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21世紀發(fā)展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而不拘泥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具體結論和個別論斷。同時,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堅持繼承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堅持古今中外相結合,從而在協調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進到新境界。
[關鍵詞] 中國馬克思主義 立場觀點方法 三個結合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其中,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1月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中國共產黨要努力提高解決中國改革發(fā)展基本問題的本領,“發(fā)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的重大命題。在2015年11月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在2016年3月全國黨建研究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上,強調要“努力構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這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標志著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進入了新的階段,達到了新的高度,在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發(fā)展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痹诤泼斓拇蠛I虾叫?,需要好風憑借力,在起伏的歷史中前進,需要重錨壓定力。而在世界歷史的風云變幻中,只有馬克思主義在眾多理論中經歷了時代的考驗,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在中華民族的百年滄桑中,只有中國共產黨在各種力量中經過了實踐的檢驗,顯示出持續(xù)的凝聚力??梢?,在人類社會走向社會主義新型社會的歷史進程中,需要馬克思主義這個“好風”指引方向,需要馬克思主義政黨這個“重錨”推動實踐。
在21世紀國際局勢風云變幻、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中國發(fā)展進入新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qū)的時代,馬克思主義必須在堅持中求發(fā)展,在發(fā)展中求創(chuàng)新。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而不拘泥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具體結論和個別論斷。
所謂立場即是人們觀察、認識和處理問題的立足點。人們站在什么立場上看待問題、采取行動,從根本上講是由其經濟政治社會利益和地位決定的。所謂觀點即是人們對事物的看法。馬克思主義觀點則是馬克思主義關于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規(guī)律的科學認識,是對自然界規(guī)律和人類社會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所謂方法即是指導我們正確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方法,主要是學習和掌握唯物辯證的思想方法、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以及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貫穿于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中,是馬克思主義科學思想體系的精髓所在。黨員領導干部只有努力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才能從根本上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論水平和辨別是非能力,增強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和共產主義理想。
發(fā)展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必須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瘪R克思主義在160多年的發(fā)展歷程中,顯示了隨時隨地根據世情的變化和實踐的變化不斷發(fā)展理論和調整策略的特質。因此,在新時代發(fā)展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必須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的多次再版中,也不斷通過序言的修改來因應時勢的變化。他們強調,盡管“《宣言》中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整個說來直到現在還是完全正確的”,但“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中國共產黨90多年來所以能夠不斷發(fā)展壯大,“一個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終堅持科學理論的指導,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和基本理論的與時俱進?!?/p>
理論來源于實踐,又用來指導實踐。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與實踐相結合,并指導實踐。它強調,“馬克思的歷史理論是任何堅定不移和始終一貫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條件;為了找到這種策略,需要的只是把這一理論應用于本國的經濟條件和政治條件?!闭菍Ⅰ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才會有毛澤東思想的形成;正是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深刻總結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創(chuàng)造的新鮮經驗,才會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正是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同改革開放新的實踐結合起來,不斷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才形成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許多重要理論成果。這些理論成果,不僅有力指導了我國經濟發(fā)展實踐,而且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發(fā)展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必須堅持繼承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
“終日乾乾,與時偕行。”160多年來,馬克思主義始終保持蓬勃生命力的關鍵所在是它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是在堅持繼承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基礎上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因此,發(fā)展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必須堅持繼承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恩格斯曾強調,“我們的理論是發(fā)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痹谥袊袊伯a黨也必須“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fā)展,加強理論總結和理論創(chuàng)新,為發(fā)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作出努力”。
中國共產黨95年來的實踐也證明,正是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基本規(guī)律的基礎上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才能形成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一脈相承,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這表現在它們具有共同的理論基礎,共同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共同的基本原則,共同的奮斗目標上。另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強調實踐沒有止境,創(chuàng)新也沒有止境,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guī)律性,富于創(chuàng)造性。它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緊密結合新的實踐,提出了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思想,關于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的思想,關于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等諸多新思想,從而在許多重大方面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在改革發(fā)展的新時期,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更是結合新時期新階段中國改革發(fā)展的新特點,提出了協調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提出了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任務,提出了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努力構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為“發(fā)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添磚加瓦等要求。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堅持理論創(chuàng)新辯證結合的典范,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
發(fā)展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必須堅持古今中外相結合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币粋€文明如果不兼容并蓄世界其他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最終都會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一個理論如果不吸收借鑒各種思想文化的進步因素,最終都會泯滅在時間的記憶里。因此,在新時代發(fā)展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必須堅持古今中外相結合。馬克思正是吸收了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的思想精華,加以批判借鑒才創(chuàng)立了馬克思主義。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人類創(chuàng)造的各種文明都是勞動和智慧的結晶”,故而“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因此,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chuàng)新,離不開世界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離不開中華文化的優(yōu)秀傳統。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就善于吸收借鑒古今中外的一切優(yōu)秀成果,從典籍事例到經典名句,從孔夫子到毛澤東,旁征博引,推陳出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習式風格”。它一方面充分挖掘中國傳統文化資源的精華,融會貫通,另一方面注重吸收世界各國優(yōu)秀文明成果,為我所用,并將之賦予極具時代性、現實性的新含義,從而使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具有了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民族特色,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進到了新境界。
中華民族為了從近代以來遭受的巨大苦難中覺醒過來,在理論的彷徨中找到了馬克思主義,從而掌握了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開始了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進程。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民族富強,在歷史的浪潮中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從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找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中國共產黨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協調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有隨著時代發(fā)展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這個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參考文獻:
[1]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 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fā)展基本問題本領[N].人民日報,2015-01-25.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2,5,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求是,2016,(9).
[4]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孫應帥,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國際共運史研究室主任)
責任編輯:高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