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梅蘭芳家族:梨園世家 英才輩出

        2016-04-29 00:00:00
        今古傳奇·單月號 2016年5期

        他是戲臺上的王者,京劇界的一代宗師,風(fēng)華絕代,唱腔醇厚流麗,感情豐富含蓄,唱法既無腔不新,又無腔不似舊,無論柔曼婉轉(zhuǎn)之音抑或昂揚激越之曲,都驚為天人,讓人折服;

        他是“梅派”的創(chuàng)始人,居京劇“四大名旦”之首,又是“世界戲劇三大表演體系”之一的創(chuàng)建者,是中國向海外傳播京劇藝術(shù)的先驅(qū)。作為藝術(shù)使節(jié),他為中國戲劇藝術(shù)走向世界作出卓越貢獻,堪稱國粹之魂;

        他在國家危難時刻,放棄如日中天的事業(yè),拒絕為日寇漢奸演劇,蓄須明志,深居簡出,表現(xiàn)出了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

        他就是京劇大師——“伶王”梅蘭芳。

        梅蘭芳的一生,體現(xiàn)了不斷革新、精益求精的敬業(yè)精神,他將諸多藝術(shù)領(lǐng)域的創(chuàng)作思想融入了京劇藝術(shù)舞臺表演之中,形成獨特的藝術(shù)風(fēng)格,世稱“梅派”?!懊放伞钡茏雍芏啵挠形荷彿?、李世芳、言慧珠、杜近芳等人,其子梅葆玖,頗具乃父風(fēng)范,其女梅葆玥,工余派老生,成績斐然。梅蘭芳及其繼承者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使我國京劇藝術(shù)躋入了世界戲劇之林,值得被歷史銘記!

        梅蘭芳:伶界大王,德藝雙馨

        梅蘭芳(1894一1961),原籍江蘇泰州,出生于北京,本名梅瀾,又名鶴鳴,小名群子,字畹華,別號輟玉軒主人,藝名蘭芳,著名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梅派”創(chuàng)始人,“世界戲劇三大表演體系”之一的創(chuàng)建者,擅長旦角,與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合稱“四大名旦”,且位居首席,代表劇目有《貴妃醉酒》、《霸王別姬》、《游園驚夢》、《斷橋》、《黛玉葬花》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先后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wù)委員、中國文學(xué)藝術(shù)界聯(lián)合會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副主席,先后任中國戲曲研究院、中國戲曲學(xué)院、中國京劇院院長,先后培養(yǎng)、教授學(xué)生100多人,將京劇藝術(shù)推向世界,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shè)作出了多方面的貢獻。

        【生平】

        初出茅廬 顯山露水

        梅蘭芳出身梨園世家,祖父梅巧玲為京劇名旦,嗣領(lǐng)四喜班,在《雁門關(guān)》中飾蕭太后,因其扮相俏麗,唱作俱佳,故有“活蕭太后”之稱,被列為“同光十三絕”之一,一生疏財仗義,廣有人緣。梅蘭芳的父親梅竹芬也是天才的京劇旦角演員,擅昆曲,能書畫,但據(jù)族譜記載,梅竹芬“體弱,晝歌夜飲,因致肺疾,支離床笫”,在梅蘭芳四歲時梅竹芬便病逝了。梅蘭芳的母親楊長玉是著名武生楊隆壽之女。梅竹芬去世之后,梅蘭芳被過繼給伯父梅雨田。梅雨田是著名京劇大師、“同光十三絕”之一的譚鑫培的琴師,有“胡琴圣手”之稱。此外,梅蘭芳的姑父秦稚芬也是當時名旦。在這種家庭環(huán)境下,梅蘭芳自幼受到藝術(shù)熏陶,耳濡目染,奠定了一定的戲曲基礎(chǔ)。

        因幼失怙恃,梅蘭芳全家依靠伯父操琴的微薄收入維生,家境并不寬裕,梅蘭芳幼年就參加挑水、買菜、洗衣、做飯等家務(wù)勞動。他八歲開始學(xué)戲,但卻并不是一帆風(fēng)順的。

        當時戲曲界的前輩判斷一個演員好壞的標準是需具備六個條件,即“相貌好、嗓子好、身材好、會唱、會做表情、會做動作”,但是梅蘭芳兩只眼睛有些近視,眼皮老是下垂,而且他性格內(nèi)向,不愛說話,因而在他開始學(xué)戲的時候,他的姑母用八個字概括他:“言不出眾,貌不驚人?!?/p>

        當時,梅雨田請了名小生朱素云的哥哥朱小霞來家中授業(yè),教梅蘭芳學(xué)戲。朱小霞按照傳統(tǒng)方式給梅蘭芳講授一些簡單的老腔老調(diào),但是一出旦角開蒙戲《三娘教子》,梅蘭芳很久都學(xué)不好。性子急躁的朱小霞失望地說:“祖師爺沒有給你這碗飯吃!”因而罷教。

        梅蘭芳受此打擊,決心以勤補拙,人十我百。他決心繼承乃祖、乃父的遺澤,重振家聲,因此學(xué)習(xí)比別人更刻苦。后來他成名了,在后臺見到他的朱小霞愧疚地說:“我那時真是有眼不識泰山!”梅蘭芳笑著答道:“我受您的益處太多,當初要不是挨您一頓罵,我還不懂得奮發(fā)上進呢!”

        梅蘭芳九歲時,正式跟隨吳菱仙學(xué)藝。吳菱仙是“同光十三絕”之一的名旦時小福的弟子,早年曾搭過梅蘭芳祖父梅巧玲的四喜班,舊誼深厚,故對梅蘭芳倍加關(guān)切,細心教導(dǎo),藝術(shù)上傾囊相授。梅蘭芳遵師囑,先背熟唱詞,再學(xué)唱腔,每次要唱二十遍到三十遍,學(xué)會了旦角的基本動作。在這段時間里,他還向姑父秦稚芬學(xué)花旦,還向武功演員出身的琴師茹萊卿學(xué)打把子,奠定了堅實的武功基礎(chǔ)。

        梅蘭芳第一次登臺是在1904年七月初七,時年十歲。此時的梅家家境拮據(jù),已難以維持梅蘭芳學(xué)藝拜師的費用,因而希望他早日登臺演出,家里也就多一份收入。那天,斌慶班在北京廣和樓演出,梅蘭芳在戲里串演昆曲《長生殿·鵲橋密誓》里的織女,他扮相俊美,嗓音圓潤,因而第一次登臺便在廣和樓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吳菱仙在臺下看著,感到無限欣慰。

        第一次公演成功,此后吳菱仙便開始安排梅蘭芳在各個大戲班客串小角色,積累大量的舞臺表演經(jīng)驗。同時,與各個戲班的名角兒搭戲,也讓梅蘭芳受益匪淺,進步神速。

        1907年,梅蘭芳隨家人從百順胡同移居蘆草園。也是在這一年,十四歲的梅蘭芳搭“喜連成”班,與老生雷喜福、王喜秀,武生康喜壽,花臉侯喜瑞等同臺演出。白天,梅蘭芳在廣和樓演出,晚上繼續(xù)向吳菱仙學(xué)戲,雙管齊下,齊頭并進,演技進步相當之快。時隔不久,梅蘭芳的母親楊長玉不幸去世,這讓梅蘭芳悲痛萬分。

        博采眾長 自創(chuàng)“梅派”

        1908年,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去世。按慣例,國喪期間,各大戲班均停止演出。梅雨田見梅蘭芳賦閑在家,便督促他每天吊嗓練功,并親自教授梅蘭芳《武家坡》、《玉堂春》等幾出老戲。

        國喪期后,戲班恢復(fù)演出,在完成“喜連成”戲班的演出之外,梅蘭芳還常常觀摩話劇,學(xué)習(xí)別人的表演方式。

        梅蘭芳搭班“喜連成”共三年,十七歲時,他因“倒倉”(戲曲演員因變聲期嗓音不穩(wěn)定而暫停表演)脫離“喜連成”,隨后與名武生王毓樓的妹妹王明華成親,正式成為一家之主。

        戲曲演員的“倒倉”時間長短不一,且“倒倉”結(jié)果各有好壞。梅蘭芳很幸運,他的“倒倉”期不足一年便結(jié)束了,而且嗓子恢復(fù)較好。嗓子恢復(fù)之后,他重新搭“雙慶班”,每日在文明園演出。這年冬天,梅蘭芳首次公演新腔《玉堂春》,由伯父梅雨田親自操琴。梅蘭芳將老腔老調(diào)的《玉堂春》改造成娓娓動聽的新腔,加上伯父精湛的琴藝,叔侄二人天衣無縫的配合,使得這出戲大獲成功。

        1912年,梅蘭芳十八歲時,受到伯父梅雨田老搭檔、戲曲名家譚鑫培的提攜,二人合作演出《汾河灣》、《四郎探母》、《桑園寄子》等劇,進一步為梅蘭芳打開了知名度。

        1913年,梅蘭芳首次應(yīng)邀到上海演出,名須生王鳳卿為頭牌,他為二牌。王鳳卿彼時已是南北馳名的須生,梅蘭芳則是初出茅廬。王鳳卿熱心提攜后進,向戲院老板極力推薦梅蘭芳演大軸戲。但梅蘭芳會的全是青衣折子戲或生旦對戲,單演大軸是困難的,在王鳳卿的支持下,他臨時向琴師茹萊卿學(xué)了人物活潑、色彩豐富的《穆柯寨》,演出之后,梅蘭芳在上海聲名大噪。

        1914年秋,梅蘭芳再次應(yīng)邀赴滬演出,增加了《貴妃醉酒》等劇目,歷時45天,場場爆滿,上座經(jīng)久不衰,盛況空前,并吸引了不少日、英、美等國的觀眾。他以22萬多張票,當選為“伶界大王”。兩次赴滬演出,是梅蘭芳一生在戲劇方面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關(guān)鍵期,他在藝壇上的地位明顯得到鞏固。

        從1915年4月到1916年9月,梅蘭芳得到齊如山、吳震修等一些朋友的幫助,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創(chuàng)作,共編演了11出新戲。此后,梅蘭芳又向昆曲前輩學(xué)習(xí),先后演出了一些昆曲劇目,如《春香鬧學(xué)》、《思凡》、《佳期拷紅》等。梅蘭芳打破旦角行當?shù)慕缦?、結(jié)合唱念做打,全面發(fā)展。

        因為梅家慷慨仗義鋪下的基礎(chǔ),也因梅蘭芳自身的天分和勤奮,在譚鑫培和楊小樓的力“捧”下,梅蘭芳迅速出頭,在1917年譚鑫培逝世前形成了“譚、楊、梅鼎足三分”。尤其是楊小樓,在譚鑫培漸老后,他有了“國劇宗師”的地位,但對梅蘭芳卻一直提攜有加。他對梅蘭芳的情義在《霸王別姬》中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們合組“崇林社”,開始編排《霸王別姬》,首演后風(fēng)靡一時,梅蘭芳不僅借助楊小樓的影響力,與日漸崛起的尚小云等對手再次拉開距離,又以富于戲劇性和歌舞性的特點,以“戲”率“技”,從此走在時尚的前頭。

        而在此過程中,梅蘭芳完成了前輩旦角演員特別是王瑤卿的未竟之功。他排演了一些歌舞成分較重的新劇目,并在其中創(chuàng)作了與劇情適應(yīng)的舞蹈,如《天女散花》的綢舞、《麻姑獻壽》的袖舞、《黛玉葬花》的鋤舞、《廉錦楓》的刺蚌舞和《霸王別姬》中的劍舞等。他把唱、念、做、打、舞結(jié)合成有機的整體。

        梅蘭芳通過不斷的努力,終于集京劇旦角藝術(shù)之大成,融青衣、花旦、刀馬旦行當為一爐,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表演形式和唱腔,世稱“梅派”。旦行立派是從“梅派”開始的,故梅蘭芳成為中國旦角創(chuàng)藝立派的第一人。

        藝術(shù)使節(jié) 蓄須明志

        1919年,日本東京帝國劇場老板、大財閥大倉喜八郎和日本文學(xué)家龍居瀨三到梅宅拜訪梅蘭芳,邀請梅蘭芳到日本演出。消息一出,《春柳》刊物爆出美國、法國等國家開始競相出價,都想爭得梅蘭芳這位偉大藝術(shù)家的第一次出國演出。梅蘭芳不肯做拍賣場之行為,放棄高價,答應(yīng)首先邀約的日本,正式開始應(yīng)邀出國演出。這年四月,梅蘭芳攜同“喜群社”訪問日本進行演出,先后在東京、大阪、神戶等地演出,這是中國京劇演員第一次出現(xiàn)在外國舞臺上,他先后演出了《天女散花》、《貴妃醉酒》等經(jīng)典劇目,場場爆滿,票價節(jié)節(jié)攀升,轟動整個日本。

        1924年,梅蘭芳結(jié)識了印度大詩人泰戈爾,在北京開明戲院為其專演一場《洛神》。現(xiàn)在沿用下來的“川上之會”一場的布景,就是根據(jù)泰翁的意見設(shè)計的。1926年10月,瑞典王儲夫婦(后來的古斯塔夫六世)訪華,要求觀賞梅劇,梅蘭芳在家中為他們演出了《琴挑》和《霸王別姬》中“舞劍”一場,從此雙方結(jié)下深厚友誼。

        1924年10月—11月,梅蘭芳應(yīng)日本帝國劇場社長邀請,第二次訪問日本,先后在東京、大阪、京都等地演出。

        1929年12月,梅蘭芳率團24人,赴美國演出,歷時半年之久。所到之處,均受到當?shù)卣?、各界人士,特別是文藝界的熱烈歡迎和盛情接待。美國學(xué)術(shù)界也極為重視這次訪問演出,并榮獲美國波莫納學(xué)院和南加州大學(xué)的榮譽文學(xué)博士學(xué)位。一時間,京劇藝術(shù)風(fēng)靡了美國。美國電影界認為他的表演藝術(shù)對電影具有寶貴的參考價值,將他演的《刺虎》拍攝成有聲電影新聞片,這是第一部中國戲曲的有聲電影。

        1935年,梅蘭芳率團赴蘇聯(lián)及歐洲演出并考察國外戲劇。在京劇藝術(shù)家中,出訪最多和在國內(nèi)接待外國藝術(shù)家最多的當屬梅蘭芳,他把中國京劇表演藝術(shù)和藝術(shù)家謙遜、樸實的優(yōu)良品質(zhì)介紹給了各國人民,因此人們稱他為本世紀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國京劇藝術(shù)的文化使節(jié)。除了藝術(shù)使節(jié),梅蘭芳還是愛國志士。

        “九·一八”事變后,梅蘭芳全家遷居上海,先暫住滄洲飯店,后遷至馬斯南路121號。為鼓舞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斗志,梅蘭芳與葉恭綽等一起編演了《抗金兵》。他又把《易鞋記》改編為《生死恨》演出,宣揚愛國主義。

        1937年,日軍進攻上海,淞滬戰(zhàn)事爆發(fā)。日寇占領(lǐng)上海不久,得知蜚聲世界的京劇第一名旦梅蘭芳住在上海,便想借梅蘭芳收買人心、點綴太平,就派人請梅蘭芳到電臺講話,讓其表示愿為日本的“皇道樂士”服務(wù),請他出山演戲,但遭到梅蘭芳拒絕。

        梅蘭芳考慮到在上海不能久留,遂于1938年赴香港。他在香港演出《梁紅玉》等劇,激勵人們的抗戰(zhàn)斗志。

        1941年12月下旬,日軍侵占香港,梅蘭芳苦不堪言,擔心日本人會來找他演戲,他與妻子商量后,決心采取一項大膽舉措:留蓄胡子,罷歌罷舞,不為日本人和漢奸賣國賊演出。他對友人說:“別瞧我這一撮胡子,將來可有用處。日本人要是蠻不講理,硬要我出來唱戲,那么,坐牢、殺頭,也只好由他了。”

        一天,日軍侵港司令酒井派人強行將梅蘭芳接去,當時他蓄須已久,酒井驚訝地問他為何留須,他回答說:“我是唱旦角的,年歲大了,扮相、嗓子都不如以前,應(yīng)該退出舞臺了?!本凭疅o奈,終于沒有提出什么要求。又有一次,在酒井舉行的茶會上,許多新聞記者想把梅蘭芳和酒井握手的鏡頭搶拍下來,用作宣傳,梅蘭芳都機智地避開了。以后,日軍幾次請梅蘭芳唱一出京劇,他都以牙痛為由回絕了。

        1942年秋,大漢奸褚民誼突然來訪,提出請梅蘭芳輪回演出,以慶祝所謂“大東亞圣戰(zhàn)”一周年紀念。梅立芳立刻拒絕了。日偽見軟的不行,就出面脅迫,勒令梅蘭芳必須參加演出,否則軍法處置。后來在朋友獻計下,梅蘭芳請醫(yī)生打了一針預(yù)防傷寒病針,頓時使體溫升高到40度以上,經(jīng)日軍軍醫(yī)檢查確是“病重”,才算作罷。

        由于長期停演,梅家經(jīng)濟陷入困境。梅蘭芳斷了經(jīng)濟來源,生活自然拮據(jù),他只好揮淚出賣北京的房子,接著又出賣自己多年收集的藏品,還開始發(fā)揮自己的繪畫天賦,畫畫出售,以維持生計。

        梅蘭芳苦澀地回憶著這幾年的滄桑歷程,心情沉重地對朋友說:“一個演員正在表演力旺盛之際,因為抵抗惡劣的社會環(huán)境,而蓄須謝絕舞臺演出,連嗓子都不敢吊,這種痛苦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我之所以繪畫,一半是為了維持生活,一半是借此消遣。否則,我真是要憋死了。”

        梅蘭芳在抗戰(zhàn)期間斷然蓄須明志,不為民族敵人演出,表現(xiàn)了一代藝豪不屈不撓的剛強骨氣。這一事件成為神州大地感人的佳話,在中華兒女中廣為傳頌,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奮勇抗戰(zhàn)的決心。

        重返舞臺 萬古流芳

        1941年,香港淪陷后,梅蘭芳安排兩個孩子到大后方讀書,自己于1942年返回上海。

        1945年,抗戰(zhàn)勝利之后,梅蘭芳重新登臺,在上海美琪大戲院與俞振飛合作演出了昆曲《斷橋》、《游園驚夢》等劇目。1948年,梅蘭芳拍攝了彩色片《生死恨》,這是中國拍攝成的第一部彩色戲曲片。

        上海解放后,梅蘭芳于1949年6月應(yīng)邀至北平參加第一次全國文學(xué)藝術(shù)工作者代表大會,當選為政協(xié)全國委員會常委,同年10月1日,梅蘭芳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活動。

        1950年,梅蘭芳出任文化部京劇研究院院長,后任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中國京劇院院長,并先后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1951年4月,梅蘭芳被任命為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隨后全家從上海遷回北京,定居護國寺街1號。1952年12月,梅蘭芳出席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舉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會。

        1955年1月,梅蘭芳被任命為中國京劇院院長,文化部、中國文聯(lián)、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聯(lián)合為梅蘭芳、周信芳舉辦了舞臺生活50周年紀念活動。1956年5月26日—7月16日,應(yīng)日本朝日新聞社等團體邀請,在周恩來總理的直接關(guān)心和幫助下,中國組建了陣容最強大的訪日京劇代表團,由梅蘭芳出任團長。這也是梅蘭芳第三次訪問日本,他先后在東京、九州、大阪、京都、名古屋等地演出,引起轟動。

        1959年新中國建國10年大慶,65歲的梅蘭芳排演大型劇目《穆桂英掛帥》,塑造了從未在京劇舞臺上出現(xiàn)過的老年穆桂英的形象。1961年5月31日,應(yīng)中國科學(xué)院院長郭沫若之邀,他為科學(xué)家演出《穆桂英掛帥》,這是梅蘭芳最后一次站在舞臺上。

        1961年夏天,梅蘭芳準備到新疆參加鐵路通車典禮,繁忙中突感胸痛,住進北京阜外醫(yī)院。8月4日,正在北戴河開會的周恩來總理聞訊趕來,勸他聽醫(yī)生的話,等完全恢復(fù),到哪里演戲都行。這時梅蘭芳感覺很好,醫(yī)院也撤了氧氣瓶等搶救設(shè)備。8月8日凌晨,梅蘭芳吃了幾塊餅干,再躺到床上時,心臟突然停跳,經(jīng)搶救無效離世,享年67歲。

        消息傳來,毛主席、周總理非常悲痛惋惜,稱“梅蘭芳先生是一代完人”?!度嗣袢請蟆奉^版發(fā)表大幅訃告,8月10日上午,北京首都劇場舉行梅蘭芳追悼大會,由陳毅副總理主持,文化部副部長齊燕銘致悼詞,高度稱頌梅蘭芳大師的一生。

        中央成立治喪委員會,決定為梅蘭芳先生舉行隆重的國葬,天安門和新華門均降半旗致哀。在征求梅蘭芳的家人意見時,梅蘭芳的夫人福芝芳提了兩點要求:“不解剖、不火葬?!敝芸偫沓浞肿鹬丶覍偬岢龅囊庖?,迅速安排挑選棺木。一位工作人員建議使用原來給孫中山先生準備的陰沉木棺木,孫中山逝世時,當時蘇聯(lián)贈送了水晶棺,這副陰沉木棺材便未用上,一直保存在國庫。這個棺木極其珍貴,周總理親自批示,給梅院長安息之用。

        梅蘭芳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祖國的藝術(shù)事業(yè),他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給我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藝術(shù)遺產(chǎn),他為中國戲劇藝術(shù)作出的杰出貢獻,將永載戲劇史冊!

        【軼事】

        養(yǎng)鴿子鍛煉視力

        梅蘭芳幼年眼皮睡垂,且有輕度近視,有時還迎風(fēng)流淚,眼珠轉(zhuǎn)不靈活,頗以影響眼神表演為憂。他年輕的時候去拜師學(xué)戲,師父說他生著一雙死魚眼睛,灰暗、呆滯,根本不是學(xué)戲的材料,拒不收留。天資的欠缺沒有使梅蘭芳灰心,反而促使他更加勤奮。為了訓(xùn)練眼神,他開始喂鴿子,每天仰望長空,雙眼緊跟著飛翔的鴿子,窮追不舍;他養(yǎng)金魚,每天俯視水底,雙眼緊隨著遨游的金魚,尋蹤覓影。他每天早起放鴿高飛,仰望云天,愈望愈遠,持之以恒,從不間斷,終于恢復(fù)了視力,練出了眼神。后來,他在舞臺上一雙大眼睛靈動明亮,神采飛揚,秋波流動,光彩照人,脈脈含情,為時人盛贊。

        憤然毀畫

        抗戰(zhàn)爆發(fā)后,梅蘭芳有一筆演出的收入,在赴港時,曾帶往香港存入銀行??墒欠祷厣虾2痪?,日寇統(tǒng)治下的香港將這筆高額存款全部凍結(jié),無法取出。一直靠利息過日子的梅蘭芳,家庭生活頓時舉步維艱。全家如何生存成了梅蘭芳日夜思考的難題。他問夫人怎么辦?夫人說:“報紙登出了何香凝女士賣畫謀生的消息,我們不妨也來學(xué)她,發(fā)揮你的繪畫才能,賣畫度日如何?”

        梅蘭芳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便開始畫畫,并在店鋪出售。當市民看到醒目的“本店出售梅蘭芳先生畫作,歡迎光臨”的廣告時,爭相購買。不到兩天,他的20多幅畫就全部賣完了。

        這件事傳出后,上海文藝界、新聞界、企業(yè)界反響十分強烈,許多知名人士提出要為梅蘭芳辦畫展,梅蘭芳得知后特別興奮,為不負眾望,他苦戰(zhàn)了半個月,畫了幾十幅作品,面交主辦者安排。主辦人員選定重陽節(jié)在上海展覽館展出,請梅蘭芳夫婦屆時光臨剪彩儀式。

        然而此消息不脛而走,日偽漢奸獲知后互相勾結(jié),肆意搗亂,他們派來一群便衣警察,提前進入展覽大廳大做手腳,前來參觀的許多群眾見狀紛紛離開。梅蘭芳看見門口冷冷清清,覺得奇怪。當他走進展廳后,發(fā)現(xiàn)每幅畫上都用大頭針別著紙條,分別寫有“汪主席訂購”、“周副主席訂購”、“岡村寧次長官訂購”……還有一些寫著“送東京展覽”。梅蘭芳目睹此景,氣得兩眼冒火,立即拿起桌上的裁紙刀,刺向一幅幅圖畫。“嘩!嘩!嘩!”幾分鐘內(nèi)國畫被化為碎紙。

        梅蘭芳義憤填膺的毀畫舉動,很快傳遍整個上海,也很快傳向大江南北。上海當局的報紙搶先發(fā)布頭號新聞,言稱:“褚部長目瞪口呆,一場畫展一場虛驚!”宋慶齡、郭沫若、何香凝、歐陽予倩等相繼發(fā)表聲援講話,稱贊梅蘭芳民族氣節(jié)凜然,為世人所敬仰。

        廣大群眾也紛紛寄來書信,支持梅蘭芳的愛國行動。梅蘭芳看到全國人民對他如此贊賞和支援,感動得熱淚盈眶,興奮地對夫人說:“我梅蘭芳再也不是一只孤燕了!”

        模仿妻子

        梅蘭芳以塑造各種婦女的舞臺形象名聞遐邇,他為此可謂嘔心瀝血。最初,他對表現(xiàn)女人的吃驚老覺得不夠理想,盡管他多次揣摩,反復(fù)試驗,總不能將女人猛然吃驚的神態(tài)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出來。一天,他回到家中,看到妻子正在聚精會神地整理衣服,忽然想到,如果冷不防地發(fā)出一聲巨響,她必然會大吃一驚,一個女人吃驚的神態(tài)不就自然而然地表現(xiàn)出來了么?于是,他隨手抄起身旁的一只瓷盆,狠狠地往地上一摔,“咣當”一聲巨響,妻子被嚇得驚叫了一聲:“哎呀!”將手中的衣服擲了老遠,半晌才說出話來。在這一瞬間,梅蘭芳準確地捕捉住了妻子的神情、動作。他據(jù)此反復(fù)琢磨、練習(xí),將女人受驚后那種驚叫的神情、動作,恰當而又巧妙地融進他有關(guān)的表演中,將人物刻畫得更加活靈活現(xiàn)。

        【解密】

        梅蘭芳與孟小冬仳離之謎

        孟小冬(1907—1977),別名孟令暉,出生于上海,是京劇優(yōu)秀的女老生,師從余叔巖,是余派優(yōu)秀傳人之一,人稱“冬皇”。孟小冬為世人熟知,除了她在藝術(shù)上的非凡成就,她與梅蘭芳的一段曠世絕戀,亦是一場梨園風(fēng)雨。

        孟小冬的祖父孟七出身徽班,擅演文武老生兼武凈,她的父親、伯、叔都是京劇演員,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孟小冬九歲開蒙,向姑父仇月祥學(xué)唱老生,十二歲在無錫首次登臺,十四歲就在上海乾坤大劇場和共舞臺先后與張少泉、粉菊花、露蘭春、姚玉蘭同臺演出,極具大角風(fēng)范,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當時的評論界贊她“扮相俊秀,嗓音寬亮,不帶雌音,在坤生中已有首屈一指之勢”。當時北京是京劇演員心目中憧憬的“圣地”,為了謀求開拓一片新天地,1925年,孟小冬離開上海,毅然北上深造。

        孟小冬初到北國,頻繁演出于京、津兩地,參加永慶社、慶麟社、崇雅社等坤班演出。她正值豆蔻年華,明艷照人,臺風(fēng)演技竟能與當時的著名男角老生相頡頏,一時成為風(fēng)靡九城的紅角。雖然演戲要男女分班,但大宅門的堂會卻不受這個限制。

        出身梨園世家的孟小冬自小生得聰慧秀麗,她離開上海初闖京城時,正值十八歲青春妙齡。她舉止優(yōu)雅,氣質(zhì)高貴,楚楚動人,當時北平的許多男子都以她為心目中的偶像,暗戀于她。

        這段時間,也正是梅蘭芳訪日返京后的日子。兩人一個以男兒身扮女人,一個以女兒身扮男人,乾旦坤生,顛倒陰陽,一個是伶界大王,一個是坤伶須生泰斗,一個如日中天,一個光艷爍人,可謂旗鼓相當。一段時間,兩人形成了打?qū)ε_的局勢,雙方營業(yè)額不相上下。而且兩人在堂會中不斷合作,同臺演出《梅龍鎮(zhèn)》、《四郎探母》等,后來又一度在開明大戲院聯(lián)袂演出《二進宮》。二人本是梨園同行,相互欽羨,惺惺相惜;不斷的合作又使二人加深了了解,互生愛慕之情。

        1926年8月28日,天津《北洋畫報》署名傲翁的文章《關(guān)于梅孟兩伶婚事之謠言》,首次披露了梅孟戀。文中寫道:“聽說小冬已采納我的勸告,決心找個丈夫,這未來的新郎,不是個什么闊佬,也不是什么督軍省長之類,卻是那鼎鼎大名的梅蘭芳……”報紙上同時還刊登了題為“將娶孟小冬之梅蘭芳”的戲裝照和“將嫁梅蘭芳之孟小冬”的旗裝照片各一幀。

        梅蘭芳在北平曾經(jīng)三易其宅,其時他和孟小冬住在東城無量大人胡同的一所四合院里。此院名為“綴玉軒”,梅蘭芳的許多朋友常聚集在這里,說古道今,談文論藝。然而,祥和的氣氛中,一場兇兆即將來臨。

        1926年的某一天,梅家會客廳里突然來了一位不速之客,他就是這起血案的主角——王惟琛。王對孟小冬心儀已久,無奈孟小冬此時已成為梅蘭芳的情侶,因此他懷恨在心,到梅宅尋釁。王惟琛到達梅家的時候,碰巧梅蘭芳正在午休,代替梅蘭芳出來招待客人的是梅蘭芳的老友張漢舉。

        王惟琛見出來的不是梅蘭芳,迅速拔出手槍抵住張漢舉,聲稱此事與張無關(guān),讓張把梅蘭芳叫出來,因為梅奪了他的未婚妻(指孟小冬),他要和梅算賬,否則梅只有拿出10萬元才能解決問題。張漢舉強壓住內(nèi)心的恐慌,告訴梅蘭芳這位先生要借10萬塊錢。梅蘭芳先是一愣,迅即明白過來,只說了一聲:“我立刻打電話去?!北阋巡灰娚碛?。

        不久,梅宅被大批軍警圍住。不料,王惟琛無意中瞥見了軍警,頓時驚慌失措,拔槍就射向張漢舉??蓱z張漢舉在這場不相干的愛情糾葛中成了冤死鬼。聽到槍響,軍警們一擁而上,王惟琛飲彈倒地,旋即殞命。

        綴玉軒發(fā)生如此血案,社會輿論大加炒作,一時沸沸揚揚,種種緋聞?chuàng)涿娑鴣怼M跷╄”粨魯罈n首示眾三日,但小報卻抓住此事不放,流言蜚語鋪天蓋地,甚至說孟小冬是那青年的未婚妻,梅蘭芳是奪人所愛。這對梅蘭芳“完人”的名聲是極大的傷害,梅蘭芳妻子福芝芳的一句“大爺?shù)拿o”,更是讓許多梅黨攻擊孟小冬,說她紅顏禍水,三心二意。孟小冬一氣之下跑去天津唱戲,并以男兒裝出入社交場合,《天津商報》特辟“孟話”專欄,稱孟小冬為“冬皇”,高呼“吾皇萬歲”!

        做事謹慎沖淡的梅蘭芳,對此不免皺眉,但還是準備帶孟小冬訪美,他準備的墨盒禮物中有一個就刻著孟小冬扮的古裝像。此時已經(jīng)懷孕的福芝芳毅然表明要請醫(yī)生墮胎,也要跟著梅蘭芳去巡演,里外夾攻之下,梅蘭芳只好誰都不帶。

        1930年8月,梅蘭芳的嗣母病逝,孟小冬特意剪了頭發(fā),戴著白花,身著素服,以兒媳的身份去梅宅吊唁。但因未正式舉行婚禮,孟小冬被梅家下人口稱“孟大小姐”攔了出去。心高氣傲的孟小冬,如何受得了這番侮辱,一氣之下便決定與梅蘭芳分手。

        1931年初,孟小冬回到上海。此時的上海大亨杜月笙已經(jīng)娶了孟小冬的好友姚玉蘭做第四房姨太太,孟小冬因此住到了杜月笙為姚玉蘭建的新宅里。杜月笙聽聞了孟小冬的遭遇后,決定為她出頭,請了上海最有名的女律師,又親自給梅蘭芳打電話,要他出4萬大洋的贍養(yǎng)費。

        1933年9月,杜月笙請律師幫孟小冬擬了一份《孟小冬緊要啟事》的聲明稿,在《大公報》頭版連登三天。《啟事》中說:“冬自幼習(xí)藝,謹守家規(guī),雖未讀書,略聞禮教,蕩檢之行,素所不齒。旋經(jīng)人介紹,與梅蘭芳結(jié)婚。冬當時年歲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聽介紹人主持。名定兼祧,盡人皆知。乃蘭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實踐前言,致名分頓失保障。雖經(jīng)友人勸導(dǎo),本人辯論,蘭芳概置不理,足見毫無情義可言。冬自嘆身世苦惱,復(fù)遭打擊,遂毅然與蘭芳脫離家庭關(guān)系。是我負人?抑人負我?世間自有公論,不待冬之贅言。自聲明后,如有故意毀壞本人名譽、妄造是非,淆惑視聽者,冬唯有訴之法律之一途。勿謂冬為孤弱女子,遂自甘放棄人權(quán)也。特此聲明?!?/p>

        從這則啟事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梅孟分手,乃孟小冬自認為梅蘭芳“負”了她。也就是說,她當初同意嫁給梅蘭芳,是因為梅蘭芳答應(yīng)給她名分,但是后來,梅蘭芳“不能實踐其言”。換句話說,她嫁了之后,沒有如愿得到名分。也看得出來,她是有些怨恨梅蘭芳的。

        1934年正月,梅蘭芳去漢口演出,名票南鐵生接待,下榻揚子江飯店,見梅滿面倦怠,以為是遠路風(fēng)塵之故。梅蘭芳告訴他:“我這次來漢口兩期演出的包銀是三萬大洋。原也算不得什么,想把它送給孟小冬,做最后的了斷。只有處理完了這些事,今后對大家都好,我也好靜下心來研習(xí)。和她生活在一起,總是顧慮重重,就算這回是白唱?!?/p>

        至此,梅孟二人正式分手。

        與梅蘭芳分手后,孟小冬重新登臺。1938年,她在北京拜余叔巖為師,成為余晚年唯一承認的女弟子。

        孟小冬后來嫁給了幫助她的杜月笙,1949年5月隨杜去了香港。杜月笙去世后,孟小冬在家收徒教戲,1967年秋移居臺北,10年后因肺氣腫與心臟病去世。

        盡管有心人一再撮合,但梅孟二人自分手后,再無同臺。本是一段佳話,卻以悲劇收場,徒留嘆息!

        【家風(fēng)】

        傳承與尊重

        梅家的家庭氛圍向來很寬松,梅蘭芳四歲喪父,在祖母、伯父、母親的扶持和教育下,刻苦學(xué)藝,敬重并仿習(xí)祖父、父親的為人處事,從藝術(shù)和家風(fēng)上均繼承了梅家的祖風(fēng),將梅派藝術(shù)發(fā)揚光大,成為中國現(xiàn)代京劇史上改革創(chuàng)新的先鋒。

        梅蘭芳從不疾言厲色,并絕不打罵孩子。梅蘭芳曾說:“把孩子嚇傻了,就更聽不懂了。不厭其煩地解說,總能讓孩子明白的。”經(jīng)常有人向他請教培養(yǎng)子女的經(jīng)驗,梅蘭芳總是淡淡地說:“尊重孩子就像尊重觀眾一樣!”梅蘭芳特別反對當時戲劇演員不重視子女文化教育的陋習(xí),主張讓孩子學(xué)習(xí)文化知識。

        梅蘭芳幼子梅葆玖說梅蘭芳給他最深的記憶就是“慈父”,行勝于言,以身作則,對他影響極大。梅蘭芳一生律己甚嚴,他不但把自己的表演藝術(shù)傳給諸多弟子和兒子梅葆玖,同時把梅家謙虛謹慎、儉樸隨和、樂善助人的純樸家風(fēng)傳給了子孫后代。

        【家族】

        祖父:梅巧玲(1842—1882),原名芳,正名芳普,字筱波,號慧仙,別號蕉園居士,自號梅道人,寓所名“景和堂”,又稱景和堂主人,綽號“胖巧玲”,是清朝同治、道光時期技藝非凡、聲名赫赫的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是徽班進京后由演唱徽調(diào)、昆腔衍變?yōu)榫﹦〉氖坏旎酥?。因其在京劇旦角表演藝術(shù)方面的突出成就,被清末畫家沈蓉圃繪入《同光十三絕》畫譜而流芳千古。他是四代京劇梨園世家的創(chuàng)始人。

        父親:梅竹芬(1872—1898),字凌云,小字二鎖,旦角演員,他的相貌、身材極像梅巧玲,又喜歡唱梅巧玲的拿手戲,因而又名“梅肖芬”,很得觀眾喜愛,但因病早逝。

        伯父:梅雨田(1869—1714),是著名的皮黃音樂演奏家,胡琴、笛子、鼓等,樣樣精通,早年拜賈祥瑞、李四為師,習(xí)胡琴,虛心受業(yè),享名較早,曾長期為譚鑫培伴奏,對譚派藝術(shù)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深得譚氏器重,有“胡琴圣手”之稱。他與譚鑫培和單皮鼓名手李五(李奎林)合稱“三絕”。

        發(fā)妻:王明華,旦角王順福之女、武生王毓樓之妹,相繼為梅蘭芳生下了一兒一女,取名叫大永和五十。后來,為了陪伴丈夫演出,她不顧一切勸阻,毅然做了絕育手術(shù),但兩個兒女都不幸夭折了,她亦深受打擊,纏綿病榻。

        妻子:福芝芳(1905—1980),京劇旦角,從前在天橋唱戲,唱出名氣后,被稱為“天橋梅蘭芳”。因王明華做了絕育手術(shù),而兩個孩子又相繼夭折,梅蘭芳為延續(xù)梅家兩房香火,娶福芝芳為平妻。二人婚后先后生了九個孩子,五男四女,可惜只有四個長大成人,即梅葆琛、梅紹武(梅葆珍)、梅葆玥、梅葆玖。

        兒子:梅葆?。?925—2008),梅蘭芳的第四個兒子。畢業(yè)于上海震旦大學(xué)理工學(xué)院,但他并未從事戲曲工作,曾經(jīng)擔任北京建筑設(shè)計院的高級工程師。業(yè)余愛好胡琴,先從王少卿學(xué)習(xí),后向徐蘭沅請教,曾在業(yè)余演出中伴奏梅派劇目。梅葆琛寫有《懷念父親梅蘭芳》等書籍。

        兒子:梅紹武(梅葆珍)(1928—2005),著名文學(xué)翻譯家、梅蘭芳第五子,第六、七、八、九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著名的英美文學(xué)翻譯家、評論家、戲劇家、作家。主要翻譯作品有:《阿爾巴尼亞短篇小說集》、《一個匈牙利富豪》、《海爾曼老爺》、《灰燼的沉默》、《馬克思和世界文學(xué)》、《微暗的火》、《瘦子》等。2005年9月28日,因病醫(y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7歲。

        兒子:梅葆玖(1934—2016),祖籍江蘇泰州,出生于上海思南路,京劇演員,國家一級演員。梅葆玖是梅蘭芳的第九個孩子,也是“梅派”藝術(shù)的優(yōu)秀傳人,頗具乃父風(fēng)范。梅葆玖10歲開始學(xué)藝,13歲正式登臺演出《玉堂春》、《四郎探母》等劇,18歲開始與其父同臺演出。曾任原北京京劇院梅蘭芳京劇團團長,代表作有《霸王別姬》、《貴妃醉酒》、《穆桂英掛帥》、《太真外傳》、《洛神》、《西施》等,2016年4月25日上午11時許,京劇大師梅葆玖病逝,享年82歲。

        女兒:梅葆玥(1930—2000),京劇老生。祖籍江蘇泰州。她是京劇大師梅蘭芳唯一的女兒,被視為掌上明珠,故取名“葆玥”。她自幼天資聰慧,父親一有戲,總是鬧著要一同去劇場。梅葆玥師承母親福芝芳的師妹李桂芬,李桂芬是師從劉鴻聲唱老生的第一代著名京劇女演員,她發(fā)現(xiàn)梅葆玥性格豪爽,大嗓尤為高亢洪亮,韻味十足,是棵唱老生的好苗子,于是毛遂自薦,從1943年起教梅葆玥學(xué)起了京劇老生。梅葆玥的演唱,規(guī)范講究,嗓音蒼勁醇厚,中氣充沛,扮相俊美儒雅,表演細膩嚴謹,其擅演劇目有:《紅鬃烈馬》、《四郎探母》、《捉放曹》、《文昭關(guān)》、《戰(zhàn)太平》、《轅門斬子》等,2000年因病去世。

        (編撰整理/妄言;資料來源:《梅蘭芳全傳》 李伶伶著)

        (責任編輯/譚 潔)

        激情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无遮挡亲胸捏胸免费视频| 免费一本色道久久一区| 99久久免费中文字幕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视频爱爱太爽了| 少妇高潮喷水久久久影院| 久久久国产精品粉嫩av|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麻豆| 亚洲素人日韩av中文字幕| 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色蜜蜜麻豆|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网| 性动态图av无码专区|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人成| 91亚洲精品久久久蜜桃| 一区二区三区激情免费视频| 中字幕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人网毛片在线播放| 东京道一本热码加勒比小泽| 国产精品会所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av|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苍井空| 国产精品美女自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成人无码| 黄色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网站| 白色橄榄树在线阅读免费| 亚洲高清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午夜无遮挡男女啪啪免费软件| 亚洲精品国产美女久久久|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杨幂| 国产一区高清在线观看| 欧美人做人爱a全程免费| 女人色毛片女人色毛片18| 日韩国产精品一本一区馆/在线| 大香蕉视频在线青青草|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二区麻豆| 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无码专区 | 超短裙老师在线观看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一线岛国| 久久久www免费人成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