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薄?016年6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六次會議上的講話》
【原文節(jié)選】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學只一個功夫,知行不可分作兩事?!秱髁曚洝ぞ砩稀?/p>
【原文釋義】
知是行的開始,行是知的完成:圣人的學問只有一個功夫,知和行不可以分開看作兩樣事情。
【經(jīng)典簡介】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儒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世稱陽明先生)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詞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知行問題是《傳習錄》中討論的重要問題,也反映了王陽明對朱熹以來宋明儒學對此問題的進一步研究討論。
《傳習錄》全書分為上、中、下三卷,由王陽明生前所授的弟子們整理編輯,后來又經(jīng)過幾次匯整增補,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fā)展的重要資料?!秱髁曚洝飞暇斫?jīng)王陽明本人審閱;中卷里的書信出自王陽明親筆,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雖未經(jīng)王陽明本人審閱,但較為具體地解說了他晚年的思想,并記載了為王學繼承人爭論不休的“四句教”,即“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傳習錄》集中反映了王陽明的心性之學,在中國古代哲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它包含了王陽明全部的哲學體系及其基本主張,堪稱王門之圣書、心學之經(jīng)典。它不但影響中國幾百年,而且享譽海外,在明治維新以來的日本、經(jīng)濟騰飛時期的韓國都曾被作為精神的范本。近年來,國內(nèi)的老一輩學者鄧艾民,學者陳來、方爾加、楊國榮等人在史料考證、詮解和評價方面作出了一些有意義的嘗試,可供閱讀《傳習錄》時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