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柏位于垣曲縣長直鄉(xiāng)南洼村的張家?guī)X上,處于南洼的村東一個名叫腦疙瘩的土嶺上。腳下為張家莊居民組,僅幾步之遙。腦疙瘩約20米見方,土質(zhì)貧瘠,存雨量少,一定程度影響了泰山柏的生長,所以估計泰山柏的實際樹齡還要大些。因為腦疙瘩地勢凸起,極易招風(fēng),因而泰山柏的樹干并不高,反而根系特別發(fā)達(dá),樹根周圍根須密集,對雨水的吸附和營養(yǎng)的傳送有著重要的作用。樹干上部枝條分叉極多,略側(cè)生長,對陽光的吸收有著較強(qiáng)的作用。因而,泰山柏的長勢良好,能夠幸存千百年。
近年來,垣曲綠化委對泰山柏作了圍欄保護(hù),并在土嶺底部至頂部做了Z型水泥臺階,共計130個,以方便游人的觀看和欣賞。
傳說泰山柏是八仙路過南洼的時候所種植,用來填補(bǔ)南洼的風(fēng)水。
南洼屬于垣曲管轄,是垣曲的一個小村子,原名張家?guī)X。垣曲過去叫舜鄉(xiāng),是因為舜出生于垣曲的諸馮山。因為年少的舜就有杰出的才干,所以受到堯帝手下大臣和老百姓的推舉,后來堯帝親往垣曲舜王坪考察舜,確定了繼承人。再后來堯帝禪位于舜,開始了明德之治,聞名天下。
舜當(dāng)上帝王之后,曾經(jīng)到恒山巡視,見山勢奇特,就想起家鄉(xiāng)的舜王坪來,睹山思家,于是加封恒山為北岳。古書里有記載:《尚書·帝典》曰:“有舜”十有一月朔,巡狩至北岳。
八仙之一的張果老據(jù)說就是在恒山修行成仙的,如今還在恒山留下了很多遺跡。因為恒山是舜帝加封的,所以張果老對舜帝自然感恩戴德。
一天,張果老和其他八仙云游,路過舜鄉(xiāng)便停下查看一番。看見舜鄉(xiāng)的確是個風(fēng)水寶地,真是出帝王的好地方。后來走到南洼一看,東南有黛眉山,北邊有麻姑山,唯有西邊是一馬平川,頓悟缺少點平衡的風(fēng)水,三山成山嘛。
于是,張果老和其他神仙一起出主意。如果再放一座山,害怕人們行路不方便,如果少了山,可就沒有靈氣了。
還是何仙姑有辦法,說找個其他替代山不就行了,既補(bǔ)了風(fēng)水,又不影響大家的出行,大家感覺這個主意不錯??墒钦疑短娲??大家犯了愁。
漢鐘離大大咧咧地說:都說泰山氣勢宏偉,那就到泰山找個物什替代,張果老既然有報恩之心,不妨勞駕你去!
于是,張果老從袖筒里取出紙驢,吹口仙氣,頓時間那驢就活蹦亂跳。張果老的毛驢真是神驢,日行數(shù)萬里,轉(zhuǎn)眼就到了。張果老到了泰山還是犯難,找個啥替代呢?泰山上不是石頭就是樹,沒有啥合適的。后來看見毛驢嘴里叼著一棵小柏樹,心想那就是它了。
張果老帶回了小柏樹,就種在南洼的張家?guī)X了??墒窍胍幌脒€不行,柏樹太小,咋能替代大山呢?
藍(lán)采和想了想,說:這樣吧。咱們八個人每人都來施法,以后這棵柏樹就長八個主枝,就象征咱們八個人種下的。因為是替代山的,那就以三頂山,一人壓下三百尺,八個人壓下二千四百尺,怎么也趕上泰山了。
眾人都說好,于是各自施展法術(shù)。就這樣,小柏樹長大后有八個大主枝,泰山就被壓下去一大截了。
過了很多年,有人想起了這個傳說,在不遠(yuǎn)的澗溪村修建了一個泰山廟,這一來,舜王坪比泰山又長高了一小截。不知道啥時候,澗溪的泰山廟被毀掉了,舜王坪也就停下來不長了。
不相信你去數(shù)一數(shù),泰山柏長有八個主枝。再去查一查,舜王坪的高度是2358米,泰山的高度是1545米,舜王坪比泰山高了813米,就是高了二千四百尺,還多一小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