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 景
結婚兩年的小娟有一個可愛的女兒,本該其樂融融的一家卻因為婆婆“帶不好娃兒”而陷入了緊張氣氛。小娟發(fā)現(xiàn)自打婆婆開始帶女兒之后,女兒就經常生病,并且婆婆在育兒方面跟自己有很大沖突。小娟認為婆婆沒有盡心照顧女兒,而這都是因為婆婆“重男輕女”,不喜歡女孩。為此,小娟常常發(fā)火,老公則成了她的“出氣筒”。小娟甚至開始頻頻做噩夢,夢里都是女兒生病、出意外。
小娟(24歲,公司職員)的自述
我自認脾氣沒那么臭,在很多事情上也能體諒別人。但就在婆婆這個問題上,我發(fā)現(xiàn)我怎么也過不去這道坎。只要我女兒有一點點事,我就會想到是婆婆沒有盡心盡力地帶我女兒,我立馬就火冒三丈,對著老公一通吼,有時候氣急了,還會逮到什么東西摔什么。有時候老公會說我無理取鬧,還說一點點小事至于發(fā)這么大脾氣嗎?可在我眼里,女兒的事最大,勝過其他任何事。為此,我跟老公經常吵架,有時候想想他夾在中間也難做,但我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我跟老公的關系現(xiàn)在也變得緊張起來了。
其實,我氣婆婆的點在于她不喜歡女孩,才不會盡心地帶。如果我生了個男孩,婆婆一定不是現(xiàn)在這種帶法。有時候我也懷疑自己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了,或許婆婆只是不會帶而已,并非不用心。但女兒一有事,我又會浮想聯(lián)翩,甚至近段時間,我已經開始夜夜噩夢相伴了,夢里不是女兒生病,就是女兒出了什么意外,每每被噩夢驚醒,我都怕得要死,特別擔心女兒被婆婆帶不好了。
我知道婆婆喜歡男孩,但偏偏我就生了個女孩。我還記得當婆婆看到是個女孩時的那種表情,雖然她嘴上說“女孩好女孩好”,但那種失望至極明顯寫在臉上。坐月子時,媽媽照顧我,婆婆帶我女兒,雖然婆婆沒反對,但我看不出婆婆那種心甘情愿。婆婆有時候會跟我閑話家常,說得最多的就是誰家生了個男娃,誰家又懷上了。很明顯是叫我生二胎。至于催得這么急嗎?
我第一次爆發(fā)是女兒不到三個月的時候得了肺炎,這完全是婆婆疏于照料導致的。從那時候起,我對婆婆徹底沒了好感。然而這還只是剛剛開始,感冒發(fā)燒、腸胃不好,女兒時不時就來一場病,為什么別人家的孩子都好好的,我的女兒就小病不斷?不是婆婆沒盡心照料是什么?我女兒現(xiàn)在已經1周歲多了,婆婆竟然還只給她喝奶粉,我耐著性子跟婆婆溝通,說女兒要添加輔食了,她卻說我女兒腸胃不好,不能太早添加。再溝通,她又說弄過米糊、面條這些,但我女兒腸胃不好,不愿意吃。后來我買了好多小孩子吃的東西放在那,可我發(fā)現(xiàn),東西基本都沒動過。婆婆是這樣解釋的:我女兒吃不了很多,倒掉太浪費了,還是泡奶粉方便。我本來也不是一個口才好的人,哪能辯得過她。
我跟老公一吵架,就會說到我辭職自己在家?guī)Ш⒆印N覀兌贾滥侵皇菤庠?,現(xiàn)在的條件還不允許,而且我女兒現(xiàn)在已經不習慣跟我睡了,我把她帶回家睡,她會一直吵著要跟我婆婆一起睡。我現(xiàn)在每天就處在這種神經緊繃的狀態(tài)之中,無法釋懷。
心理點評
小娟的問題在于她有強烈的先占觀念,認為“重男輕女”的婆婆不會盡心帶好女兒,她把女兒的經常生病歸咎于婆婆的不盡心,把育兒觀念不同歸咎于婆婆的“重男輕女”。
而現(xiàn)在的她,極其焦慮,甚至認為婆婆會有意疏于照顧導致女兒受到傷害,她的噩夢正好說明了她的這種顧慮和擔心。
重男輕女是中國的封建思想,特別是在文化相對落后的地區(qū)這種思想更加明顯。身為女性的小娟就是深受封建思想影響的一代。她經歷過被輕視的痛苦,所以對女兒視若珍寶,這是一種補償心理,因為自己被“輕視”,所以要讓女兒被“重視”,等同于自己被重視,是一種心理學上的自我修復。但婆婆是個封建觀念很強的人,有明顯的“重男輕女”,這便勾起小娟當年被輕視的情緒。一旦女兒生病,她的情緒就會大爆發(fā),她的整個想法固執(zhí)于“婆婆重男輕女,不盡心—女兒生病—婆婆不盡心—女兒生病”——這種惡性循環(huán)讓小娟深陷其中,她看不到事實真相,聽不進別人解釋,越來越喪失理智,接近崩潰邊緣。
建議小娟進行個體心理治療,糾正她對婆婆的錯誤認知,并深入探討她自身的痛苦經歷,才能客觀面對婆婆和女兒的健康問題,噩夢多時可進行短期的藥物治療。同時,小娟和婆婆都需要進行育兒知識的學習培訓以便科學養(yǎng)育孩子,減少育兒觀念分歧。
另外,對于很多結了婚的女人來說,如何和婆婆相處,是門功課。小娟和婆婆關系緊張的導火索來自寶寶的帶養(yǎng)問題,繼而引發(fā)了夫妻關系不和及一系列情緒睡眠問題。
在小娟的敘述中,婆婆和她與丈夫的小家庭不同住。一般婆媳日常相處的小摩擦在小娟這里并不存在,孩子的帶養(yǎng)問題(健康問題)是她的主要心結。嬰兒的健康發(fā)展包括生理和心理兩個部分。嬰兒的生理健康狀態(tài)應由專業(yè)的醫(yī)療機構測量其各項生長指標在同年齡段的嬰兒之間的水平來評估。從心理健康成長層面,小娟的寶寶和其主要照顧者——婆婆已經形成了良好的依戀關系,并且婆婆是女兒唯一的依戀對象。女兒已經習慣和婆婆同睡,而并不習慣和小娟同睡。小娟作為母親,在孩子的帶養(yǎng)中沒有太多直接的參與。出于很多現(xiàn)實因素的原因,讓長輩幫忙照顧是很常見的做法。但這并不意味著照顧孩子的責任都打包丟給長輩。新手父母會看一些育兒書籍,孩子“照書養(yǎng)”,而長輩們則是照“經驗”養(yǎng),所以在選擇孩子的帶養(yǎng)方式上可能會有沖突,團結合作的帶養(yǎng)團隊才能養(yǎng)育出一個身心健康的寶寶。
由于孩子帶養(yǎng)方式上的不同從而繼發(fā)的小娟的夫妻關系緊張,睡眠質量不佳,神經緊繃的狀況。需要評估這些癥狀的持續(xù)時間,對小娟日常工作生活的影響程度來判斷她是否需要進一步的專業(yè)心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