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來看啊!韓子平、董瑋來咱蔡家啦!”有的人奔走相告,有的人拿起手機給親戚、朋友打電話,不到一個小時,小鎮(zhèn)里人山人海、熱鬧非凡。這場景只是蔡家文化活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蔡家群眾性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越來越高漲,感受著濃濃文化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農(nóng)民登上大舞臺
近日,蔡家鎮(zhèn)文化活動中心人頭攢動,來自全鎮(zhèn)80多名文化大院的文藝骨干,身穿鮮艷的服裝,各個臉上洋溢著喜悅的表情,參加由吉林電視臺綜藝文化頻道《家在東北》欄目組主辦、梨樹關東農(nóng)耕博物館承辦的大型文藝演出。
一場歡快喜慶的東北大秧歌表演,拉開了本次活動的序幕。舞蹈《咱當兵的人》,表演得英姿颯爽,一招一式無不彰顯著軍人的氣質。歌曲《求索》、《月牙曲》是由蔡家鎮(zhèn)馬家村文化大院王立新表演的,深得吉林電視臺綜藝文化頻道《家在東北》主持人丁冬的贊賞,并被告知此節(jié)目可參加吉林農(nóng)民春晚。由李群、鄭艷峰表演的二人轉小帽《九反朝陽》、正戲《水漫藍橋》選段,演唱得有滋有味,情真意切。一曲自編的舞蹈《蔡家美》唱出了人們對家鄉(xiāng)的贊美,舞出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農(nóng)耕館”、“文化園”建起來
關東農(nóng)耕博物館始建于2015年末,博物館分5個展廳,即生產(chǎn)展廳、生活展廳、文化展廳、民俗展廳、經(jīng)典展廳,館內藏品達到3000余件。
文化展廳由根雕藝術展示園和生態(tài)采摘園組成,這里展出的都是來自大自然的樹根和綠色果蔬,展現(xiàn)給人們的是對生活盡善盡美的追求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文化展廳建于2016年6月,園內有138個雕塑,分7個區(qū):十二生肖塑像區(qū)、野生動物區(qū)、家畜區(qū)、飛禽區(qū)、水陸兩棲區(qū)、農(nóng)耕勞動者區(qū)。園內有各種無公害蔬菜和水果供游客采摘。自開館以來,吸引了上萬名群眾前來參觀。2016年10月30日,國家發(fā)改委主任兼國家統(tǒng)計局局長寧吉 到蔡家鎮(zhèn)調研,對展館的精心布置及文化園的精心設計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梨樹關東農(nóng)耕博物館的建立,不僅彌補了蔡家沒有博物館的空白,還成為青少年學習的教育基地。
送戲下村屯唱起來
隨著蔡家鎮(zhèn)文藝人才的增多,走出去表演自然成了一種潮流。閑暇時節(jié),文化站便組織各村文化大院精英開展送戲下村活動,將自編的拉場戲《母恩重于山》、快板《美麗蔡家一幅畫》、三句半《兩學一做“展風采”》、詩朗誦《魅力蔡家 再創(chuàng)輝煌》、舞蹈《蔡家美》、二人轉《美麗蔡家》搬上舞臺。老百姓觀看了蔡家鎮(zhèn)文化大院的自編節(jié)目,深有感慨地說:“咱文化大院表演的節(jié)目,不僅內容新,而且反映的都是身邊的事,看著聽著都舒服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