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論文以如何讓學生真正地做到以音樂內(nèi)涵理解為目的、以多重音樂感知為手段、以情感體驗提高審美為核心教育等方面進行解析,讓欣賞課程更好的發(fā)揮在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作用。
[關鍵詞]小學音樂;欣賞課程;教學解析
在當代小學音樂課程中,占比重較大的兩大類課程一是歌唱課,二是欣賞課。不同類型的課程中都應有相應不同的教學方式方法。本論文以如何讓學生真正地做到以音樂內(nèi)涵理解為目的、以多重音樂感知為手段、以情感體驗提高審美為核心教育等方面進行剖析,讓欣賞課程更好地發(fā)揮在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作用。
一、音樂欣賞課程定義
何為欣賞?在網(wǎng)絡上可以查到大眾對欣賞一詞的定義。欣賞,即享受美好的事物,領略其中的趣味;認為好,喜歡,表示稱贊。由此可見欣賞是融入美好事物并得到共鳴的一種享受。音樂欣賞就可以理解為領略音樂中的趣味、美好,并從中得到音樂共鳴。而對小學音樂課程的定義就應是學生聆聽適合小學階段的音樂,并理解、感受、產(chǎn)生聯(lián)想最后達到對音樂有情感體驗、內(nèi)化升華的過程。
欣賞教學又是學生進行音樂感受與體驗的過程。感受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聆聽。對于音樂最著重的就是聆聽,對于小學欣賞課程,更應是充分的聆聽。在聆聽的過程中感受音樂的情緒、情感、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并產(chǎn)生聯(lián)想畫面、身臨其境、以情悅音,通過音樂聲勢律動等形式對音樂進行體驗感知,這樣才讓音樂欣賞課程立體、有血有肉。而音樂欣賞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能夠理解音樂、感受音樂更應該是從欣賞體驗中得到美的享受、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力與審美能力、陶冶情操。
二、音樂欣賞課程定位
對于課程的定位,筆者將針對課程教材、學生群體以及教師教學定位三方面闡述對欣賞課程的定位。
(一)教材定位
教師課前準備一定包含著對教材的定位。對教材的定位不單單是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梳理、課程相關資源的準備,更是尋求用更短的時間、更快的方法、更有效的對策讓學生輕松掌握知識的過程。在小學階段,雖然涉及到的音樂知識都比較基本,但教師對于知識正確性的教學更應該加強,孩子的音樂知識可能是一張白紙,第一位教師教授的音樂知識在學生的記憶里能夠樹立第一印象也很有可能形成長久記憶。所以對音樂知識正確性的把握更應是我們小學音樂教師注意的地方。
在對教材知識體系的立體建構上也應格外注意。每一個章節(jié)的知識都有一定的聯(lián)系。切忌割裂整體。在對教材的研習上應做到新舊知識、技能的自然過渡、連貫遷移。在整體上有知識框架,在內(nèi)部有不斷融合的知識,這樣不僅建立了各類知識技能網(wǎng)絡,讓學生一目了然并且能夠影響學生發(fā)掘形成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學生定位
對于學生的定位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學情分析。只有對學生世界有正確詳實的了解。才能夠進行課程教學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提出適合學生思考的、并向上“跳一跳”就能解決掉的問題。小學階段的孩子如果你不對學生學情進行定位,在課堂教學上就會有很多的無效教學現(xiàn)象出現(xiàn)。比如人教版小學音樂二年級上冊有一課為《大頭娃娃》,“大頭娃娃”是一種民俗道具,舞蹈演員頭上戴著大大的類似頭盔的東西,在一些大型活動上都會見到。有的教師在課程導入部分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準備了“大頭娃娃”的道具,但當教師帶著“大頭娃娃”出現(xiàn)在教室時,出乎意料,有的孩子被眼前的景象嚇哭了。教師的好心卻得到了相反的收益。這就是對學生的定位出現(xiàn)了偏差。低段的學生還沒有形成完整的認識世界的能力。直截了當?shù)慕虒W方式并非完全適合。再如人教版小學音樂二年級上冊有一課為《布老虎》,以教師的認識而言,布老虎十分常見,而在學生的生活中并不常見也不常用,這都屬于民間民俗的藝術品,生活中很少接觸。所以對于布老虎的課程教學。教師可在課前進行課程資源的收集,進行布老虎實物展示,更有利于提高教學質(zhì)量。
(三)教師教學定位
教師,在現(xiàn)代教育理念中,已經(jīng)漸漸從課堂主導者變?yōu)橐龑д?,學生為主體參與對象。那么對教師的定位就應該如何做好一個引導者而并非是領導。教師除了要具備音樂教師應有的音樂素養(yǎng),更應該具備自我的教學特色。
在教學特色上,每個人都應發(fā)揮自己的強項。比如你擅長演唱??稍谝魳仿曇籼幚砩现亟虒W,讓學生體會旋律的進行、對歌詞進行深度解析,讓學生從詞曲上充分體會并感同身受。這樣的情緒情感通過聲音表現(xiàn)出來。更好地詮釋了音樂。如果你擅長舞蹈,可從音樂旋律上下足功夫,比如柔美的音樂如何讓學生用動作來展現(xiàn)呢?在這里并非讓學生單純的去理解什么是柔美,可以通過聯(lián)覺。柔美可以是聽見南方姑娘的吳依燕語??梢允强吹酱笞匀恢形L輕輕吹過柳葉??梢允歉惺艿疥柟鈺裨谏砩系臏嘏?,柔美還可以用顏色來代替,太陽的橙色、天空的藍色等等。
三、特色教學模式服務
一堂音樂欣賞課的成功與否不在于教師教了多少,而在于學生從中感知到了多少。我認為欣賞課程就是要以學生的感知為主。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貫穿著為教學目標服務的教學模式。激趣導入一多重感知一身受表現(xiàn)一融合升華成為了我的教學模式。
在課程導入中,多重導入方法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有著巨大的作用,而學生興趣的激發(fā)更是學習的動力。激趣,成為了導入環(huán)節(jié)最重要的目的。圖片導入、故事導人、視頻音頻導人、猜謎導入、游戲?qū)硕际欠浅S行У膶朔绞?,每一種導入方法都有一定的側重,教師可從中選擇。比如低段的學生可用學生參與性較強的方式導人,比如猜謎導入、游戲?qū)耍桓叨蔚膶W生可用圖片導入、故事創(chuàng)編、視頻音頻方式導人。讓高段的學生充分感受,自我創(chuàng)設情境并融人進去。在我的課堂上,視頻成為了最主要的激趣用具。
多重感知,顧名思義就是要運用多種方式方法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音樂、知曉音樂。要讓學生在短暫的課堂上充分感知音樂,就要有有效、高效的教學方式方法。
首先音樂是聆聽的音樂,那么聽就是重中之重。聆聽是讓學生充分感知的基礎,簡單卻也有效。
視覺的結合也是良好的方式。對于學生而言,課堂上的視頻觀看是一種期待,視頻不僅是一種開闊視野的道具,更是對教學具有扶持優(yōu)化作用的教學方式。通過視頻的觀看。學生可以更具象地感受到音樂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而對于演奏樂器的形象結構、演奏姿勢、方法技巧等方面也能夠直觀的辨別與學習。
演唱,在欣賞課程中也不可缺少。對旋律的演唱能夠加強學生對旋律的感知。從演唱中更好的感知音樂中的音樂要素,通過自己的演繹更加貼近音樂。
身體也是一個需要積極發(fā)揮作用的器官??逻_伊手勢、奧爾夫律動都成為了現(xiàn)代音樂教學中的全新血液。這些方式都是讓學生更加充分的感受到音樂,通過手、腳、身體讓音樂每一個音符都流淌在身體上。我認為這種新穎的教學方法已經(jīng)是音樂課程必不可缺的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重視學生參與性,并能夠從中得到良好的教學收益。
打擊樂器漸漸的出現(xiàn)在小學音樂課堂上,而隨著打擊樂器的運用,也對音樂教學形成了多重感知的依托。從對打擊樂器的認識、感受、演奏、樂曲伴奏等都充分的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加強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主體參與性。學生可以通過聆聽樂曲、思考適合為樂曲伴奏的音色,從而挑選出相應合適的打擊樂器。并按照樂曲的節(jié)奏進行打擊樂器演奏,從這一點也能夠加強對學生的節(jié)奏訓練。
通過一系列的多重感知,學生對音樂有了獨到的見解,緊接著就會感同身受進而表現(xiàn)音樂。小學階段欣賞課程的純音樂樂曲。在對歌曲表現(xiàn)內(nèi)容的理解上沒有絕對的框架。所以學生可以積極踴躍地聯(lián)想。對音樂的感受可以通過畫面想象、創(chuàng)編故事、創(chuàng)編動作、小組合作展演等形式表現(xiàn)出來,讓學生從“聽音樂”變?yōu)椤皠右魳贰薄?/p>
融合升華,顧名思義就是讓音樂融入學生的身心。充分感知音樂并成為自身的一部分,也就是形成音樂審美,音樂審美也是我們音樂課程教育的核心。通過對音樂情緒情感的多重感知。讓學生形成更深一層的心靈感悟。進一步的內(nèi)化、升華,最后與自身融合。
對于小學音樂欣賞課程來講,是學生認識、感悟音樂的主要途徑,如何讓學生避免枯燥、且有積極興致的進行聆聽學習是每位音樂教師應思考的問題,也是我們應著重解決的主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