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漫畫現(xiàn)如今作為一種大眾藝術形式,正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喜愛。中國漫畫發(fā)軔于清末,并在辛亥革命及新民主主義文化運動中成長,其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在中國近代革命運動中尤其是在思想文化領域起到了先鋒作用。在中外美術史上,有一個共同點,即漫畫的興起和發(fā)展都與革命緊密相連。而張聿光是辛亥革命和五四愛國運動時期成長起來的中國第一代漫畫家,是革命斗爭中沖鋒陷陣的文化戰(zhàn)士。張聿光作為中國近代漫畫的奠基者之一,對于中國漫畫的發(fā)展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和意義。
關鍵詞:張聿光;漫畫;愛國運動
漫畫一般是運用象征、變形、比擬、暗示、映射的方法,用簡單夸張的手法構成詼諧幽默的畫面或者畫面組,來描繪生活或者時事,以取得諷刺或者歌頌效果的一種藝術形式。根據(jù)史料記載,中國的古代是沒有“漫畫”這個畫種的,但還是有一些類似于漫畫或者有些漫畫元素的作品存在,如明代羅兩峰《鬼趣圖》、李士達《三駝圖》、宋代石恪《玉皇朝會圖》、遼代的瓷罐裝飾畫《磁畫官吏圖》,等等。
漫畫正式在中國發(fā)展有兩個主要的契機:一是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是晚清政府發(fā)起的以圖學習西方先進的工業(yè)、科技、文化等文明以求穩(wěn)定政權的一場近代化運動。雖然最后以失敗告終,但它為中國的近代化打開了大門,印刷技術在這場運動中得到顯著提高,隨后新聞報刊業(yè)迅速發(fā)展,主要地點集中在北京、上海、廣東等這些經(jīng)濟較為發(fā)達的城市,報刊雜志的發(fā)展直接促成了各類時事插圖、諷刺畫、寓意畫、滑稽畫等的大量出現(xiàn)。二是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和人民大眾反帝愛國斗爭意識的覺醒。清朝晚期,資產(chǎn)階級創(chuàng)辦了大量的期刊、畫報用以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而漫畫以鮮明、深刻、簡潔且通俗易懂的特點被資產(chǎn)階級選中,并大量在期刊、畫報上推行這種宣傳方式以進行政治斗爭?!靶梁ジ锩昂?,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促使漫畫在清末民初有了迅速的發(fā)展,從而形成了一個獨立的畫種??!?/p>
由于漫畫是被作為政治宣傳的需要而發(fā)展成長起來的藝術形式,所以中國早期的漫畫內(nèi)容大都以時政刊物為思想導向,出現(xiàn)種類最多的就是以緊密配合時事和新聞事件的新聞漫畫和政治諷刺漫畫。我國公認出現(xiàn)最早的新聞漫畫是1898年發(fā)表于香港輔仁文社社刊的漫畫《時局全圖》,由謝纘泰創(chuàng)作,內(nèi)容表現(xiàn)了中國被西方列強肆意瓜分的現(xiàn)狀,用熊、犬、蛙、鷹、日、腸代表瓜分中國的西方列強。1903年12月,上海《俄事警聞》以木刻技法臨摹并簡化了該圖,以《瓜分中國圖》為題刊登于創(chuàng)刊號上?!霸谖覈环}為《瓜分中國圖》的漫畫作品,已經(jīng)被新聞學界公認是迄今為止尚能看到的最早的新聞漫畫??!敝舐嬜鳛橐环N揭露社會黑暗,反對帝國主義侵略暴行的思想文化武器在中國大地上迅速成長起來。張聿光身處19世紀末20世紀初這一世界格局風云變幻的緊要時期,復雜而深刻的政治事件和緊張的革命形勢使得他在這一時期創(chuàng)作了大量政治題材的諷刺漫畫,積極投身于反復辟和反封建軍閥的斗爭中。
張聿光(1885~1968),字鶴蒼頭,浙江紹興人。自幼酷愛繪畫,11歲時成為王步點的弟子,隨王讀書、習畫,少年時曾在上海徐家匯“土山灣畫館”接受正規(guī)的西畫教育。曾和經(jīng)亨頤、何香凝組“寒之友”社團,畫法從任伯年,鮮凈簡疏,不落俗套。18歲私塾油畫家徐詠青,開始對西畫摸索自修。1912年,他與劉海粟、烏始光等共同創(chuàng)辦了上海圖畫美術院(上海美術??茖W校前身),曾擔任上海美專第二任校長,他貫通中西繪畫,致力于將西洋畫融入中國畫。1920年從法國畫家呂陶夫進修西洋繪畫,翌年去日本考察,1922年又隨俄國畫家浦特哥斯基研修西畫。擅長漫畫、工商美術、舞臺美術、中國畫,還從事美術教育工作,并參與創(chuàng)辦研制美術用品的實業(yè),是集畫家、美術教育家、美術實業(yè)家于一身的杰出人才。他在漫畫創(chuàng)作方面尤負盛名,是在辛亥革命和五四愛國運動時期成長起來的中國第一代漫畫家,是中國近代漫畫的奠基者之一。
辛亥革命前,張聿光首先在上海的《新聞報》上發(fā)表漫畫,因其作品寓意深刻,人物造型簡潔準確、適度夸張、線條流暢富有靈氣而受到人們的關注。隨后,張聿光的漫畫較多地是在于右任等人于上海創(chuàng)辦的《民呼畫報》《民吁畫報》《民立畫報》等報刊上發(fā)表。同時,他還擔當這幾個報刊的文化記者。1909年,張聿光創(chuàng)作諷刺漫畫《中飽圖》(圖1),圖上題“中飽,某經(jīng)濟家之政策”,圖中畫一個肥耳大肚的清朝官員,張聿光把貪官比喻成經(jīng)濟家,其政策是中飽,貪污腐敗是歷代貪官的生財之道?!?909年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登基之時,皇朝三年即告崩潰,季末之世,中飽的貪官充斥,張聿光乃造此像以譏刺之?。”此漫畫無情地揭露了清王朝的貪官以權謀私、中飽私囊的丑惡行徑。
張聿光不僅是近代中國漫畫的先驅,還是反帝反封建的斗士。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統(tǒng)治中國268年的清王朝,從而結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在形式上建立了資產(chǎn)階級共和制度。但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夾擊之下,袁世凱成為第一任大總統(tǒng),辛亥革命失敗,中國陷入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張聿光以畫筆為武器,投身于反復辟和反封建軍閥的斗爭,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漫畫作品。其中影響廣泛的一幅漫畫作品是1911年創(chuàng)作的《袁世凱騎木馬》(圖2),此漫畫發(fā)表在《民立畫報》上,畫中的袁世凱身穿清朝官服騎著木馬,看似在騎著馬前進,實則根本在原地等待,揭示袁世凱玩弄權術的本質,讓民眾通過漫畫認清袁世凱虛假的嘴臉和險惡的政治陰謀,也告訴民眾袁世凱根本無法真正帶領中國向前邁進。而后張聿光又創(chuàng)作了多幅類似題材的漫畫作品,如1911年的諷刺漫畫《飯桶》(圖3),畫了一群頭頂飯桶的清朝官員,諷刺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猶如飯桶;另一幅同樣作于1911年的漫畫作品《加人一等》(圖4),表現(xiàn)清政府與帝國主義列強勾結,把中國人民當作麻花一樣去絞榨,目的是從他們身上榨取銅錢。
張聿光的漫畫作品,既揭露清王朝的本質,又揭示清政府與帝國主義的勾結關系,寓意十分深刻。辛亥革命后,張聿光又創(chuàng)作了不少支持和擁護建立民主、平等、科學、博愛的民主共和國的漫畫作品。
1921年他在《滑稽》刊物上發(fā)表諷刺漫畫《假面具之本來面目》,畫中一個長著狼頭的男人兩只手里拎著很多人皮面具,寓意帝國主義假扮好人實則懷著狼子野心。除了政治題材的諷刺漫畫,張聿光還在《滑稽》上發(fā)表了有關教育和生活題材的漫畫作品,如1921年發(fā)表的漫畫《智育與體育》。畫中有兩個男人:一個身體骨瘦如柴,頭卻出奇得大,干癟的身體支撐不了搖搖欲墜的腦袋,只能扶墻站立;另一個滿身肌肉,腦袋卻出奇得小,目光呆滯。這幅漫畫的寓意十分明顯,暗示教育應該全面發(fā)展,不應顧此失彼。1921年的另一幅漫畫《上海人之新裝束》則是一幅生活題材的作品,畫中人物頭戴禮帽,身著西服皮鞋,手里拿著一根拐杖,嘴里叼著煙斗,反映了上海人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在生活習慣方面發(fā)生的深刻變化。
張聿光用漫畫這種諷刺幽默的藝術形式,在近代社會大變革時期,作為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文化武器,發(fā)揮了獨特的批判力和戰(zhàn)斗力,體現(xiàn)了畫家堅定的政治立場和愛國主義情懷,因而這些作品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還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而且作為我國最早在報紙上發(fā)表政治諷刺畫的漫畫家之一,張聿光為中國近代漫畫的崛起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