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陜西山區(qū)跨河修建公路橋投資有限的情況下,為解決跨河交通的問題,即經濟又施工簡便的漫水橋建設,在山區(qū)農村越來越普遍。在保證安全通行及行洪順暢的條件下,漫水橋的過洪能力計算尤為重要,本文就漫水橋的過洪能力計算進行探討。
【關鍵詞】漫水橋;過洪流量
我國幅員遼闊,在山區(qū)丘陵地帶,梁峁溝道縱橫交錯,陜西多數農村遍布于沿河的川道,近幾年來,國家政府在不斷的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但對于非常落后的山區(qū)公路橋涵的建設投資相對匱乏。當地群眾為滿足生產生活的需要,漫水橋的建設,在農村尤為普遍。
一、漫水橋在山區(qū)被廣泛應用的原因
山區(qū)多數自然河道常年徑流量較小,沒有船只通航、河道上不流放木排、洪水時僅有樹葉雜草體積小的漂流物,可滿足漫水橋對河道的要求。另外一般的公路橋是不允許洪水從橋面上漫過的,所以橋面必須高出設計洪水位以上,但漫水橋允許洪水從橋面上漫過去,漫水橋可以在橋面上排泄洪水,還可以在漫水橋兩端的滿水路上排泄洪水,因此漫水橋本身的長度可以大大縮短,橋的高度也可以降低,這樣工程造價就比修一般的橋節(jié)省一半左右。
在漫水橋建設的過程中,在保證安全通行及行洪順暢的條件下,漫水橋的過洪能力計算尤為重要。山區(qū)很多的小流域或小溝道,沒有詳細的水文資料,本文針對這種情況,以陜西延安地區(qū)自然河道清水河漫水橋過洪能力計算進行探討。
二、漫水橋過洪能力計算
1、漫水橋設計洪水計算
新修漫水橋過洪能力計算,依據《陜西省農村公路技術標準》漫水橋過洪能力按通過五年一遇洪峰流量設計。 五年一遇洪水流量《延安地區(qū)實用水文手冊》暫沒有計算依據,可依據已計算得到十年一遇洪水流量推求五年一遇洪水流量。
1)十年一遇洪水計算
①十年一遇洪峰流量計算
在無水文資料的情況下,洪水計算可根據《延安地區(qū)實用水文手冊》中匯水面積相關法計算。計算公式如下:
QN= KN·Fn
式中:QN—重現期為N的設計洪峰流量(立方米/秒);
F—設計流域面積(平方公里);
KN、n—重現期為N的經驗參數和指數。設計區(qū)域屬丘陵溝壑Ⅱ區(qū),十年一遇洪水K=25、n=0.61。
經計算,設計區(qū)域清水河十年一遇洪峰流量見下表:
②十年一遇洪水水深計算
項目區(qū)漫水橋處河道直順,河寬較為均勻,且工程涉及河道流量變化不大,十年一遇洪水水深計算可采用曼寧公式進行。
計算公式:
式中:Q—流量,立方米/秒;
W—過水斷面面積,平方米;
C—謝才系數,C=R1/6/n;
i—河床縱比降;
R—水力半徑,米;
n—糙率。
十年一遇洪水水深用由河道參數用試算法進行,試給定一個水深可計算出河道過水流量,當流量十分接近十年一遇洪水流量且不超過時,給定的水深值則為設計水深。經計算十年一遇水深見表-2。
2)五年一遇洪水計算見表-3
五年一遇洪水推求:
公式:Q20%=Q10%×K20%/K10%
式中:Q20%——五年一遇洪水流量(m3/s);
Q10%——十年一遇洪水流量(m3/s),Q10%=149m3/s;
K20%——五年一遇洪水換算系數,由《小型水利手冊》查得K20%=0.35;
K10%——十年一遇洪水換算系數,由《小型水利手冊》查得
經計算:五年一遇設計洪水流量為105m3/s,相應水深為1.23m。
2、漫水橋過洪能力計算
漫水橋遇洪水時,洪水由涵管及橋面兩條路徑過洪。涵管過洪由倒虹計算公式進行;橋面過洪由曼寧公式計算。相關公式見下:
公式一:h沿=10.3n2LQ2/d5.33
式中:h沿——涵管水頭損失(m);
N——涵管糙率,砼管選用0.015;
D——涵管管徑(m);
Q——過水流量m3/s;
L——涵管長度,即漫水橋寬度(m)。
公式二: (同上文)
漫水橋壅水高度計算采用試算法進行 ,試給一個橋面壅水水深,該水位(含橋高)與下游設計水深之差為涵管的沿程水頭損失,計算涵管過洪流量;橋上依據該水深用曼寧公式計算橋面過洪流量,兩泄洪流量相加與設計洪水流量比較,不相等時,再次試給橋面水深,計算過洪流量,當過洪流量與設計洪水流量相等或最接近時,給定橋面水深即為漫水橋設計壅水高度。
經試算:橋上洪水水深0.76m時,涵管可過洪39.17m3/s,橋面過洪66.04m3/s,相加過洪105.21m3/s,與設計洪水基本接近,橋上水深0.76加橋面距河床高度1.2m后水位1.96m即為橋前洪水壅高水位。
清水河河岸距河床高差均在2.0m以上,根據漫水橋“防沖不防淹”的特性,新修漫水橋滿足行洪要求。
三、結語
陜西山區(qū)惠民政策及新農村建設大力推進的情況下,交通橋涵工程的建設也越來越廣泛,因此,在建設的過程中應根據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使所建的橋涵工程安全、經濟、方便與百姓的生產生活。
參考文獻:
[1]《陜西省農村公路技術標準》(2005)
[2]《延安地區(qū)實用水文手冊》
[3]《小型水利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