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筆者通過參加第三屆“珠江·凱撒堡鋼琴”全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聲樂比賽的獲獎經(jīng)歷,結合二本地方院校的生源情況,從演唱方法要接地氣、情感要真摯、語言吐字要正確、韻味要純正、表演要恰到好處五個方面,對地方二本院校的民族聲樂教學進行嘗試性探討。
[關鍵詞] 民族聲樂;情感;韻味;表演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6)03-0023-02
“珠江·凱撒堡鋼琴”全國高師聲樂大賽是目前國內高校最受重視、最權威的聲樂大賽,不僅因其主辦方是教育部中國教育學會,更是因其該賽事組織規(guī)范、參與性廣、評委規(guī)格高和其公平公正性而受到全國高師和綜合性院校的推崇。筆者有幸在美麗的西南大學參加了第三屆“珠江·凱撒堡鋼琴”全國高師聲樂大賽并取得一等獎的好成績。本次參賽收獲了友誼、收獲了成績,也收獲了感悟。通過自己的參賽經(jīng)歷和觀摩學習,認為地方普通二本院校的民族聲樂教學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加以嘗試和提升。
一、演唱方法要接地氣
筆者同我國著名聲樂教育家、武漢音樂學院馮家慧教授交流探討時談到我國高校的聲樂教育的定位及發(fā)展問題,認為目前普通二本院校的聲樂教學定位不夠明確,不接地氣,片面強調美聲唱法的科學性與廣泛性,而對民族唱法與流行唱法教學卻不夠重視,與地方普通二本院校的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定位有所偏離,導致學生演唱方法不接地氣,就業(yè)頻頻受阻。美聲唱法的科學性是無可厚非的,應該取其精華,在演唱風格與歌唱語言方面要突出民族風格與特色,讓美聲唱法中國化,才能符合中國大眾的審美情趣,才能產(chǎn)生共鳴。在民族聲樂教學中,要學會運用科學的“混合聲”,遵循民族化的語言特點,講究以字行腔,追求甜潤、明亮的音色,才是符合大眾審美的演唱方法。
二、情感要真摯
馬秋華教授在廈門大學講學時講到情感方面,多次強調歌唱者要學會“以情帶聲”,情感才是歌唱的靈魂[1]。沒有情感的人就像行尸走肉,沒有用情感歌唱的人,歌唱也會平淡無味沒有感染力。馬秋華教授還提出了“歌唱為感動而唱”的歌唱理念。因此在民族聲樂教學時要強調以情帶聲、用心感受、用心歌唱。地方二本院校的學生天生歌唱條件不能與專業(yè)院校學生相比,但情感或許不是他們的劣勢,因此我們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把作品吃透,讓學生要有角色感,真正融入作品、融入音樂才能恰如其分的表達作品內容。無論演唱什么作品只有打動了自己,才能打動別人。在本次大賽中筆者復賽演唱作品《父親》,是一首家喻戶曉的男高音抒情作品,舞臺上父親的形象一直在我腦海呈現(xiàn),看到了雙鬢的白發(fā),摸到了雙手上的堅韌,我感動了自己,也打動了評委們,讓我在98名參賽選手中,成為唯一一名進入決賽的男選手。
三、語言吐字要正確
在我國曲藝界流傳一句話,“吐字不清如鈍刀割肉”??梢妼ν伦质欠浅Vv究的,本次聲樂大賽教師民族組還是出現(xiàn)了很多普通話不標準、行腔不自如的選手,自然會影響到比賽結果。歌唱中的吐字對民族聲樂演唱者來說尤為重要,明代戲曲音樂家魏良輔在《曲律》一書中提到“曲有三絕:字清為一絕,腔純?yōu)槎^,板正為三絕”[2]??梢姽湃藢Ω璩伦值闹匾?。無論是我國傳統(tǒng)民族聲樂還是近代民族聲樂乃至當前的新民歌唱法,對吐字都有嚴格的訓練方法,如提出“以字帶聲”、“字正腔圓”、“吐字歸韻十三轍”等都值得我們來學習和借鑒。在民族聲樂教學時要求學生強調字頭、歸韻字尾,注意字轉換時要靈活、幅度要小,能夠咬而不緊,在共同的氣息、位置之下發(fā)揮每個字的音色和特點就足矣了。
四、韻味要純正
作為民族聲樂演唱者,只做到“聲情并茂”、“字正腔圓”還不夠,還必須會用聲音技巧和表現(xiàn)方法唱出作品的風格和韻味,以求更加完整的表達作品內容[3]。如果一位歌手唱任何作品都一個味,不能體現(xiàn)作品的風格和個性,更談不到如何表達作曲家的意圖,唱到觀眾的心坎上。他的演唱自然是蒼白平淡的,不能受到觀眾的歡迎。因此我們在聲樂教學中,對學生的演唱風格要嚴格要求,做到唱什么像什么,“味”要正、“度”要準。無論是演唱地方民歌、戲曲、歌劇還是創(chuàng)作歌曲,都要遵循這個原則。然而就需要演唱者提前把功課做足,了解作品的風格及地域文化、方言、生活等特征才能正確地去塑造音樂形象、表達音樂思想。本次大賽中筆者決賽演唱的《峨眉酒家》是一首川味濃郁又帶有表演性質的一首作品,應該說是決賽選手中作品選擇最有特點的,因此也給評委和觀眾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殊不知為了演唱此作品,筆者曾兩次前去樂山和峨眉山,真正體驗了四川人民的熱情與好客的情懷,并多次向樂山當?shù)乩习傩諏W習發(fā)音吐字。藝術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不深入基層、不深入生活,就不會唱出情深意濃又有生命力的歌曲。
五、表演要恰到好處
作為歌唱演員自然對表演及形象氣質要有一定要求。在演唱水平相當?shù)那闆r下,表演好、形象好的選手自然機會會更多一點。在民族聲樂教學中,大膽借鑒戲劇戲曲中“手”、“眼”、“身”、“法”、“步”,使其滲透到我們的課堂教學,使形體、表演與演唱真正能融為一體。歌劇表演藝術家郭蘭英,是著名的山西梆子演員,有較好的戲曲表演基礎,她的演唱不僅聲音美、情感美、吐字美、韻味美,而且做到了表演美,因此她的歌唱深受國內外觀眾的歡迎[4]。所以在普通高校的民族聲樂教學中,要打破羞于表現(xiàn)的傳統(tǒng)觀念,重視和鼓勵學生的表演,并且在課程設置中增設戲劇戲曲欣賞課、表演課等,營造良好的專業(yè)學習氛圍,培養(yǎng)“內外兼修”的民族聲樂演唱人才。本次比賽中教師民族組的劉橙橙老師、石春軒子老師的表演都非常到位,做到了演唱與表演的完美融合,恰如其分的傳情達意很值得我們學習。
通過本次大賽,筆者不僅收獲了榮譽,堅定了歌唱的信心,更可貴的是自己對歌唱和聲音的理解得到了專家們的認可。通過對民族教師組98名優(yōu)秀教師的現(xiàn)場比賽觀摩,能夠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僅豐富了自己的演唱與實踐,更啟迪了自己的教學思路,相信普通二本院校的民族聲樂教學,只要在接地氣的演唱方法、真摯的情感、正確的吐字、純正的韻味和恰到好處的舞臺表演五個方面加以強化和提高,定會培養(yǎng)出符合教育教學規(guī)律、深受基層教育單位歡迎的優(yōu)秀民族聲樂人才。
[參 考 文 獻]
[1]雷曉偉.馬秋華教授廈大講學給我的教學啟示[J].北方音樂,2014(10).
[2]王 婧.淺釋民族聲樂咬字吐字[J].北方音樂,2012.
[3]金鐵霖.金鐵霖聲樂教學文集[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9.
[4]劉海莉.淺談民族歌劇對戲曲的借鑒[J].劇作家,2008.
(責任編輯:魏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