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本好書,就像對生活打開了一扇窗戶。
杭州恰如一部歷史人文的經(jīng)典藏書……
近期,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趙一德率團參加杭州在博鰲亞洲論壇活動期間舉辦的“辦好G20,當好東道主”城市推介會、“走向G20—杭州之夜”等系列活動。他在活動中不僅將杭州形容為經(jīng)典藏書,還對杭州的人文環(huán)境作了如下表述:
杭州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是8000年前跨湖橋文化和5000年前良渚文化的發(fā)源地,是五代吳越國、南宋王朝兩代建都地,是西湖和京杭大運河兩大世界遺產(chǎn)所在地,悠久的歷史賦予了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西湖處處是景,是東方園林的杰出代表,也是歷史最久、影響最大的文化名湖。杭州不僅擁有以絲綢、茶葉、中藥、印學、南宋官窯等國家級博物館為代表的53座博物館,東南名剎靈隱寺等38處國家級文保單位,還擁有少有名氣的浙江大學、中國美院等38所全日制高校。在這里,會讓你時時感受到中華文明的文脈氣息、東方文化的獨特魅力。
的確,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在這里水乳交融,它使得杭州成為東方文化的縮影,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舞臺。如今,G20的召開,更將這一輪廓勾勒得更加清晰,更多關于國際化,關于東西方交融的話題將在這里展開。
本期西子“我們論壇”聊的就是“國際化社區(qū)與社區(qū)國際化”。后峰會時代的杭州將吸引更多國際人士的關注。他們喜歡杭州嗎?他們愿意留在杭州嗎?杭州的短板在哪里?杭州的國際化社區(qū)建設得怎么樣了?社區(qū)國際化又該如何推進?
帶著這些問題,一個浙大留學生群體的小調查讓我們自信“爆棚”,但國際化對于杭州來說真可謂初級階段。如何在公共服務上實現(xiàn)無障礙,如何在公共空間上營造舒適感,如何在文化交流中增添歸屬感,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