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國際安全環(huán)境令雇傭兵這一古老行業(yè)迎來了黃金時代。對私人安保的依賴,不僅帶來了更沉重的“道義成本”,甚至會令對外干涉的形態(tài)發(fā)生改變。
如今,美國對私人安保力量越來越依賴,我們?yōu)榇藫鷳n而又無可奈何。情況有多嚴重?私人企業(yè)的地位為何與日俱增?《華爾街日報》做了專題報道,給出了解釋。
聲名狼藉卻不可或缺
雇傭兵并非新鮮事物。但伊拉克和阿富汗戰(zhàn)爭加速了這一行當?shù)耐懽儭皬碾[蔽和聲名狼藉到為人默許和不可或缺”。如今,最著名——或者說臭名昭著的私人安保公司“黑水”已改名換姓,但與之類似的企業(yè)仍數(shù)以千計,它們與美國政府的合約以十億美元計。這些公司有些以美國為大本營,另一些歸外國人所有,在任何可能的地方尋找客戶。
私人安保公司執(zhí)行的是護衛(wèi)、物流、情報等人們通常認為應由正規(guī)軍完成的職責,不同的是,它們以贏利為終極目的,大多數(shù)時間隱身于公眾視野之外。美國自伊拉克撤軍之后,駐巴格達美國大使館的1.6萬名工作人員中,目前有半數(shù)是“合同工”。
2007年,在一場關于“是否將軍隊職能外包給黑水公司”的聽證會上,有代表對將本來應該由國務院和國防部提供的政府服務“私有化”的做法表示譴責。黑水公司的頭面人物、“海豹突擊隊”前隊員埃里克?普林斯則平靜地解釋道,美國軍隊已不夠強大,達不到足以執(zhí)行復雜的、廣泛的、花費巨大的任務——如伊拉克戰(zhàn)爭的地步。
還有人建議,美軍應招募更多兵員而非讓雇傭兵插手海外行動。普林斯虛以委蛇:“好,好,就讓我們重申征募問題。”可惜,相關建議被遞交國會后就不見下文了。
軍隊指揮鏈以外的武裝人員激增,媒體給予的關注也愈發(fā)強烈,為什么這類企業(yè)依然活得滋潤?只因缺乏有效管理。事實上,最近幾十年來,從沒有哪一位“戰(zhàn)時總統(tǒng)”,將遏制私人安保公司的規(guī)模真正擺上議事日程。
私兵作惡,政府買單
對私人安保服務的依賴已開始反作用于美國的對外政策,引誘我們對全球熱點地區(qū)施加更積極的干涉,換言之,如果沒有這么多雇傭兵,很多得不償失的干涉行動或許是可以避免的。
2004年,黑水公司的4名雇員在費盧杰被殺。此后不久,小布什總統(tǒng)就下令海軍陸戰(zhàn)隊向這座伊拉克城市發(fā)起全面進攻,釀成了這場戰(zhàn)爭中最血腥的一幕。阿布格萊布監(jiān)獄的虐囚丑聞中,也有私人安保人員的影子。《華爾街日報》報道,“費盧杰那件事之后幾個星期,新聞報道說,阿布格萊布監(jiān)獄內至少有22名訊問者被指控折磨囚犯,他們都是私人承包商。相關情況的曝光導致伊拉克境內的暴力活動升級,針對美國軍人的襲擊驟增至日均87起?!?/p>
2007年,黑水公司雇員在巴格達市中心導演了震驚世界的慘劇?!?0分種之內,尼蘇爾廣場就充滿了死亡和絕望(編注:17名伊拉克平民在那次事件中遇難,包括婦女和兒童)?!笔潞?,直接參與屠殺的當事人被判了刑,但身居幕后的操盤者無一被追究罪責。
由此,《華爾街日報》將筆鋒指向這一類人物,指出“他們中的某些人仿佛來自小說”,如曾在英軍供職的提姆?史派瑟,此君是“阿奇斯防衛(wèi)服務有限公司”的大佬。
引用《波士頓環(huán)球報》的消息,稱史派瑟“因在非洲從事非法武器交易和在北愛爾蘭策劃蓄意謀殺而聲名狼藉”。當美國政府想與阿奇斯公司簽訂服務合同,憤怒的愛爾蘭裔美國人紛紛走上街頭抗議。然而,通過靈巧的政治運作,斯派瑟挺了過來,賺得盆滿缽滿。
作為最后的警告,《華爾街日報》分析稱,美國政府在局部戰(zhàn)爭中最青睞的兩種工具——雇傭兵和無人駕駛飛機,有太多相似之處。她寫道,“再說一次,私人軍隊和安保公司正以可怕的數(shù)度攻城略地,并沉迷于各種流血的生意當中,令一切監(jiān)管手段和防范措施望而興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