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語
《生死疲勞》是莫言小說中一部分量很重的作品,作者用章回體的結構,通過被冤死的西門鬧變成動物之后,用動物的眼睛觀察1950年到2000年以后五十年來農村農民與土地關系的變化。袁孝林的文章,通過層層剖析,揭示了藍臉這個“全國唯一的單干戶”生存的價值和意義。何博的文章重在分析小說的結構,認為這部小說的形式是章回體,其實是運用儒家六道輪回的思想串起小說的主要內容。何宇軒的文章以哲學的高度,剖析人類共有的苦難與悲憫,體現(xiàn)了作者一定的理論水平。
周春英(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摘 要:藍臉,莫言筆下“全國唯一的單干戶”,在那個翻天覆地的時代里,在各種浪潮鋪天蓋地的沖擊下,他拼死抗拒著,用他的執(zhí)拗、倔強和對土地純粹質樸的依戀,見證了那個時代農村變革的歷史荒誕。他用他的方式成功笑到了最后,代價卻是妻離子散、眾叛親離。他是莫言塑造的一個農民式的孤獨英雄。
關鍵詞:藍臉 孤獨英雄 《生死疲勞》
一、浪潮下的農民英雄 《生死疲勞》圍繞土地這個與農民生死相關的沉重話題展開,通過生死輪回這種魔幻奇異的方式講述了從1950年到2000年五十年來農民與土地的種種關系。而在小說中,主人公藍臉是一個堅定的土地捍衛(wèi)者,莫言將這個地地道道的農村莊家漢子塑造成了一個改革洪流下的孤獨英雄。
藍臉年少時流落至西門屯,被西門鬧所救并收留,長大成人后成了西門鬧家中的長工。在1948年的土地改革中,西門鬧因其地主身份被村民處決,而藍臉因為在斗爭西門鬧的過程中充當急先鋒而分到了土地,并娶了西門鬧的小妾白迎春。粗看之下,藍臉如此做有忘恩之嫌,到后面才知,他之所以如此是為了保護白迎春和西門鬧的一對雙胞胎兒女,甘愿頂著被人叫作“蛻化變質”的帽子以報西門鬧的救命之恩。但就是這樣一個重情重義、忍辱負重的莊家漢子,卻因不愿入社而遭受了無盡的折磨。藍臉憑著“親兄弟還要分家,你們鬧到一塊種地沒有道理”的觀念,頂住重重壓力,甚至不惜與家人決裂而拒絕入社,堅持單干,于是藍臉受到種種阻撓。首先,他的老對頭、西門屯村長洪泰岳不斷地對他進行精神壓迫,他認為藍臉的單干是“自私、落后、發(fā)家致富”,“想過上東家西門鬧那種糜爛生活”。但是藍臉據(jù)理力爭,拿毛主席“入社自由”以及縣長陳光弟“與合作社競賽”的許諾抵住了壓力,洪泰岳只能暫時作罷。然而到了人民公社時期,藍臉卻被空前地孤立起來。先是西門金龍兄妹抵不住壓力,背棄藍臉帶著母親白迎春加入了公社,接著洪泰岳趁機鼓動西門屯的鄉(xiāng)親一起向藍臉施壓??墒撬{臉沒有退縮,“我就要用我的行動,試驗一下毛澤東說話算數(shù)不算數(shù)”,他再次頑強地抵住了所有的壓力,也開始了他的孤獨之旅。
1966年“文革”開始,藍臉這個“全國唯一的單干戶”成了眾矢之的,他被游街批斗、關牛棚,連其養(yǎng)子西門金龍也對他施壓,指責他為“全國山河一片紅”里的唯一“黑點”。甚至原本藍臉最堅定的支持者、他的親兒子藍解放,也因無法忍受單干戶帶來的冷落、嘲諷和壓力而“叛爹入社”。藍臉徹底被孤立了起來。
尼采說:“自由人的使命,就是一心成為他自己,而不顧及別人說什么?!眥1}一旦認準此理,尼采便激勵自己道:“在你必須跨越的生命之河上,其實沒人幫你,只有靠自己。人人在這世上都有一條自己的路。它通向何方?不要問,走就是?!眥2}在如此的境況下,藍臉依然堅持著單干。他對藍解放說:“誰指的路,爹都不走,爹走自己的路。”為避免和公社發(fā)生沖突,在漫長的歲月里,他執(zhí)著于腳下的土地,長期晝伏夜耕,與星月為伴。沒有牛拉犁,他就用镢頭刨地;一個人無法使用那輛獨輪車往地里運糞,他就用扁擔籮筐搬運,沒有耬播種,他就用小镢刨出溝,用葫蘆頭做成播種器點播。{3}他這樣忍辱負重地捍衛(wèi)了腳下的土地,堅持了三十年后,終于迎來了改革開放時代。
二、悲劇英雄的塑造 首先,藍臉這個人物是莫言在《生死疲勞》中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之一,他是莫言對土地信念最主要的承擔者。莫言曾說:“小說中,我主要寫了幾種有價值的個性。有價值的個性也許在當時的社會潮流中是不被理解的,但總有被理解的一天。比如有一個人物在人民公社時期一直堅持要單干,雖死而不從,最后眾叛親離。到了20世紀80年代人們才知道,他用非常樸素的人生哲理戰(zhàn)勝了整個社會。小說中人物也有對分地非常不理解的,單干以后他天天告狀,最后也導致了悲劇?!眥4}藍臉違背社會思潮的行為最后被歷史證明是“有價值的個性”。
莫言之所以在這個人物臉上按上一個藍色的胎記,是想用顏色來詮釋藍臉的性格?!芭c莫言以往作品中用的紅色象征太陽、血液的輝煌、壯美不同,在《生死疲勞》中,藍色取代紅色成為作品的色彩基調,并成為‘高貴而純粹’的象征”{5}。面對整個社會的紅色思潮,他敢于直面,這是他的剛猛。書中,似乎只有他知道驢、牛、豬、狗是地主老東家的轉世,一直盡心地保護它們,包括他對老東家兒女的照顧,這是他的忠直;他敢于一直走單干的道路,這是他對那個時代的獨立思考。在他的身上,也體現(xiàn)了作者的思考和態(tài)度。
其次,藍臉被莫言塑造成了一個最純粹的、自由意識覺醒的農民形象。藍臉不入社并非是對國家政策有多么高深的見解,而是一個農民對土地最質樸純粹的愛和守護,即便死后,藍臉在遺言中依然保持著這種對于土地的忠誠:“我缸里的糧食,你全部倒進墓穴里,讓糧食蓋住我的身體蓋住我的臉。這是我的土地里產(chǎn)的糧食,還應該回到我的土地里去?!彼男蜗笊羁剃U釋了農民與土地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來自于土地的,也必將回歸于土地。同時,藍臉也仍是土地改革的受益者,從原本一無所有到土改時分到了土地和房屋,他更能體會到土地對于農民的重要性,這也是當他得到土地之后,又要因公社化再次被收回時,內心的反抗激發(fā)出來的緣由,“我不反共產(chǎn)黨”,藍臉悲壯而蒼涼地喊叫著:“更不反毛主席,我也不反人民公社,不反集體化,我就是喜歡一個人單干。天下的烏鴉都是黑的,為什么不能有只白的,我就是一只白烏鴉?!彼{臉愿冒天下之大不韙做一只白烏鴉,可見其對土地的依重,他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腳下的一畝六分地。{6}
再次,藍臉成為了一個自由權利意識覺醒的先驅者。藍臉之所以堅持單干,是因為政府章程規(guī)定“入社自由,退社自由”,在他看來,單干是他的自由,是正當?shù)臋嗬.斘鏖T驢出走,在路途上被縣長陳光弟攔截成為坐騎,藍臉找到后,堅持“這驢是我的”要拉回去,最后陳光弟承諾是“臨時征用”會“給你一點補貼”,藍臉才作罷。此時藍臉已有了“私人財產(chǎn)神圣不可侵犯”的自覺意識。在公社化運動遍及全國之后,藍臉眾叛親離,為了證明自己單干的合理合法,獲得單干的權利,只身上訪,省農村工作部部長被藍臉所打動,同意了他“不入社也是正當權利”,藍臉也由此成為“全國唯一的一個單干戶”。
藍臉的自由權利意識的覺醒是一種無意識的覺醒,似乎有種超越物質層面上的價值與意義。他的形象代表未來新型農民的形象和農民的一種前進方向。
三、莫言與藍臉 對于藍臉的塑造,莫言曾在一次采訪談道,藍臉的原型有兩個,一個是他鄰村的農民,一個是他的爺爺。那個農民是一個同藍臉一樣堅持單干的農民,但是這個農民的境遇卻要比藍臉更加凄慘,在“文革”時期,承受不住巨大的壓力,妻離子散,最終懸梁自盡。而他的爺爺,是藍臉對土地感情的原型,莫言談道,他爺爺對于土地的感情,是他無法理解的,在人民公社化的前期,他爺爺用半生積蓄買了人家的五畝地。兩年之后,全部入了人民公社,這筆錢等于扔掉了,白花了。
莫言塑造藍臉這個人物,是為了讓讀者跟他一起關注農村問題。作為一個農民作家,一方面,他想通過藍臉來表達他對于土地的眷戀;另一方面,也是莫言對于現(xiàn)代農民喪失對土地熱愛之情的痛惜。小說中只有藍臉用生命捍衛(wèi)著土地的尊嚴,而其他人都無動于衷,在欲望的驅使下,甚至逐漸逃離土地。尤其是藍臉的養(yǎng)子西門金龍,從他逃離土地的那一刻起,他的心就再也沒有平靜過,在喧囂的世界,沒有厚重的土地作為根基,他逐漸在金錢、名利的驅使下迷失了自己乃至最后葬送了自己。
“一切來自土地的都將回歸土地”,這是書中的點睛之筆。當我們被城市的喧囂所裹挾,我們不再安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浮躁的靈魂讓我們將土地所象征的古老傳統(tǒng)拋之腦后時,我們又被拋出時代的潮流,此時永恒的土地就顯現(xiàn)了她的無限寬厚仁慈,唯有土地才能安置天地間浮躁的靈魂。莫言也許就是想通過藍臉的一生來闡釋這個道理,生于土地,歸于土地。
{1}{2} 分別見尼采《教育者叔本華》,《我們古典主義者》二文,載Hollingdale英譯本《不合時宜的思考》,劍橋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163頁,第338頁。
{3} 莫言:《生死疲勞》,上海文藝出版社2012年版,第176頁。
{4} 蒲荔子:《莫言專訪〈生死疲勞〉——從佛教思想出發(fā)》,《南方日報》2005年12月28日。
{5} 李君劍:《尋找〈生死疲勞〉的自在之境》,《學周刊》(C版)2010年第11期,第203頁。
{6} 楊齊:《落后農民形象的嬗變,以歐陽山〈前途似錦〉與莫言〈生死疲勞〉為例》,《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1期,第93頁。
作 者:袁孝林,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漢語言文學大三學生;周春英,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教授,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碩士生導師。
編 輯:趙紅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