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長沙彈詞是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它是一種個體的說唱形式,它的表演內容有歷史故事、當代時事、英雄人物,最主要的是它能夠即興地創(chuàng)作。本文對長沙彈詞起源、發(fā)展、藝術特征等幾個方面進行論述,在學習與發(fā)展長沙彈詞的同時,也希望更多的年輕人能夠關注我國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
[關鍵詞]長沙彈詞;個體彈唱藝術;唱腔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6)09-0045-03
[作者簡介]楊 超(1994- ),女,湖南鳳凰人,湖南涉外經濟學院音樂學院本科學生。(長沙 415000) 長沙彈詞大約形成于清同治年間,長沙著名藝人舒三和對它的歷史演變有著這樣的說法:“一百年前只有一人演唱,后來演變成兩個人或三個人演唱。三十年前只有藝一人演唱,后來演唱有漁鼓伴奏。近三十年來,由于藝人生活太差,因此又變成一個人獨自彈奏月琴演唱?!盵1]
清末戲劇家楊恩壽在《坦園文錄》記述同治年間長沙道情藝人張跛以鼓板唱道情,惟肖惟妙。后來有了一人彈月琴,一人以漁鼓和小鈸打擊節(jié)奏,二人對唱的漁鼓道情。藝人在秋收之后串村說唱,平時在城鎮(zhèn)街頭賣唱。
在長沙彈詞的形成過程中最初是一人自彈自唱的表演形式,后來加入漁鼓伴奏,所以有的地區(qū)稱為“道情”。
一、長沙彈詞藝術的發(fā)展
“1904年,長沙辟為商埠后,茶棚茶館居全省之首;抗日戰(zhàn)爭后,長沙茶館仍有百余家”[2]。茶館是當時主要的休閑娛樂場所,它將民間音樂藝人聚集在一起。當時長沙城里的說唱藝人就有四五十個,20多個茶樓都設有演出場地,演出時間分為日、晚兩場,每場聽眾有百人。20世紀20年代中期,長沙彈詞藝人周壽云、舒三和等在茶館、茶社演出,行內人士稱為“坐棚”說書。
“1940年后,長沙彈詞藝人在火宮殿搭棚演出,設有3個書棚,可容納聽眾200余聽眾。 1950年,正式定名為“長沙彈詞”[3]。辛亥革命時,許多進步的知識分子,曾運用長沙彈詞宣傳民主革命思想。它用極為通俗、生動的唱詞痛陳列強加緊瓜分中國的危急形勢,激發(fā)民眾的愛國熱情。如陳天華的彈詞作品《猛回頭》:“俄羅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計中藏;法蘭西,占廣州,窺伺黔桂;德意志,膠州領,虎視東方;新日本,取臺灣,再圖福建;美利堅,也想要,割土分疆。這中國,哪一點,我還要分;這朝廷,原是個,名存實亡。替洋人,做一個,守土官長。壓制我,眾漢人,拱手降洋?!薄半m目不識丁者,聞之皆泣下”。
長沙彈詞在“文革”后迅速衰落,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長沙彈詞才重獲新生。當時長沙還剩下20多名彈詞藝人,主要以舒三和、彭延昆和廖福興為中心。長沙曲藝曾在歌廳發(fā)展起來后,借助歌廳興旺了一段時間。長沙彈詞發(fā)展到今天,長沙彈詞的傳承人一個個都老去,現僅剩下唯一的傳承人彭延昆。
作為長沙彈詞的唯一繼承人的彭延昆先生,為長沙彈詞的傳承,他先后出版了長沙彈詞的唱詞、光碟,通過多媒體進行宣傳。由于長沙彈詞傳統(tǒng)的心口相傳和地道的長沙官話讓長沙彈詞難以繼承和發(fā)展,在2006年獲準成為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08年,長沙彈詞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二、長沙彈詞的藝術特征
1.長沙彈詞唱腔分析
從長沙彈詞的唱腔分析來看,長沙彈詞的唱腔是由唱道情發(fā)展而來,起初的唱腔簡單,主要以單曲結構為主。彭延昆先生在1965年在農村文藝訓練團時總結為九板八腔。九板指的是:平板、慢板、快板、散板、流水板、消板(后半拍起拍)、倒板(又叫哭頭)、袞板和跳板(快打慢唱)。“八腔指的是:平腔、小悲腔(柔帶悲腔)、大悲腔、歡腔、柔腔、怒腔、神仙腔、爛腔[4]”。
彭延昆先生的一段月琴入門彈奏單旋律(見譜例1),從中可以看出這條旋律是一個徵五聲調式,其主要的節(jié)拍為2/4或者是4/4,主要的節(jié)奏型也就是4分音符與二八的節(jié)奏型組合,結束以一個傳統(tǒng)的長音結尾,鞏固調性。
選自彭延昆先生的作品《湘子化齋》片段(見譜例2),從唱詞中可以得知這是一個宗教的傳播,旋律音階為:#45671,旋律的開頭出現了滑音,其旋律中間的起伏不大,都是三度和二度的轉換,節(jié)奏型以四分音符與二分音符為主,整體的旋律給人以一種念唱合一的感覺。
后半段的旋律加入了與變徵#4與變宮7,在道家音樂中變徵就是其主要的特色,特別是結尾的兩小節(jié),由變徵#4向上的一個小二度結束在徵5音上,鞏固了徵音的地位,這個旋律片段體現了長沙彈詞初以板唱道情的特色,也表明了長沙彈詞融合了道家的音樂唱腔。
這段旋律片段運用了神仙腔,刻畫了一位與世無爭、天人合一得道高僧的形象。隨著中國音樂歷史時代的發(fā)展,長沙彈詞也出現了其他音樂的唱腔。
下面的長沙彈詞唱段(見譜例3),其旋律音階為61235,其結束音為徵音5,是一個徵調式,旋律中多次出現的羽音6,將徵調式向羽調式偏離。其前半段運用了歡腔,表達了一種指責、鄙視的神態(tài)面貌,后半段運用了怒腔,展現了不服氣、指責的神態(tài)面貌。其旋律的節(jié)奏都是由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組成,這是當代樂理知識中的基本的節(jié)奏型,這樣的節(jié)奏組合使得旋律輕快簡潔,活潑的特點,與唱詞表達的含義交相輝映,以歡快活潑風趣幽默的樂感展現了爭吵時的激烈場面。其旋律非常富有畫面感。
2006年長沙商貿旅游職業(yè)技術學院組織一支長沙彈詞表演隊,12名女生在彭延昆先生的教導下學習唱段(見譜例4)。這句旋律中出現了波音與滑音,其實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波音與滑音十分難以把握。
長沙彈詞在教學過程中具有靈活性。因口傳心授的教學方式,彭延昆先生在教學過程中每次都有所不同,其主要的特色是波音的范圍控制在三度以內,波音的時長根據自己的心情與表達的思想來選擇,與滑音有著強調的作用。
旋律片段中出現了倚音,這個裝飾音將文字的讀音完美地放大化了“在”的讀音為“zai”其聲調為去聲,角音倚音表現了讀音中的“z”,徵音則表達了“ai”?!霸凇边@個文字的讀音的重心在于“ai”,因此倚音完美的表現了“在”的發(fā)音。其節(jié)奏以二八節(jié)奏型為主,其旋律音階為6·1235,其中波音、滑音、倚音的運用讓這段旋律披上了山歌小調的色彩,也表明了長沙彈詞在唱腔上融合了山歌小調形成自己的唱腔特色。
譜例5為1/4的節(jié)拍,旋律與唱詞也是一一對應,后半句“你跟老子耍名堂”運用了滑音與倚音的裝飾效果,生動表達出長沙官腔的發(fā)音特色,一音對一字展現了長沙彈詞的說唱音樂中的“說”特點。
2.長沙彈詞的唱詞分析
長沙彈詞的另一個特色是唱詞的,作為一種彈唱藝術,在唱詞上也是非常講究。有七字句,十字句。比如彭延昆的作品《湘子化齋》,陳天華的作品《猛回頭》中的唱詞都是十字句。唱詞還有韻腳,“來”、“哀”、“臺”、“拜”押韻于“ai”;“方”、“商”、“藏”、“疆”押韻于“ang”,再如彭延昆的作品《武松怒打觀音堂》中“狼”、“鄉(xiāng)”、“將”、“槍”、“郎”也押韻于“ang”(見下唱詞選段)
“林英配夫韓湘子,中南一去不回來。林英女好悲哀,每夜花園擺香臺。榮華富貴不求拜,只求湘子早回來?!薄断孀踊S》
“俄羅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計中藏;法蘭西,占廣州,窺伺黔桂;德意志,膠州領,虎視東方;新日本,取臺灣,再圖福建;美利堅,也想要割土分疆?!薄睹突仡^》
“宋徽宗無道坐江山,奸賊專權似虎狼,黎民百姓身受苦,官逼民反奔他鄉(xiāng)。梁山聚下了一百單八將,不分男女耍刀槍。眾多豪杰且不表,單說打虎英雄武二郎。”——《武松怒打觀音堂》[5]
長沙彈詞;是一種說唱曲藝,說唱音樂的基本特點是其旋律與語言緊密結合,長沙彈詞是用長沙官話演唱,長沙官話的特色是在四聲調的基礎上,將去聲分成了陰去和陽去,還加入了入聲構成六個聲調。如:朱、渠、主、注、住、菊這六個字在長沙方言中發(fā)音相同(ju),音調卻對應的是陰平、陽平、上聲、陰去、陽去和入聲。[6]在長沙方言中總是會加入一些語氣詞。如:羅、咧、啊、啦、唄、噠等。(見下唱詞選段)
“鳥兒成對蝶成雙,女長十八要選郎,唯有那桂妹子刁得很,那些油嘴后生,放蕩哥哥,牛皮伢子,泡泡大爺,請他遠走十八方?!薄短襞觥穂7]
“酒家!你把牛肉切上幾斤,好酒打上幾缸來?!本萍乙宦?,嚇得把舌頭一吐,連忙帶笑地說道:“好漢,吃牛肉咧,拿來就是;吃酒呢,可是三碗不過崗。怎么咧?因為我們店里的酒,比老酒的滋味還要好,又叫做‘出門倒’咧!”——《武松打虎》[8]
三、長沙彈詞藝術的社會影響
辛亥革命時,許多進步的知識分子,曾運用長沙彈詞宣傳民主革命思想。長沙彈詞還是一本時代雜志,它記錄著一件件生活中的故事。它將眼前見到的、聽到的,用精簡、押韻的語句來概括進行長沙彈詞的表演。如上述的《猛回頭》,唱詞中控訴了各國瓜分中國的惡行與中國政府腐敗無能的反抗之情。又如《毛主席來到王家灣》記錄了1947年5月份毛主席的行蹤,鼓舞了人民堅持不懈,一致對外的革命斗志。(見下段唱詞選段)
“回首巍巍寶塔山,前看陜北戰(zhàn)正酣。為了釣鰲放長線,毛主席來到王家灣。說的是一九四七年五月間,毛主席為了牽著敵人胡宗南的鼻子走,中央機關暫時撤離延安,轉移到靖邊縣的王家灣。毛主席、周恩來副主席和陸定一同志同住在王老漢騰出的兩間半窯洞里?!盵9]
長沙彈詞的傳承迫在眉睫,唯一的傳承人彭延昆先生今年已經八十多歲,身體狀況也不是很好,為了保護和傳承長沙彈詞一直在奔波,于2016年4月19日彭延昆老先生新收了兩名徒弟,他們在彭延昆先生的言傳嚴教下,很快就上手了。其中一人是個80后女孩,女孩家人也十分支持她學習長沙彈詞這門古老的技藝,給長沙彈詞的傳承帶來新希望、新挑戰(zhàn)。
長沙彈詞是湖南的傳統(tǒng)說唱藝術,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當代青年人,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長沙彈詞,更多人喜歡流行音樂。作為新一代的音樂學子,我們要以傳承自己傳統(tǒng)民族音樂為己任,為傳統(tǒng)音樂傳承與發(fā)展盡一份責任。
傳統(tǒng)的民族音樂要得到傳承和發(fā)展,必須通過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道路。當代的大學生,特別是音樂專業(yè)的學生更應該研究、傳承、發(fā)展、創(chuàng)新它,使得我國的傳統(tǒng)民族音樂煥發(fā)出光彩。
首先在唱詞上,以生活為素材,用幽默通俗的言語總結生活,創(chuàng)作一些打動人心的,有教育意義的唱段;其次在演出形式上,加入其他的民族、西洋樂器,多人對唱、合唱,小品、舞臺劇;還可以在旋律唱腔上,加入小花腔,RAP,流行唱法,增加特色的旋律出現的頻率,加入副歌部分,把特色音程進行分裂、組合。如長沙彈詞《挑女婿》,其在唱詞上就做出了創(chuàng)新,生動、活潑、幽默的唱詞講述現代社會女性對另一半的追求,體現了男女平等,和諧的現代社會。
我的小組成員將利用長沙彈詞的特色音程與基本的旋律音調為創(chuàng)作動機進行創(chuàng)作。如樂曲《湘水瑟》。該曲在整體的調式上為a五聲羽調式,其中唱詞遵循“江陽韻”,樂曲的體裁為通譜歌的形式,其間加入月琴伴奏的長沙彈詞唱段,在樂曲的配器上將采用月琴,二胡,古箏等,完成為一個古風小調與長沙彈詞相融合的新曲風。對于長沙彈詞的創(chuàng)新還在嘗試階段,我的小組成員將采取彈詞與現代音樂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保留長沙彈詞的某些風格特征,將長沙彈詞的唱段與說唱音樂相結合,或融入某些流行樂器,使音樂更具現代感。
結 語
長沙彈詞作為一種古老的個體彈唱藝術,經歷了興衰起伏。在傳統(tǒng)文化日益受到現代、后現代文化沖擊的今天。為了將民族文化的“基因”保持下去,我們有必要在年輕一代中加強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教育,并且通過“精準教育”將其落到實處。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口號階段。本文所承擔的項目,就是在充分認識到當前這一局面之后的一種嘗試。通過長沙彈詞的唱腔、唱詞對長沙彈詞的藝術風格進行總結、其社會影響及其發(fā)展的論述,試圖引起廣大音樂學子、學者更好的傳承、發(fā)展長沙彈詞,將我國的傳統(tǒng)音樂藝術發(fā)揚光大。
(指導教師:楊清)
[參 考 文 獻]
[1]龍 華.湖湘曲論[M].杭州:文藝雜志社,1987:5-33.
[2]周湘利.長沙彈詞的淵源、音樂特征及其保護發(fā)展[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10(02):141.
[3]http://www.hn.xinhuanet.com/2013-06/08/c_116086030.htm.
[4]雷濟菁.長沙彈詞唱腔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
[5]長沙市文化館曲藝工作者協(xié)會.長沙彈詞傳統(tǒng)節(jié)目選[C].長沙文化館,1980:252.
[6]http://www.wtoutiao.com/p/S6cinF.html.
[7]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Q5NDcz2.html.
[8]長沙市文化館曲藝工作者協(xié)會.長沙彈詞傳統(tǒng)節(jié)目選[C].長沙文化館,1980:3.
[9]中國曲藝家協(xié)會湖南分會,湖南益陽地區(qū)文化館.湖南說唱[C]. 湖南益陽地區(qū)文化館,1983:1-5.
[10]陳 薇.拯救長沙彈詞[N].湖南日報, 2013-06-08-7.
(責任編輯:崔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