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尚德義聲樂作品創(chuàng)作碩果累累,他的花腔藝術歌曲更是精益求精,創(chuàng)作手法多樣,他注重我國的民族語言、民族氣質和民族感情的表達方式,作品涵義深刻、旋律美妙動聽,具有濃郁的歌唱性格和抒情氣質。他的花腔藝術歌曲充滿了強烈的藝術魅力,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關鍵詞] 尚德義;創(chuàng)作風格;美學特征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6)03-0035-05
尚德義在他的《獨唱歌曲選集》﹙華樂出版社1998年2月版﹚的首頁上寫道:“音樂作品要具有美的品質,既要表現思想感情的深度,又要做到雅俗共賞”。[1]這是他始終不渝地致力于藝術歌曲和花腔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的指導思想與審美追求。其作品取材廣泛而新穎,著力對新的生活題材在形式和內容方面的探討,同詞作者默契配合和溝通,不少作品都是詞曲作者心靈火花撞擊的藝術結晶。
一、尚德義聲樂作品的美學價值
(一)題材和體裁方面的美學價值
通常題材決定創(chuàng)作的格調、品位和意義,對于一個作曲家來說,選擇什么樣的題材和體裁作為其創(chuàng)作的支點和角度是很有學問的。以人類共同面臨的某種“主題”,如生與死,愛與恨、正義與邪惡等等作為創(chuàng)作題材,可以使作曲家在作品中顯示出較高的思想境界和文化品位。因為在這類題材中,對人類“主題”的思考、審視,可以寄托作者的藝術追求與精神品質和理想寄托。像貝多芬對人類“命運”主題的思考與回答,對人類追求“自由、平等、博愛”的崇尚,表明了其音樂創(chuàng)作具有恒久的審美價值與藝術魅力。由此可以說選題對任何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都是至關重要的。
尚德義很重視選擇題材,他說:“好題材可以激發(fā)創(chuàng)作沖動和靈感,好題材可以喚起激情和好旋律。”[2]我們從尚先生的藝術歌曲《巴黎圣母院的敲鐘人》這一創(chuàng)作題材的選材上,不難看出其匠心?!栋屠枋ツ冈旱那苗娙恕珐v志同詞﹚的創(chuàng)作,體現了音樂在表現文學名著中的獨特藝術魅力,表現了詞曲作家高超的智慧及深厚的功力,作曲家拓寬了藝術歌曲的題材。取材于法國作家雨果的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作曲家集一生對真、善、美追求的熾熱情懷,用那深沉而又激昂的戲劇性旋律贊頌了人類最高的情感,作品的每一字每一音都充溢著悲涼美、凄楚美。作品體現了“美麗善良的心”,“赤誠的愛”,伴奏的鐘聲“牽人神魂”。感情真摯是真正藝術的標志,藝術的魅力,正是因為藝術家把這種真摯的感情注入到了藝術作品之中,所以才能夠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當然,與雨果同名小說的創(chuàng)作立意和內容含量相比,藝術歌曲《巴黎圣母院的敲鐘人》只是選取一個角度來刻畫音樂形象,那就是歌頌作品中的主人公卡西莫多的善良、正義,表現他對愛的真摯追求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向往。但是在藝術歌曲里表現比較有深度和分量的題材,對一個作曲家來說無疑是一種創(chuàng)作立意上的挑戰(zhàn)。這因為一首藝術歌曲同戲劇性強的大型器樂作品相比,無論在發(fā)揮作曲家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方面,還是發(fā)揮藝術表現力方面都具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尚先生知“聲樂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荀況《樂記》﹚的道理,他準確地運用音樂語言,與歌詞相得益彰地揭示出音樂創(chuàng)作意向,表現思想情感和創(chuàng)作目的,即用流暢清新的旋律線條恰到好處地歌頌正義、善良,渴望美好與鞭撻邪惡與世態(tài)炎涼?!栋屠枋ツ冈旱那苗娙恕吩谶x材方面的成功,為歌曲創(chuàng)作的成功奠定了基礎,因而其審美價值和恒久的藝術價值與魅力就自然顯見出來了。
他的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題材廣泛,藝術視野開闊,意境深邃,并具有開拓性。又如他寫的幽默的諷刺花腔歌曲《有位同志最會笑》(志同詞)就是突出的一例。這首歌直接取材于生活,作者抓住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現象,加以高度概括、提煉,就像漫畫家一樣,一筆一筆地生動勾勒出“最會笑”的人的一副副笑臉:對領導的笑“笑臉比那鮮花還要俏”,“點頭又哈腰”,“笑中來討好”;對同志的笑,“笑臉比那苦瓜還難看”,“皮笑肉不笑,笑中耍驕傲”……將各種不同的笑,形象而又鮮明地表現出來,塑造了一個左右逢源,善于阿諛奉承的性格化的人物形象,辛辣地諷刺了市儈哲學,這是一首難得的佳作。這首作品從一個側面,體現了他在藝術上的追求,無論是從題材的選擇還是到諷刺歌曲用花腔形式來表現,這在中外音樂史上也不多見。
總之,尚先生在花腔歌曲創(chuàng)作中其題材覆蓋面寬廣、并力求擴大花腔藝術的表現范圍,體現了作者善于用全方位的廣角鏡頭式視角觀察社會。他在上世紀70年代創(chuàng)作的花腔藝術歌曲《千年的鐵樹開了花》,80年代創(chuàng)作的花腔諷刺歌曲《有位同志最會笑》,以及1993年發(fā)表的抒情藝術歌曲《巴黎圣母院的敲鐘人》,均可認為是在花腔藝術歌曲的題材領域開拓方面的典型作品。從我國聲樂藝術發(fā)展的角度來看,聲樂作品題材的開拓和曲目的豐富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尚先生多年來,苦心鉆研,矢志不移.身體力行,十分令人佩服。 在體裁方面,眾所周知,西方古典樂派與浪漫樂派的許多藝術大師除了創(chuàng)作大量的器樂作品之外,都創(chuàng)有大量藝術歌曲存世。像德國的貝多芬、舒伯特、舒曼、門德爾松、勃拉姆斯、瓦格納,法國的圣-桑、福雷,俄國的柴可夫斯基、穆索爾斯基、拉赫瑪尼諾夫都創(chuàng)作過大量的藝術歌曲。
尚德義先生的聲樂作品以藝術歌曲為主。藝術歌曲,以抒情見長,在創(chuàng)作上注重曲調表現力,表現手段及作曲技法比較復雜,伴奏則要求技巧高。這就要求作曲家要有較高的創(chuàng)作功力,要有能夠駕馭這種體裁的藝術手法與表現力,同時要在旋律創(chuàng)作方面有特殊才能。尚先生的藝術歌曲、花腔藝術歌曲、重唱與混聲四部合唱,盡管作品表現內容不同,格調各異,由于主題與旋律自然、純樸、動情而富有新意,有可塑性的題材內容和生動感人的音樂形象,因此能夠深層次的挖掘和表現作品深刻的意蘊。他在上世紀70年代創(chuàng)作的花腔藝術歌曲《千年的鐵樹開了花》便是一首感情變化比較大而具有相當深度思想內涵的作品,用花腔形式成功地表現出一個聾啞孩子經過醫(yī)治能聽到聲音的驚喜,有口說不出話的痛苦回憶和獲得新生的無比激動的心情,音樂跌宕起伏,生動地刻畫出一個聾啞孩子的藝術形象,著意表現了作曲家一種渴望人性回歸的激越的情懷,歌頌“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 再則,我們從尚先生創(chuàng)作的《祖國永在我心中》(趙蘭詞)、《巴黎圣母院的敲鐘人》中,完全可以感受到作曲家具有很高的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才能和深厚的藝術造詣。他的藝術歌曲在抒情上、在刻畫音樂形象上、在表現創(chuàng)作者內心世界上、在對一切真善美事物的追求上、在音樂的語言的精煉運用上以及藝術構思的完整與豐富多彩等方面,都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
德國美學家N·海爾漫在《美學》一書中指出:“審美價值是對象存在的本身價值。”[3]
其美學觀點表明,一部藝術作品的價值取決于本身,即以其完善的作品構成表明其價值。那么從尚先生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中,即他那些較為成功的作品中,既有藝術價值,又具審美價值且有著比較高的審美品位與檔次。如果說藝術歌曲體現出尚先生駕馭音樂創(chuàng)作體裁有著十分嫻熟的本領的話,那么在花腔女高音體裁寫作方面,尚先生更是獨樹一幟,卓有建樹。一個作曲家,尤其是在某種藝術品種上多有成功之作的作曲家在國內并不很多,那么選擇花腔女高音體裁進行創(chuàng)作國內恐怕非尚先生莫屬了。究其原因也許因為一首《千年的鐵樹開了花》的成功創(chuàng)作,是尚教授意識到他的音樂創(chuàng)作靈感中,他的音樂悟性中,他的創(chuàng)作思維中有這方面的潛力。也許是因為他的潛在音樂創(chuàng)作靈感中天生就具有“花腔”的基因,《千年的鐵樹開了花》、《科學的春天來了》、《春風圓舞曲》(呂金藻詞)……一曲曲花腔歌曲,尚先生將這種“舶來”的音樂體裁運用得那樣自如、貼切、靈敏、精巧而熟練,而內容又是地地道道的中國情調,不能不說是尚先生在花腔體裁方面的創(chuàng)造力是超常和令人折服的,其作品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價值是不容低估的。
(二)內容與形式的美學價值
衡量一個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首先要看其形式創(chuàng)造力如何,看其如何利用形式創(chuàng)作來表現其心理深層的創(chuàng)作意向、目的以及如何表現其精神理想及審美追求。尚先生在其聲樂作品中十分注意用準確的音樂語言來表現其創(chuàng)作意圖。
花腔藝術在歐洲發(fā)展到18世紀時,曾一度出現過脫離歌曲內容,過分炫耀技巧的傾向,這也是導致花腔藝術在歐洲幾經衰落的主要原因。尚先生認為,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不能在什么歌曲里都亂用花腔,使它失去表現意義。花腔一定要為塑造音樂形象,更好地表現作品的思想內容服務。否則,是不會創(chuàng)作出成功的藝術作品的。例如,他在創(chuàng)作《千年的鐵樹開了花》時,因為要刻畫聾啞人的形象,表現聾啞人打開喉嚨歌唱的激動心情,花腔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了。再如他寫的《有位同志最會笑》這首諷刺性的歌曲,本來可以寫成男中音獨唱或男聲表演唱等形式的,但是從作品的內容出發(fā),為了表現一個左右逢源、善于阿諛逢迎的人物形象,根據歌中有許多不同的笑聲,尚先生選用了花腔來予以表現,并且獲得了生動、形象、深刻的藝術效果。實踐證明,只要從作品的內容出發(fā),根據音樂形象的需要,諷刺歌曲也是可以使用花腔的。
尚先生的花腔歌曲創(chuàng)作緊緊地將花腔技法與歌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融為一體,毫無牽強附會之感。像《科學的春天來了》《千年的鐵樹開了花》《春風圓舞曲》中花腔技巧的運用都十分精巧與適度。尚先生認為在花腔局部地脫離歌詞形成獨立的華彩樂段時,要處理好華彩樂段與整個作品的音樂主題的關系。根據音樂形象和表達情緒的需要,華彩樂段應是主題段的補充、發(fā)揮或與主題形成對比,它是情緒的自然而然流露而不應是硬把它“鑲”進去的。如《花布姑娘》和《青春的足跡》的B段、《春風圓舞曲》和《科學的春天來了》的中間段,根據必要和可能,也可把引子或結尾寫成相對獨立的華彩樂段。尚先生創(chuàng)作的其它花腔歌曲也都避免了脫離作品內容形式地追求花腔,盡力使花腔的出現符合音樂形象和作品的思想感情。尚先生在其聲樂作品創(chuàng)作中十分注重選取思想內涵豐富,可塑性強的題材內容,以便能刻畫和深入擴展歌詞的意蘊與思想內涵。同時他又善于用音樂“談話”,以深化作品的思想含量和情感沖擊力,即在完美的形式與深刻的思想內容表達方面達到高度的統(tǒng)一與和諧。黑格爾說過:“只有用恰當的方式把音樂內容表現于聲音及其復雜結合這種感情因素時,音樂才能把自己提升為真正的藝術”。[4]從尚先生的作品中,恰恰很好地體現出內容與形式地完美結合。也正因為如此,由于在形式與內容方面的精心構思,刻意選材,勇于出新,這樣就使其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在藝術水準與藝術質量上達到了較高的層次,隨之而來的是其作品有了更高的審美價值、更強的藝術感染力與更好的社會意義。
(三)藝術風格與民族特色的美學價值
有人認為,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風格即人”,那么對于一個作曲家來說,能夠在創(chuàng)作中形成風格是不容易的。藝術風格其內涵和外延是極其豐富的,就音樂而言,它既包含人的精神、品格、素養(yǎng)、審美理想、美學趣味等等,亦包括創(chuàng)作才能、語言風格、個性心理等等諸種因素。一個藝術家尤其是一個作曲家,要形成某種較為成熟和相對穩(wěn)定的創(chuàng)作風格,沒有經年累月的創(chuàng)作積累,執(zhí)著的藝術追求和為藝術而獻身的精神境界,是無法形成所謂藝術風格的。古今中外許多作曲家在長期的音樂創(chuàng)作實踐中,以他們特有的作品,為我們鑿就了音樂風格的塊塊碑石,像西方音樂中的巴洛克音樂風格、古典風格、浪漫風格等音樂藝術風格的形成,傾注著許多音樂家、作曲家的藝術理想與創(chuàng)作成果。這些藝術風格的形成往往是若干音樂大師所共同創(chuàng)造的,其形成有著特殊的美學價值與意義。
對于一個專注于中國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的作曲家來說,尚先生形成個人創(chuàng)作風格是由若干首成功的音樂作品所共同構成的。使人感到花腔歌曲豐富的藝術表現力與藝術感染力。這樣由眾多花腔技法寫成的花腔歌曲,用在不同題材內容的作品中,又從整體上形成了尚先生花腔歌曲既清新、典雅、色彩鮮明,又情真意切、優(yōu)美抒情的藝術風格。更難能可貴的是,我們注意到,尚先生在其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中,十分重視其作品的民族風格及地方特色。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他在花腔歌曲創(chuàng)作中,有機地將花腔與中國民族風格及地方特色等因素糅合在一起,并沒有使我們有生硬和不適之感。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他的幾首花腔作品中得到明顯地證實,如新疆風格的花腔歌曲《七月的草原》(宋斌庭詞);東北風格的花腔歌曲《今年梅花開》;蒙古族風格的花腔歌曲《小鳥飛來了》(任衛(wèi)新詞)以及彝族風格的花腔歌曲《火把節(jié)的歡樂》(盧云生詞)等。在這些作品中,花腔歌曲既保持了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又具有花腔歌曲典型的藝術特征。對一個中國作曲家來說能將西洋藝術表現形式準確地運用到創(chuàng)作中已經是不易了,那么在此基礎上又能將這些東西變成具有獨特個性且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作品就更不易了。當然,一個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必然受到自己民族音樂的影響從而形成屬于他那個民族的藝術風格和地方特色,但如此廣泛地藝術探索與創(chuàng)作性的風格嘗試且取得了可喜成果,只能說明尚先生的創(chuàng)作是植根于民族音樂沃土之中所結出的豐碩的藝術果實。并且是中西合璧屬于他獨特藝術品質和個人風格、特色的創(chuàng)作之路。這種藝術風格和特色的獨創(chuàng)性,在音樂審美方面就顯得更加值得我們珍愛和提倡。當我們靜心審視、體驗它們時,就會從中得到極大的審美啟迪與審美享受。
中國古代《樂記》中講到“歌者直已而陳德也”。當我們研究尚先生聲樂作品的美學價值時,不能不提到他在幾十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在純藝術領域中孜孜不倦、忘我追求的人格力量。就其作品和創(chuàng)作成就而言,他在投入音樂藝術創(chuàng)作中付出的努力與獲得的成就,表現出個人創(chuàng)作才能與審美追求同社會利益與人們普遍的審美追求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與融合,這恐怕也是尚先生的作品受到人們普遍歡迎和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
(四)獨具個性色彩旋律線條的美學價值
通常一個作曲家在創(chuàng)作初始時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對形式因素的構思上,這其中包括音樂主題、旋律、和聲、節(jié)奏、織體等諸種形式因素,其中對主體和旋律的錘煉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一個好的音樂主題,往往是作曲家精神意向的集中表達,是作曲家精神意志的高度概括,并由此作為釋放樂思的核心,使其他形式因素由此衍生出色彩豐富,意蘊深刻的音樂作品來。而旋律是建立在好的音樂主題基礎上的音樂語言的擴充和發(fā)展,并且成為音樂的最根本要素,正如德國音樂理論家馬泰松在《完美樂隊長》一書中指出的那樣:\"我們必須假定每一旋律都有一種﹙或更多﹚心情波動作為它的主要目的,作好旋律的藝術是音樂中最重要的藝術\"。[5]
尚先生將旋律美的追求放到了突出的地位,在他的藝術歌曲和花腔歌曲的創(chuàng)作中,一個突出的特征就是創(chuàng)作出一系列清新、優(yōu)美、流暢、抒情的主題和旋律。作為他整體音樂風格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旋律,在創(chuàng)作中尚先生十分注意其可唱性、可聽性、民族性。他對音調旋律做了多方面的嘗試,寫下了許多令人難忘的旋律。中國是個旋律藝術高度發(fā)展的、有著深厚的傳統(tǒng)和豐富的旋律資源的國家,人民大眾對旋律藝術有著強烈的審美期待。尚先生的歌曲旋律既適應了群眾的審美期待,又提升了群眾的審美期待,這就體現了當代先進的作曲家在鑄造時代民族精神中的美育職責。他在吸收民族民間音樂的養(yǎng)分進行創(chuàng)作時,追求神似,而不是形似。繼承傳統(tǒng)而不是囿于傳統(tǒng)的圈子里打轉轉,借鑒西洋不是全盤照搬,而是把民族民間音樂的神韻融匯于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寫出了風格清新、個性鮮明、民族的藝術歌曲。擺脫了一些民間音樂的“小家子氣”,體現了新世紀民族藝術歌曲應有的人氣,如《大漠之夜》(邵永強詞)、《牧笛》(邵永強詞)、《七月的草原》(宋斌庭詞)等歌曲都是這方面的范例。 花腔貫穿于歌曲始終,時常見一些國外作品或國內備受聽眾喜歡的花腔藝術歌曲,一般都把花腔安排在結束處,盡力展示風采,而尚德義先生的作品幾乎一開始進入就安插有小花腔,給作品增添許多歡快、喜慶成分。使作品始終貫穿和洋溢著跳躍、輕盈、華麗的聲響效果中,感受到要謳歌的載體和對象對美好事物鍥而不舍的追求和憧憬。最后再大段的、長篇幅的花腔淋漓盡致地表現,使唱者盡興,聽者過癮。其作品線條流暢,跨度較長,連接線有時跨 5 小節(jié)的,如《千年的鐵樹開了花》,旋律安排恰到好處,既不勞累,又增加一定的難度。
尚先生追求的美學思想和創(chuàng)作特點,正如他所說:“音樂作品要具有美的品格,要表現思想感情的深度,做到雅俗共賞”。[6]由于他對生活有強烈的感受和理解,其作品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精心構思,能深入淺出,精煉的體現出思想內容。正如原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主席傅庚辰所評價:“在音樂創(chuàng)作中,特別是聲樂創(chuàng)作,尤其在藝術歌曲這個領域里,結合自己院校的教學實踐來進行創(chuàng)作并達到了這樣高的成就,可以說尚德義教授是一枝獨秀。尚先生的作品深入淺出,雅俗共賞。他的作品追求三個原則:一是旋律美,二是思想感情的深度,三是雅俗共賞。其認為真正的創(chuàng)作功力在于深入淺出,作品的主題集中地概括了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風格。而尚德義的作品,幾乎頭兩句就已經表達了作品的思想內涵,表達了他的風格,他的藝術的美和他的魅力。深入淺出,這也是一個美學的原則,是一個作曲家功力的體現。深入淺出、雅俗共賞是尚先生作品很重要的一個特征;再一個就是鮮明的形象,動聽的旋律,是他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盵7]
二、尚德義在當代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中的地位及影響
(一)開創(chuàng)了中國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的新篇章
中國民歌浩如煙海,演唱技法也各有千秋,許多前輩作曲家懷著對中國音樂藝術的摯愛與呵護,一頭扎入古典音樂的海洋中,經過多年千辛萬苦地努力,廣泛吸取中外音樂的各種營養(yǎng),豐富和提高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技法,根據中國人的審美情趣創(chuàng)造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新型音樂作品,特別是聲樂作品。從“五四”以來的青主、趙元任、任光、夏之秋、賀綠汀、劉雪庵到新中國的鄭秋楓、谷建芬、陸在易、尚德義等作曲家的不懈努力,中國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走出了一條完美整齊的發(fā)展之路。如果說尚德義創(chuàng)作花腔藝術歌曲之前中國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還缺失些什么,尚德義的出現不僅使這條布滿荊棘的藝術創(chuàng)作之路豁然開朗,而且開辟了獨具個人特色的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風格,其作品具有劃時代意義。由于他接連不斷地嘗試和探索,使該門藝術厚重了、寬闊了、光明了,他的努力為中國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發(fā)展提供了新的借鑒,為繁榮壯大中國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事業(yè)起到燈塔和指南作用。
(二)推進了花腔藝術中國化的發(fā)展
尚德義前進的方向就是中國花腔藝術前進的方向,他的花腔藝術歌曲接二連三地獲得國內音樂類最高獎金鐘獎金獎,說明他的作品既代表著目前該項藝術的最高成就,也說明時代呼喚和需要這樣的藝術,他已步入耄耋之年,仍然披掛上陣,且每每都是上乘佳作問世,正說明他在花腔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上的閑庭信步和獨擅勝場。十多首花腔藝術歌曲個個都精彩紛呈,魅力無窮,被業(yè)內人士奉為典范和圭臬,深受眾多花腔女高音的青睞和偏愛,他現在前進的步伐就是中國花腔藝術歌曲前進的方向,也是我國花腔藝術歌曲一面鮮艷的旗幟,引導和帶動著這門藝術的朝著健康向上的方向闊步前進,使花腔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之路充滿了無限風光。
(三)繁榮了中國花腔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
尚德義先生是當代我國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領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注重主題的深度開掘,樣式隨題而異,曲度不拘一格,或旋律舒暢如行云流水,呈現出優(yōu)美的抒情性;或織體巧構,音樂語言變化豐富,富于強烈的戲劇性。在他的作品中,尤其是花腔女高音作品以其高雅的品位和獨具一格的美質,在藝術歌曲領域顯得極為突出。 數十年來,他始終以一個真正的藝術家所應有的精神和態(tài)度對待自己的事業(yè),孜孜以求,堅持不懈,既大膽地吸收借鑒西方的傳統(tǒng)技術和音樂的美質,同時又廣泛地研究和吸取我國民族音樂的精華,并將自己研究之所得綜合運用到其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他既注重音樂形式的嚴謹完美和技術的精益求精,更注重其音樂審美內涵之盡可能完美地表現,在這一嚴格的雙重藝術標準之下,形成了純正清新、嚴謹抒放、華彩紛呈、高雅脫俗的藝術風格,讓世人們看到了他藝術探索之不同凡響的碩果。在尚德義引人注目的歌曲創(chuàng)作中,花腔女高音作品之高雅顯得尤為突出。特別是他接連不斷推出的在群眾中廣泛影響的花腔歌曲,堪稱我國花腔歌曲創(chuàng)作的典范。
尚德義先生以自己的音樂創(chuàng)作實踐,很好地解決了“中西結合,洋為中用”的問題,把美聲唱法的諸多技巧,自然有機、合理地吸收消化,融以民族的審美底蘊,發(fā)展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他的作品被選入多種版本的聲樂教材及曲庫。據不完全統(tǒng)計,在國家權威性音樂刊物《音樂創(chuàng)作》、《歌曲》上發(fā)表作品30余首。其中《千年的鐵樹開了花》、《科學的春天來了》、《春風圓舞曲》三首作品被收入《中國新文藝大系音樂卷》。1985年人民音樂出版社曾結集出版了他的花腔歌曲專輯——《火把節(jié)的歡樂》。1998年華樂出版社出版了《尚德義獨唱歌曲選集》。尚先生的這些上乘之作充實了我國的音樂寶庫,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這其中凝聚著一位藝術開拓者的心血。
在我國要使花腔女高音和其他聲種一樣有所發(fā)展,解決作品問題是十分重要的。沒有自己的花腔作品,這個聲種就難以發(fā)展。有了相當數量的花腔作品,并且這些作品都有較好的藝術質量,就會促進聲樂表演藝術的發(fā)展。尚德義先生數十年來身體力行,為在我國推廣用美聲唱法演唱“中國風”的藝術歌曲,不斷進行有著現實意義的探索和貢獻,也為我國美聲唱法尤其是花腔這一聲樂品種的歌唱家開辟了施展才華的天地。
尚先生又是名副其實的“花園中的園丁”,他獨辟蹊徑,開拓了我國花腔音樂藝術園地。多年來堅守陣地,甘之如飴,鍥而不舍,辛勤耕耘,為國家培養(yǎng)了許多音樂人才,其中不乏佼佼者,如在國內有影響的魏廷格、李曙明,都是在尚先生班學到很多知識,并由此更熱衷于音樂理論研究且取得了顯著成績。另外,吉林省音樂界的一大批中堅骨干力量,也曾在尚先生諄諄教誨下成長起來。
綜上所述,尚德義先生是新中國花腔歌曲創(chuàng)作中具有開拓意義的作曲家.其花腔歌曲創(chuàng)作題材之寬廣,音樂風格之豐富多彩,民族風格之鮮明,創(chuàng)作技巧之嫻熟,在新中國當代作曲家中無人出其右,他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他創(chuàng)作的許多藝術歌曲的精品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先進文化的組成部分,突破時空的局限而成為傳世之作。正如我國著名作曲家、沈陽音樂學院霍存慧教授說:“尚德義同志,在創(chuàng)作花腔女高音歌曲方面,在國內堪稱一絕,他的作品取材廣泛,音樂風格清新,富于時代感。其寫法是平易而不俗,新穎而不怪,他的作品既為專業(yè)獨唱家所喜愛,又為廣大群眾所喜歡?!钡拇_,尚教授的花腔歌曲,在我國音樂的百花園中,是一株色彩斑斕、獨樹一幟的奇葩。
[參 考 文 獻]
[1][6]尚德義.尚德義獨唱歌曲選集[G].北京:華樂出版社,1999.
[2]黃騰鵬.尚德義在當代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中的成就與貢獻[J].人民音樂,1998(11).
[3][5]孫佳賓.試論尚德義聲樂作品的美學價值[J].藝圃,1993(01).
[4]黑格爾.美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翻譯出版,1955.
[7]傅庚辰.深入淺出 雅俗共賞——在“尚德義教授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J].人民音樂,2002(08).
(責任編輯:章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