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路千千萬萬條,繪畫大師千千萬萬個,但他們與繪畫結緣的機遇卻各不相同。引導著小薩金特通向水彩大師薩金特的機緣很是獨特,這與薩金特的成長歷程息息相關。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世界三大天才畫家之一的約翰·辛格·薩金特,以畫風景水彩畫、人物油畫和宗教壁畫為主,其一生創(chuàng)作的繪畫作品超過兩千五百件。
薩金特之所以會走向職業(yè)畫家之路,這與他的家庭和成長環(huán)境密不可分。1856年1月12日,約翰.辛格.薩金特出生于意大利的佛羅倫薩,父母為美國人。母親算是一位水彩畫家,平時以畫代寫,用畫圖來記錄見聞,隨身攜帶空白的畫本。父親平時喜愛讀書和彈琴。在一定程度上,薩金特在美術和音樂方面的天賦和愛好受父母深受影響。
薩金特沒有受過系統(tǒng)的學校教育,他總是組冊入學,卻從來沒有讀完整個學期。就算在請家教爭取考高中的復習中,也才持續(xù)了三個月就被迫結束了。這是因為薩金特的家總是在遷移,夏天待在意大利,冬天遷移到溫暖的地方。這是因為在薩金特出生兩年前,薩金特父母的第一個孩子夭折,薩金特母親精神崩潰、疾病纏身,因此決定離開美國來到歐洲,換個環(huán)境尋求康復的機會。為避免因氣候冷熱的極端變化而引起薩金特母親的病痛,薩金特一家人只能夏天住在山區(qū),冬天遷移到陽光充沛的地方。薩金特父母一共生了六個孩子,四女兩男,一半夭折,僅剩薩金特和兩個妹妹。加之在他4歲那年她較大的妹妹艾米莉背部受傷、脊椎骨重挫,每當冬天來臨,這一家人必去到法國,除了母親的緣故,也是為了艾米莉受傷的背部盡快恢復。生活的不安定,使得小薩金特在孤獨中成長,沒有玩伴,甚至沒有固定的家,因此繪畫成為了薩金特最好的“玩伴”。畫畫時他仔細而專心,先畫草圖再上色。小薩金特畫報紙上的新聞插圖,畫遷徙路上的自然風光,終日與自然為伍,對搬來搬去以習以為常。他的寫生本里全是描繪對各地景致的映像:羅馬、龐貝、卡布里、那不勒斯,一直到阿爾卑斯山麓。
家庭的不健康使得父母對薩金特這位健康的長子特別照顧,培養(yǎng)他要有良好的氣質,學習忍耐和善待他人。五歲開始教授薩金特學習法文、英文,書本是薩金特知識的主要來源。薩金特從九歲開始用英文寫信;樂器方面擅長曼陀鈴和鋼琴,對貝多芬、肖邦的曲子熟悉到不用看譜子。家里交談用英文,可是各地請來的幫傭,有說法文的,有說意大利文的,也有說德文和西班牙文的。將近二十年的遷徙經(jīng)歷,使得薩金特通曉多種外國語言,也使得他對于歐洲歷史、地理的了解多于一般同齡孩子。每到一個地方,繁榮也好,荒涼也好,當?shù)氐慕ㄖL景、藝術和花卉植物,都是新的題材,這對于薩金特未來的藝術創(chuàng)作生涯是一大幫助。
標志著薩金特正式開始系統(tǒng)學習繪畫的是他進入杜蘭畫室學習繪畫。1874年,18歲的薩金特在父親的陪同下拜訪了法國巴黎最有名的人像畫藝術家-羅勒思·杜蘭的畫室。杜蘭看過薩金特的水彩畫和寫生本后,決定收他為學生。能拜杜蘭為師是薩金特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這也是薩金特人生歷程和繪畫生涯上的重大轉折,他從此有了正確的人生方向和目標,再也不必跟隨家人季節(jié)性的遷徙,只需放長假時去看望父母。
杜蘭畫室的課程非常緊湊,包括鉛筆寫生風景以及到博物館仿制名畫和水彩等等。杜蘭教學的法則是每個步驟和過程,沒有學好絕不能越過,反復練習,直到熟練。對于薩金特這種學生,杜蘭只用花費最少的時間就能獲得最大的藝術成就。因為所有的理論必須靠實際的畫法和經(jīng)驗才能領會,而薩金特的強項正在于此,他只是缺乏名師點撥而已。薩金特從小缺少老師指導,加之薩金特對繪畫的喜愛,他特別珍惜這次在杜蘭畫室的學習機會,視老師的話為金玉良言,身體力行。1874年10月27日,薩金特通過了入大學的會考,這是杜蘭學生中的唯一一位上榜的。在1877年的法國藝術會考,薩金特排名第二,成為法國有史以來美國考生所取得的最好成績。同年5月他獲得裝飾畫的三等獎,全國沙龍大展也接受了他首次參展的人像畫。這些足以證實薩金特在繪畫上的天賦和實力。
薩金特是畫室里許多同學家信中的描繪對象,說他的繪畫像是大師作品,語文能力同樣優(yōu)秀,更有一副能欣賞音樂的好耳朵。在杜蘭畫室,薩金特結交了很多朋友,這些朋友有些在薩金特未來的職業(yè)畫家生涯中提供了一定的幫助。薩金特天生有著好人緣,總有一群人圍著他,無論用餐、旅行或工作。由于小時候薩金特總是孤身一人,所以他特別珍惜這些友誼。
結論:薩金特對繪畫的態(tài)度深受家教的影響。他母親的格言是“完成它”。對于隨便的穿著和粗率的言行,他從小就無法茍同。在今后走上職業(yè)畫家之路直到1925年去世,薩金特無論在創(chuàng)作作品方面都竭盡所能的完成到極致,所以薩金特才能在繪畫上取得如此成就,揚名歐洲和美國。薩金特的人生和繪畫緊緊的聯(lián)系在一起,而薩金特的繪畫人生更是與他獨特的成長歷程密不可分。
(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作者簡介:劉禹伽(1990-),女,籍貫:湖南常德,單位: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2014級碩士,研究方向:水彩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