蒙騙。在重大事宜的簽字前必須慎之又慎,最好請專業(yè)人士進行把關,以預防和控制相應的法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