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運用錯誤的發(fā)聲方法最易損害歌唱者的聲帶。如果你在歌唱中用力不對或是發(fā)聲方法不正確,都會加重聲帶的負擔。所以,對于從事聲樂工作者來說,健康的嗓音是很重要的。想要擁有一個健康的嗓音,就必須用科學的方法來發(fā)聲。使聲帶能夠在正確氣息的支持下吹動發(fā)聲。聲音要建立在氣流之上,通過氣流帶出的聲音才會有彈性、優(yōu)美而婉轉。
[關鍵詞]發(fā)聲原理;呼吸方法;共鳴腔體;換聲點
中圖分類號:J61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6)04-0056-02
用人聲演唱的音樂形式叫聲樂,它是經過嚴格的訓練,具有一定技巧的藝術表現形式。筆者也是通過多年對聲樂的學習與實踐,從中積累了一些知識和經驗?,F在用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目的是要說明科學的發(fā)聲方法對于從事聲樂的演唱與學習者是至關重要的。接下來筆者會從歌曲演唱的氣息、共鳴腔體、換聲點等幾個方面來論述科學的發(fā)聲,希望那些從事聲樂工作及愛好聲樂演唱的人們能夠通過科學的發(fā)聲方法詮釋出最美妙動聽的歌聲。
一、發(fā)聲的原理
聲樂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形式。也就是說,嗓音的產生除了喉部的發(fā)聲器官之外,還需要在身體的其他器官的綜合參與下才能完成該項運動。人體的發(fā)生系統(tǒng)可分為四個部分:動力器官、振動器官、共鳴器官和語言器官。
人體的動力器官包括氣管胸廓、橫膈膜、肺。動力器官是產生和輸送氣息的,氣息的流動促使聲帶產生振動,所以說氣息的合理調節(jié)和運用對從事聲樂演唱的人來說很重要。振動器官在人體的喉部,在人體中扮演著發(fā)聲體的作用,它就像是管樂器中的簧片一樣,演奏者將氣息吹入管體帶動簧片振動從而發(fā)出聲響??梢?,如果沒有它的作用,演唱者的氣息再好,也僅僅是一股氣,不會產生任何聲音。共鳴器官好比一個調節(jié)音色、控制音量的調節(jié)器。就好像音響設備中的調音臺一樣,可根據演出效果的需要,來控制演唱者的音色和音量,從而起到美化聲音的作用。語言器官就好像MIDI音樂制作中的聲卡作用,實現模擬信號與數字信號的交換。也就是將演唱者發(fā)出的聲音語言化。使得聽眾能夠正確理解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意境。
為此,在歌唱的狀態(tài)中,人體發(fā)聲系統(tǒng)的四個組成部分是共同作用,缺一不可的。他們都有著各自的功能,同時也是彼此聯系,協(xié)調一致的。以上就是人體發(fā)聲的基本原理。
二、聲音的訓練
作為一個從事聲樂演唱工作的人來說,必須具有專業(yè)技巧,必須進行發(fā)聲訓練。所謂的發(fā)聲訓練,是指在自然的發(fā)聲基礎上,通過科學的方法在加以訓練,使發(fā)出的聲音更加宏亮、優(yōu)美、悅耳。接下來,我將從歌唱的呼吸法、歌唱的共鳴、關于口腔動作等方面來淺談關于聲音的訓練及注意事項。
(一)歌唱的呼吸法
在聲樂演唱中最科學的呼吸方法就是胸腹式呼吸法。
1.胸腹式呼吸法的具體動作
(1)吸氣時的狀態(tài)
身體成自然站立狀態(tài),相對的放松。用口鼻同時吸氣,這種呼吸的感覺就像我們平日里聞鮮花的感覺一樣。這時你會感覺到腰部周圍有明顯的擴張,周圍囤積了大量的力量。這時膈肌下降,胸腔擴張,氣息充滿肺部的結果。但是吸氣時要注意:不要因為深吸氣而使得胸腔上部擴張,同時也不要聳肩。有些人也將這種狀態(tài)比喻成“打哈欠”時的狀態(tài),我們需要從兩方面來理解這種說法。一方面,是要求我們吸氣要深;另一方面,要求我們身體要放松,吸氣時不但要感受到兩肋擴張,同時腰部也在擴張,膈肌有明顯下降趨勢。
(2)呼氣時的狀態(tài)
在依照上述的狀態(tài)吸入氣息后,不要馬上將膈肌收縮,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而是在發(fā)聲前使氣息先流出一點用以拖住聲音。接下來,膈肌將氣息勻速的推入胸腔,使胸廓稍有擴張的動作。要注意的是:擴起的胸腔不要因呼氣而收縮。要將這種狀態(tài)保持到用氣結束后方可將胸部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
以上就是胸腹式呼吸法呼吸運動的全過程。最初練習時,我們很難一下做到合乎要求。但是,當你經過長時間訓練并且完全掌握住其中技巧的時候,你就會感受到運用此呼吸方法進行歌唱是何等的重要。
2.關于呼吸的練習
我們?yōu)榱烁玫卣莆招馗故胶粑ǖ姆椒ǎ谌粘>毩曋?,我們可以單獨進行一些呼吸練習。一般就是無聲練習法和有聲練習法。
無聲練習法:在胸腹式呼吸法的支撐下,將氣息吸入肺部后,上下齒輕松地貼在一起,將氣息慢慢地從齒縫間呼出??梢愿淖兤渌俣葋磉M行練習。練習時,要注意吸入氣息的部位是否正確;呼出氣息時腹部、兩肋及胸廓狀態(tài)是否正確。(無聲練習不宜過多,平凡練習會造成聲音與氣息脫節(jié)的負面作用。)
有聲練習法:所謂的有聲練習,就是我們平日里所做的發(fā)聲練習。由于人的聲線都有其獨特的特性,該練習方法可以結合自身嗓音特點,配合各種音階、音程綜合練習效果更佳。
(二)歌唱的共鳴
共鳴的運用對聲樂藝術來說至關重要。我們通常情況下評價一個人演唱的好壞,功底是否深厚,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該演唱者對共鳴的掌握及運用情況。聲樂上的共鳴主要是腔體的共鳴。在歌唱運動中,我們可以宏觀地將人體的共鳴腔體分成頭腔共鳴、口咽腔共鳴和胸腔共鳴三種。
在歌唱中,共鳴使得聲音更響亮,更具有表現力。我想說的是,人體的共鳴是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其中缺少了任何一個部分都會對聲音共鳴產生影響。這就相當于唯物辯證法一樣:整體由部分組成,每一部分都有其獨特的功能;但是,整體統(tǒng)帥著部分。
在歌唱中,如何做到“整體共鳴”的要求,關鍵在于要“打開喉嚨”。“打開喉嚨”的要點:首先要有正確呼吸的支持;其次,演唱時,為保證聲音通暢,上顎向上稍有抬起,下顎放松??谇磺安俊⒑蟛慷家蜷_,舌頭自然的放平,也不要刻意去壓舌,避免給喉嚨帶來不必要的緊張。
以上就是我對歌唱共鳴部分及其運用和掌握做出的解釋。
三、如何解決“換聲點”
在聲樂演唱過程中,對于初學者來說,很難逾越的一個門檻兒就是“換聲點”。想要搞清楚換聲點,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真聲和假聲。其實,自己是最容易辨別自身的真假聲、換聲點位置的。我們一般在演唱和發(fā)聲練習中,演唱高音時,聲音會突然變細、變暗或很難唱出來,我們習慣性稱其現象為“換聲點”。通俗地說,在自然歌唱的狀態(tài)下,換聲點以下的音就是真聲區(qū);換聲點以上的音為假聲區(qū)。而從中對聲音起過渡作用的那個點就是“換聲點”。
如何解決“換聲點”問題呢?哲學上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量的實踐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途徑。我推薦一種常用的方法:將“換聲點”前移。
所謂“換聲點”前移就是說:在唱高音聲部時,提前改變發(fā)音器官組合的運動狀態(tài),提前切入“換聲點”。比如:男高音換聲點在小字二組的e到小字二組的f,現將其人為地提前一個全音:小字二組的d到小字二組的e,用新的發(fā)聲器官的組合狀態(tài)來唱,這樣,在唱f音就比較容易了。從而“換聲點”后的音色也統(tǒng)一了。經過長期的訓練,掌握了其中的技巧之后,這一問題便會得到解決。
以上就是我對如何解決“換聲點”問題的理解與解釋。
結語
音樂是一個重在理解的東西。只有用心在歌唱的人,唱出的作品才會打動人心,被眾人接受。而要完美的詮釋出一部作品,我們就要運用科學的發(fā)聲方法來協(xié)調身體里與歌唱有關的各個器官的運作,并且通過良好的歌唱狀態(tài)來充分調動自己的情緒,達到預計的歌唱效果。所以,我要說的是,聲樂是一門以情帶聲、以情動人的藝術形式,只有具備了科學的發(fā)聲方法和歌唱狀態(tài),自身的情感和技能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發(fā)出的聲音自然而然是優(yōu)美、動聽的。
以上就是我對“如何通過自我訓練掌握科學的發(fā)聲方法”的全部觀點和看法。
[參 考 文 獻]
[1]沈湘.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 北京:華樂出版社,2003.
[2]俞子正.聲樂教學論[M]. 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伍道文.聲樂發(fā)聲中“打開喉嚨”方法的探究[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