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是一種常見的水果,味道可口,營養(yǎng)價值高,含豐富的維生素C,有幫助消化的功效,可以鞏固齒齦,清新口氣,潤澤喉部,深受人們喜愛。作為一種多年生草本水果,草莓定植后可連續(xù)結(jié)果,多次采收。但由于草莓果實柔嫩多汁,清洗比較困難,去除殘留農(nóng)藥成為問題。近年來,草莓采摘已經(jīng)成為時尚,全國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草莓休閑觀光采摘園,能夠安全地即采即食成為對草莓品質(zhì)的最大要求。然而有病就要用藥,用藥就會有安全隱患。
如何才能最大限度提高草莓的食用安全性,讓消費者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呢?筆者總結(jié)認為,在大拱棚種植草莓生產(chǎn)過程中,應要加強管理,抓住生產(chǎn)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讓草莓不生病或者少生病,不用或者少用農(nóng)藥,減少農(nóng)藥對草莓造成的安全隱患,保障草莓的安全生產(chǎn),滿足人們對草莓的消費需求。主要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高溫悶棚
充分利用7、8月份的高溫天氣,對準備定植草莓的閑置大棚進行高溫悶棚,以殺滅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蟲及其蟲卵。沒有來得及進行高溫悶棚的種植戶,也要將有機肥充分腐熟,嚴禁把沒有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施人棚內(nèi)。高溫悶棚的具體做法是:在7、8月份,將棚內(nèi)上茬作物清理干凈,同時加入還未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或者作物秸稈、稻殼等,然后向棚內(nèi)灌水,待能進行機械操作后開始旋耕(旋耕時帶起的土坨越大越好,土坨千萬不要打散,更能增強透氣性,這樣導熱效果好),旋耕后覆蓋地膜(可以是舊的,但是必須保證沒有破損、密封效果好),放下大棚膜(大棚膜要擦拭干凈,增強透光性,提高棚內(nèi)溫度),封好棚口,密封大棚。這樣棚內(nèi)的地表溫度可以達到50-60℃。密封15-20天后,打開棚口,揭開棚膜,然后撤去棚內(nèi)地膜。如果上茬作物病蟲害特別嚴重,還可以進行二次悶棚,方法同上面,密封15-20天后再灌水、旋耕、覆蓋地膜、放下棚膜,密封15天左右。
2.煙劑熏蒸
草莓定植前3-5天將大棚密閉,用大劑量的煙劑(包括殺蟲劑和殺菌劑)進行熏蒸,以殺死棚內(nèi)的病菌孢子和害蟲。這里說的大劑量不是我們平時治病或者治蟲用的量,要遠遠高于防治用劑量。具體做法是:先把大棚密封好,人走在大棚的里面,然后分點隔開放上煙劑,從里往外依次點燃煙劑,退出,然后關(guān)閉大棚。這樣處理完畢后,定植草莓的時候,大棚里基本上就是無病菌、無害蟲的環(huán)境,可保證草莓健康生長,避免或減少病蟲侵害,減少農(nóng)藥的使用。定植后,每隔10-15天左右用煙劑熏1次,預防病害的發(fā)生,尤其陰雨天氣,煙劑熏殺效果更好。
3.覆蓋黑膜
定植時將草莓苗弓背朝外(操作行),并覆蓋黑色地膜。弓背朝外,可使草莓果實全部朝向種植行外部,避免種植行內(nèi)莖葉擁擠,能更好地通風透光,減少病害發(fā)生。覆膜一般在定植后10天左右進行。覆膜的作用有三個:一是降低棚內(nèi)的濕度,減少灰霉病等病害的發(fā)生;二是能殺滅雜草;三是結(jié)出的草莓果實都在膜上,不僅干凈衛(wèi)生,而且不與土壤接觸,減少了病蟲危害,起到墊果的作用。
4.放蜂授粉
釋放熊蜂進行授粉,可避免使用激素帶來的危害。熊蜂俗稱“傻瓜蜂”,它們的信息交流系統(tǒng)不靈敏,一旦放進棚內(nèi)就不會逃跑。而且熊蜂耐低溫能力強,當大棚溫度達到10℃時就能正常活動,但是一般的蜜蜂只有在15℃以上才開始活動。熊蜂的飛行能力很強,每天的飛行能力可達5 km,所以授粉效果很好。在采用熊蜂授粉時,蜂箱的擺放位置也會影響授粉效果。因為熊蜂具有向陽性,所以應該將蜂箱擺放在棚大棚的西南角,蜂箱的出口對著東北角;或者蜂箱擺放在大棚的東南角,蜂箱出口對著西北角。這么做的目的是讓熊蜂提前受到陽光刺激,以便能提前進入工作狀態(tài)。一般情況下,早晨7:00-8:00就可以活動,因為草莓適宜授粉溫度不超過28℃,棚內(nèi)溫度超過28℃時容易出現(xiàn)授粉不均勻的情況,而造成畸形果。
5.消毒空氣
定植緩苗后,每隔7-8天用空氣消毒劑消毒一次。具體做法是:每畝大棚懸掛6-7個小水杯(可以是一次性水杯),每個水杯內(nèi)放置3-4片空氣消毒片,晚上封棚后放上。這樣做能很好地殺滅空氣中的有害菌,減少草莓感病的機會。尤其是當遇到連續(xù)雨雪天氣時,棚內(nèi)濕度增大,病菌數(shù)量增加卻又不能用藥劑噴霧時,這種做法非常有效。煙熏后間隔10-15天用保護性殺菌劑噴霧殺菌1次,最后一次是在蜂箱進棚前進行。等藥效揮發(fā)完畢再將蜂箱移進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