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下的房子并不總是母親一個人住著,到了周末,父親就會回來。
母親在后院的井邊蹲著淘米,腳邊有一小堆青菜苔、菠菜和皮上滾著泥巴的白蘿卜。一聽到廚房里的動靜,母親便知道是父親回來了。父親到后院來了,手里提著一只小竹籃:“你放著吧,我來洗?!闭f罷拎起小水桶,一手挽著水桶上系著的繩索,咚地一聲將水桶扔進(jìn)井里,拎起,滿滿的一桶水就打上來了。
母親看見小竹籃里的魚,用嗔怪的語氣說:“上次買的魚和排骨還沒吃完,怎么又買?”父親和母親說話的時候從不稱呼對方的名字,好像在自言自語。
母親端著洗好的米進(jìn)了廚房。鍋里的水燒開了,母親掀開鍋蓋將瓷盆里的米倒入鍋內(nèi),舀一瓢冷水在瓷盆,晃一圈,再倒進(jìn)鍋內(nèi)——沾在盆沿上的米粒順勢全進(jìn)了鍋。
父親三下兩下便把菜洗凈,拎進(jìn)廚房時鍋里的米剛好煮開了,接下來廚房里的事就交給父親了。直到飯菜燒好后,父親喊一聲“吃飯啦”,母親才重回到廚房。
父親和母親在飯桌上會有對話,所說的不過是對菜的咸淡的抱怨。母親問一句,父親答一句,每次回答的內(nèi)容都差不多。吃完飯后,母親起身將碗筷擱進(jìn)水池,父親便捋袖洗刷起來。母親也不閑著,收拾桌子,掃地。
父親周末最主要的事就是種菜,回鄉(xiāng)下的第二天他肯定會在菜地里。挖地、下種、薅草、打秧子,父親累了就在地里的青石上坐下,擦一把汗,喝幾口茶,看看不遠(yuǎn)處的山和村子,再對著侍候了大半輩子的菜地望一陣子。
母親洗完衣服后也會去地里幫忙,實在幫不上什么就到山邊挖野菜。母親喜歡的野菜有薺菜、馬蘭頭、野水芹、野蒜和馬齒莧。母親的心里仿佛有本野菜譜,什么季節(jié)長什么野菜、長在什么地方,她清清楚楚,也不顧腿疼的老毛病,到了時節(jié)就提著籃子去赴約。(摘自《器物里的舊光陰》清華大學(xu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