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黑人母性常常是非裔文學(xué)探討的話題,極具文化內(nèi)涵。哈麗雅特·雅各布斯自傳中的黑人女性大多具有母親身份,作者對黑人母性的觀照可見其中。本文試從黑人母性的視角出發(fā),分析黑人母親的社會與家庭地位,指出黑人母親雖然社會地位低下,卻充當(dāng)著不可替代的家庭角色,是奴隸孩子通往自由的引領(lǐng)者,進而分析了黑人母親愛與犧牲并存的母性魅力。黑人母性是超越了傳統(tǒng)母性、超越血緣與種族關(guān)系的母愛,頗具張力。它猶如黑暗中的一束光芒,引領(lǐng)著黑人種族解放的前行之路。
關(guān)鍵詞:黑人母性 魅力 張力 黑人種族解放
哈麗雅特·雅各布斯是早期重要的非裔女作家之一,被譽為“播下當(dāng)代黑人女權(quán)自傳和黑人文學(xué)傳統(tǒng)中女性小說種子的人”。雅各布斯于1813年出生于北卡羅來納州伊登頓的一個黑人家庭,生而為一名奴隸。1861年出版的《一名女奴的人生際遇》是以其在奴隸制度下的悲慘經(jīng)歷為依據(jù),歷時五年完成的一部自傳作品。雅各布斯在書中化名琳達·布倫特,講述了女主人公為逃脫奴役的枷鎖,頑強抗爭終獲自由的心理與實踐歷程。
雅各布斯作為最早進行奴隸敘事的黑人女作家,吸引了諸多批評者對其作品敘事技巧的探討,而就作品對黑人母親形象的刻畫以及蘊含的社會、文化內(nèi)涵卻關(guān)注較少。從母性的角度重新審視作品,雅各布斯為世人呈現(xiàn)了一部感人至深的女奴母親奮斗史。女主人公琳達在19歲的時候,已然成為兩個孩子的母親。為使奴隸制的魔掌不致伸向奴隸孩子,琳達隱忍堅守,與白人奴隸主機智抗爭,直到逃亡北方,獲得自由。除了女主人公琳達以外,作品對皆具母親身份的瑪莎祖母,南希阿姨等主要人物的特寫,也突出了雅各布斯對黑人母親的觀照。她們地位低下,處境悲慘,而母親身份的賦予會對她們的命運有何影響,黑人母性的內(nèi)涵及對整個黑人種族的解放來說意義何在,這是本文著重探討的方面,也是最終的落腳點。
一、黑人母親的地位:社會的邊緣與家庭的核心
從母親身份的賦予到母親角色的擔(dān)當(dāng),黑人女性常常被置于社會邊緣地位。美國女權(quán)主義者貝爾·胡克斯曾指出黑人男性是種族歧視的受害者,而黑人女性則遭受來自種族、性別與階級等三方面的歧視壓迫。也正因為如此,黑人女性淪為了社會的邊緣族群。處于夾縫中的她們通常喪失人身自由,成為白人奴隸主的私有財產(chǎn),就如同“奴隸主種植的棉花,飼養(yǎng)的馬兒”。還不時淪為奴隸主的泄欲對象,慘遭強暴。琳達在十五歲的時候,就遭到年長她二十歲的白人主人福蘭特醫(yī)生的冒犯,主人采用各種狂暴或是溫和的方式逼琳達就范,“他告訴我我是他的財產(chǎn),我必須在任何事情上服從他的意志”。不堪忍受福蘭特醫(yī)生各種身體侵犯和語言攻擊的琳達在十九歲的時候,自主選擇與白人律師桑德先生戀愛,并生育兩個孩子,卻嚴重觸及到了福蘭特醫(yī)生的底線。奴隸孩子跟從母親身份,作為白人奴隸主的私有財產(chǎn)這一規(guī)定,使得兩個孩子間接淪為了福蘭特醫(yī)生左右琳達命運的籌碼。不顧黑人女性的母子親情,福蘭特醫(yī)生對琳達百般折磨,甚至揚言要賣掉她的孩子,而母子分離于對母親來說卻是致命的威脅。但在當(dāng)時的美國社會,法律意識形態(tài)為白人掌控與服務(wù),“她們(女奴)遭受的侮辱、侵犯甚至死亡都得不到法律的庇護”。而母親的身份以及責(zé)任卻在不斷驅(qū)使她們進行自我探索,尋求出路。
對于生存艱辛的奴隸孩子而言,家庭猶如避難所,為奴隸孩子給予支持與呵護。盡管黑人母親淪為了社會的邊緣人,但她們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卻不容忽視,“黑人婦女既是航行中的船只,又是丈夫和孩子的避風(fēng)港”。雅各布斯筆下不乏對黑人母親的褒獎,比如瑪莎祖母賢惠能干,廚藝精湛,她用烘烤餅干賺來的錢為孩子縫制衣物,攢錢贖買孩子的自由。她性格溫柔和善,是奴隸孩子的物質(zhì)與精神港灣,撐起了奴隸孩子的一片天。然而對家庭中的另一個重要角色——父親,雅各布斯卻關(guān)注較少,甚至持有疑義,比如雅各布斯在書中曾寫到,“一些可憐的人不堪忍受鞭子的殘酷折磨,竟偷偷將自己妻兒的行蹤告訴了白人主人”。在以男性為主導(dǎo)的父權(quán)制社會,黑人父親的權(quán)威卻因為奴隸制的存在而被白人忽視與削弱,黑人的父子關(guān)系也由此發(fā)生了變化。書中雅各布斯描繪了琳達的弟弟威廉姆同時被父親和白人女主人召喚而左右為難的場景,最終威廉姆選擇服從女主人,卻遭到了父親的訓(xùn)斥,“你是我的孩子,當(dāng)我喊你的時候,你必須馬上過來,就算赴湯蹈火”。以一種命令的口吻,琳達父親表達了其對奴隸孩子的控制與占有意識,也使得黑人父子之間出現(xiàn)一種類似白人主人與奴隸的不平等關(guān)系。而恰恰在與黑人父親的對比中,黑人母親的地位與作用才顯得越發(fā)重要。奴隸制與父權(quán)制的存在不僅沒有擊垮黑人母親,反而激發(fā)了她們保護孩子免受社會迫害的信念,天然的母愛本能也強化了她們對奴隸孩子自由的渴望,黑人母親對家庭百般付出,成為了家庭的核心。截然相反的社會與家庭角色與地位恰恰使得黑人母親背負起為后代的自由、黑人種族的解放而搏擊的重擔(dān),她們也因此發(fā)揮了自我在黑人歷史長河中的重要作用。
二、黑人母性的魅力:愛與犧牲并存
母性存在于每一位母親身上,“它不僅僅是‘天然的’母親屬性,而且是包括在不同的社會、文化、歷史的條件下產(chǎn)生的、不同性質(zhì)的‘社會的’母親屬性”。內(nèi)戰(zhàn)前的美國南方,黑人母親深受種族、階級與性別歧視的壓迫,從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母性內(nèi)涵。
黑人母親的“美麗謊言”支撐起奴隸孩子的夢幻童年。以一種近似謊言的方式,女奴母親為琳達搭建了一個沒有奴隸制威脅的小世界,在那里琳達愉快地度過了童年,六年后母親的離世卻揭開了她生而為奴的事實。作品以這個簡短而又溫馨的情節(jié)開場,意在傳達給讀者這樣的信息,琳達童年收獲自由的幸運得益于黑人母親的關(guān)懷。雅各布斯也借此建立了奴隸孩子的自由與黑人母性的密切關(guān)系,用母性的光芒驅(qū)散奴隸制的黑暗,女奴母親一直在奮力踐行,這也恰恰是黑人母性的魅力所在。
黑人母性的魅力是延續(xù)黑人女性生命的重要能量。女奴母親離開之后,琳達飽受奴隸制摧殘,身心俱疲,甚至決定用死亡結(jié)束自己年輕的生命。然而兩個孩子的到來卻改變了她對生命的理解與感悟。母親的身份帶給了琳達足夠的喜悅與幸福感,但奴隸孩子成長的艱辛也著實讓她感到憂慮。為了守護自己的孩子,琳達選擇繼續(xù)生活,毅然與命運搏擊。雅各布斯這樣描述母親身份帶給琳達的信心與勇氣:“我以前常常祈禱死神的到來,但是現(xiàn)在,我想活著,除非我的孩子與我一同死去。”“我擁有了一個女人的驕傲,一位母親對孩子的愛;我決定沖破黑暗,為我的孩子營造一個光明的未來?!?/p>
黑人母性的魅力在于黑人母親與社會的機智抗爭。為了生存,她們不得不與狡詐的白人奴隸主斗智斗勇。她們擁有強大的內(nèi)心,心懷濃烈的母愛,她們不懼艱難困苦,收獲自由是她們對奴隸孩子最好的保護方式。當(dāng)一位白人婦女出于善意,將一串金鏈子戴在琳達正接受施洗的女兒艾倫脖子上時,琳達卻直接拒絕,因為鏈子象征著奴隸制的枷鎖與束縛。黑人母親對自由的渴望,對奴隸孩子可能遭受的任何色彩的奴役的排斥可見其中。對于奴隸來說,隱匿是逃避監(jiān)視的捷徑。為此,琳達隱藏于祖母的閣樓,閣樓里空間狹小,空氣稀薄,光線昏暗,琳達卻艱辛地度過了七年。然而,她的隱忍卻為白人意識形態(tài)所詬病,福蘭特夫人認為琳達拋棄了自己的孩子,她的逃跑是一種不負責(zé)任的冷漠行為,認為女奴的母子親情“還不及一頭母牛對自己小奶牛的關(guān)心”。事實上,逃跑卻是琳達在經(jīng)過了深思熟慮之后的決定,恰恰是一種充滿愛的智取,“我計劃藏起來……希望福蘭特醫(yī)生因擔(dān)心我從此失去了價值,而我的孩子也跟著失蹤,從而同意賣掉他們,我知道有人愿意買”。透過閣樓上意外鑿出的小洞口,琳達密切注視著孩子的舉動,關(guān)心著他們的成長。轉(zhuǎn)告祖母告誡兒子本尼不要招惹福蘭特醫(yī)生,在圣誕節(jié)為孩子縫制圣誕節(jié)禮物,更是冒著生命危險離開閣樓,請求桑德先生贖買自己的孩子。這一切恰恰打破了白人眼中冷漠自私的黑人母親形象,反而彰顯出黑人母性的魅力。
三、黑人母性的張力:超越傳統(tǒng)母性,跨越血緣與種族關(guān)系的母愛
在奴隸制社會,處于社會邊緣族群的黑人奴隸習(xí)慣以群體式的團結(jié)來抵抗迫害,這樣傳統(tǒng)以丈夫、妻子和孩子構(gòu)成的核心家庭就擴展為具有黑人特色的大家庭。母親角色的擔(dān)當(dāng)也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趨勢,代位母親養(yǎng)育應(yīng)運而生,它源于傳統(tǒng)的非洲文化,專指幫助分擔(dān)其他母親照顧自己孩子的情節(jié),傳統(tǒng)母性基于男女婚姻而形成的母親與子女的生物紐帶關(guān)系也因此被超越?,斏婺妇褪茄鸥鞑妓构P下的黑人代位母親之一,雅各布斯花大量筆墨,使用各種美好的詞匯刻畫祖母,“善良”“友好”“忠實”“虔誠”等等。自傳也是以對祖母的贊美結(jié)尾的:“伴隨著那段憂郁的過往(奴隸制的遭遇)的是我對年邁的祖母溫柔的記憶,她就像輕薄蓬松的云層飄過黑暗而又翻騰的大海?!弊阋娮婺赣诹者_的不凡意義。琳達自六歲喪母以來,瑪莎祖母就“承諾會像母親一樣對待她”。為了琳達不致因為白人主人的差遣而挨餓,祖母備好甜點,細心守候在琳達的必經(jīng)之路;在琳達因奴隸主的壓迫內(nèi)心受盡委屈而無處釋放時,祖母認真傾聽,悉心安慰,獻言獻策。當(dāng)琳達以未婚先孕的姿態(tài)出現(xiàn)時,縱使她為社會詬病,違背了祖母內(nèi)心的女性道德,祖母依然不離不棄,為女奴的命運感到無奈的同時,對琳達寬容、理解與同情。祖母更是冒著生命危險,將琳達藏于家中的閣樓長達七年,而琳達的兒女也同樣得到了瑪莎祖母的照料,直到最終被送往北方。在這個跨越三代的母女關(guān)系中,瑪莎祖母都無私地扮演著母親的角色,以自身的女性經(jīng)驗踐行著黑人母親的無私與偉大,述說著黑人母性的張力。
代位母親養(yǎng)育不僅表現(xiàn)為黑人母親對弱勢黑人群體的犧牲與無私幫助,甚至可以超越血緣與種族關(guān)系,擴展至對白人孩子的寬容與關(guān)懷。作品中瑪莎祖母、南希阿姨甚至琳達本人,都扮演過白人社會的代位母親?,斏婺冈鴵?dān)任過白人孩子的乳母,為了照顧年幼的福蘭特夫人,瑪莎祖母減少了自己孩子(琳達的母親以及南希阿姨)的哺乳時間??v使是出于對白人主人命令的服從,但也無法否認其中祖母表現(xiàn)出的母性本能,對可愛而無辜的白人孩子的喜愛。“對主人孩子的照顧使得瑪莎祖母模糊了自我與他者,奴隸與主人,白人與黑人的界限?!蹦溉榈耐瑫r,黑人母親與白人孩子的情感也得以培養(yǎng)與滋潤。在祖母的關(guān)懷下,跨越種族與階級的黑人與白人女孩結(jié)為姐妹,共同度過了快樂童年,這是黑人母親指引下黑白種族和諧相處的短暫成果。然而當(dāng)種族的優(yōu)越與自豪感逐漸出現(xiàn)在年幼的福蘭特夫人頭腦中時,昔日的姐妹之誼、哺乳之情都化為了其頤指氣使的絆腳石。福蘭特夫人將自己婚姻的不幸歸咎于琳達對自己丈夫的不軌,因此選擇對昔日的乳母瑪莎冷落,“這深深地傷害了我祖母的感情,因為她無法對自己曾經(jīng)哺乳過的孩子產(chǎn)生敵意”。南希阿姨同樣是一個默默付出的黑人母親,她花費一生的時間服侍自己的白人姐妹福蘭特夫人,卻在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下,經(jīng)歷多次早產(chǎn)、流產(chǎn)、嬰兒夭折之后,喪失了生育能力,轉(zhuǎn)而將母愛投注到白人孩子身上。在跨越種族與血緣關(guān)系的代位母親養(yǎng)育中,黑人母親以自己無私的付出,印證了黑人母親的偉大與母性的張力,它是黑人母性的延伸與擴展。然而,在種族歧視嚴重的美國南方,社會的冷漠與勢利將黑人母親的養(yǎng)育之情歸為劣勢黑人族群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母冻?。但黑人母親卻依然以自我特有的方式,為緩和白人與黑人的種族隔閡而努力,為黑人種族自由解放的道路進行探索。
黑人母性的張力甚至可以延伸為黑人母親對黑人種族解放的勇敢抗爭,它已不再關(guān)乎人與人之間的生養(yǎng)、哺乳以及情感的培養(yǎng),而是出于一種同命運、共分擔(dān)的種族親近感,上升為一種高尚的種族情懷。琳達在逃亡北方之后,依然飽受種族歧視的困擾,在費城琳達被一等汽車拒載,在紐約被同桌飲食的白人排斥,由奴隸制衍生出來的各種社會不公隨處可見。福蘭特主人不懈地搜尋使琳達感到恐慌,而《逃奴法案》的通過更增加了她的不安感,經(jīng)濟拮據(jù)也使琳達以及兩個孩子的生活舉步維艱?!拔壹庇谌スぷ髻嶅X,好改變兩個孩子無常的生活狀態(tài)”。為此,琳達走向社會,通過照顧布魯斯夫人(白人)的孩子賺錢過活,試圖改變生存的困境,并在布魯斯夫人的幫助下獲得了自由,但卻發(fā)現(xiàn)“我生活的夢想(擁有一個家)依然無法實現(xiàn)”。黑人的種族困境阻礙著自由黑人的生存,唯一的出路就是爭取整個種族的解放。琳達嘗試創(chuàng)辦反奴隸制的閱讀室,結(jié)交廢奴主義者如Amy Post,積極參加廢奴主義的社會活動。這充分表明了母性不只是黑人女性本能的需求,更是她們對抗奴隸制,參與社會政治的主導(dǎo)誘因。雅各布斯寫書立傳,并將自己的政治訴求付諸其中,正如她在序言中所說的:“我真摯地希望能夠喚起北方女性對兩百萬仍被奴役的南方女性的關(guān)注,她們正遭遇著我所經(jīng)歷過的,甚至她們中的多數(shù)情況更糟?!被趯δ笎郾灸苡谂砸饬x的了解,雅各布斯將作品的目標觀眾指向白人婦女,希望女奴母親琳達的辛酸經(jīng)歷可以贏得白人婦女的同情與幫助,同時喚醒黑人同胞內(nèi)心對自由的渴望,使之共同加入到反奴隸制的斗爭中。而只有整個黑人種族的解放,黑人母親才能自由地行使母親的權(quán)利,保護自己的孩子,實現(xiàn)擁有一個家的夢想。作為一名廢奴主義者,雅各布斯積極投身于解放黑人奴隸的運動中,以一種充滿母性的關(guān)懷為南方的黑人姐妹奮斗。
四、結(jié)語
通過對黑人母親形象的細膩刻畫,雅各布斯揭示了飽受摧殘的美國南方黑人女性的生存境遇與精神困境。奴隸制與父權(quán)制在壓迫、排斥黑人母親的同時,也激發(fā)了她們進行反抗的動力。黑人母親與社會斗智斗勇,隱忍堅守,踐行了愛與犧牲并存的黑人母性內(nèi)涵。而同時黑人母性又是具有張力的,它超越了傳統(tǒng)的母性,超越了種族與血緣關(guān)系而呈現(xiàn)出一種博愛的人文情懷。莫里森曾指出:“好的藝術(shù)都是具有政治性的。沒有政治性,就無所謂好的作品及思想?!毖鸥鞑妓沟淖髌肥蔷哂袕娏艺卧V求的,作品最終落腳于對南方黑人姐妹的關(guān)懷,對北方白人女性的呼吁,這對于種族壓迫嚴重的美國南方來說,猶如黑暗中的一束光芒,指引著黑人種族解放的前行之路。
雅各布斯對黑人母性的關(guān)注不僅在于對其內(nèi)涵及意義的剖析,更是對人性中自由、博愛精神的探索與觀照,這同時有助于加深我們對非裔文化甚至美國社會文化的了解。
參考文獻:
[1] Joanne M. Braxton.“The Outraged Mother Figure in Contemporary Afra-American Writing”[A]. In Wild Women in the Whirl-wind: Afra-American Culture and the Contemporary Literary Renaissance[C].Joanne Braxton and Andree Nicola McLaughlin, eds. New Brunswick: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1990:302. 轉(zhuǎn)引自金莉哈麗雅特·雅各布斯的《一個奴隸女孩的生活事件》中的顛覆性敘事策略[J].山東外語教學(xué),2002(05):9.
[2] Bell Hooks. Ain't I a Woman: Black Women and Feminism [M]. Boston: South End Press, 1981:102.
[3] Harriet Jacobs. Incidents in the Life of a Slave Girl. New York: Signet Classic, 2000.
[4] 郭倩.母愛的消亡,母性的涅槃——簡析小說《秀拉》中的美國黑人母女關(guān)系[J].作家,2013(10):33.
[5] 盧升淑.中國現(xiàn)當(dāng)代女性文學(xué)與母性[D].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研究生院,2000:1.
[6] Andrea O’Reilly.Toni Morrison and Motherhood:A Politics of the Heart [M].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04:171.
[7] 陳志杰.試論美國奴隸制時期的黑人家庭[J].史學(xué)集刊,2006(01):58.
[8] James,Stanlie M.“Mothering:A Possible Black Feminist Link to Social Transformation?”[A].In Theorizing Black Feminisms: The Visionary Pragmatism of Black Women [C]. Abena P.A. Busia and Stanlie M. James, eds. New York: Routledge, 1993:45.
[9] Sarah Way Sherman. Moral Experience in Harriet Jacobs’ Incidents in the Life of a Slave Gir [J]. NWSA Journal, 1990(02):179.
[10] Gina Wisker.Post-Colonial and African American Women’s Writing:ACritical Introduction [M].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LLC., 20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