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人想找對象很輕松,搖個微信,發(fā)個QQ,上《非誠勿擾》露個臉,在報紙上登個征婚啟事……手段不要太多哦??墒窃诮煌孔摺⑼ㄓ嵖亢鸬墓糯?,陌生男女連面都見不到,想找對象可怎么辦?
在西周時期,政府會在仲春二月舉辦相親大會。30歲未娶的帥哥和20歲沒嫁的美女,都會被強(qiáng)制要求參加相親會,場面相當(dāng)熱鬧。如果彼此看中了,就嘻嘻一笑,互送芍藥花定終身。
到了秦朝,相親大會的福利就沒了。從此以后,古代人瘋狂熱衷親上加親。表哥和表妹、表姐和表弟,基本上一出娘胎就是標(biāo)配。在“七出”里,有一條看起來很詭異,叫作“不事舅姑”。就是因為舅舅做公公、姑姑做婆婆這種事太普遍,所以干脆用“舅姑”代替“公婆”。
最彪悍的表哥,非東晉的政治家溫嶠莫屬。溫嶠的老婆去世后,琢磨再娶一個。正巧,他的姑姑帶著美麗的表妹趕來投奔,溫嶠一下就相中表妹了。姑姑請他幫女兒找對象。溫嶠沉吟一番,說:“哎呀,好女婿可不容易找,找一個像我這樣的怎么樣?”姑姑說:“哎,這年頭兵荒馬亂的,能找到一個差不多的就成了!”沒過幾天,溫嶠就對姑姑說:“我已經(jīng)幫表妹找到對象了,門第、官職、名聲都跟我差不多。”還替對方下了一座玉鏡臺作為聘禮。等結(jié)婚時才發(fā)現(xiàn),原來女婿就是溫嶠。洞房時,表妹掀開蓋頭看見新郎是表哥,當(dāng)場大笑:“我一猜就是你這個老家伙!”原來,表妹早就發(fā)現(xiàn)聘禮是溫嶠的戰(zhàn)利品。
親上加親有幾點好處:首先,知根知底,相貌和人品有保障;其次,公婆是舅舅或姑姑,媳婦的日子能舒服一點兒,古代的婆婆太兇殘了有沒有?最后,因為兩個孩子經(jīng)常有機(jī)會見面,感情基礎(chǔ)棒棒噠。唯一的壞處是,近親結(jié)婚生的孩子折損率太高。當(dāng)然,如果表姐和表妹太多也挺愁人的,可憐的賈寶玉同志就深受這種困擾。
如果親戚中沒有合適的,那就從朋友圈里找。借著家里舉行各種派對的機(jī)會,把朋友、閨蜜、同事、同學(xué)家的孩子溜溜見個遍兒。只要雙方家里門當(dāng)戶對,兩個孩子相貌端正、身體健康、沒有不良嗜好,娃娃親眨眼就能訂下。家里有妹妹的男生,必須精通推銷大法。和死黨一起喝酒聊天,自然地說一句:“哎,聽說你單身,我有個妹妹長得萌萌噠,很適合你哦!”俗話說,買衣看袖,討老婆看舅,死黨一見朋友長得還行,妹妹肯定丑不到哪里去,爽快點頭:“中!”據(jù)說,蘇東坡就是用這招把妹妹蘇小妹推銷給了死黨秦觀。蘇小妹和秦觀都是智商超過200的牛人,婚后成天斗智斗勇,其樂無窮。同理,很多熱心妹妹都會潤物細(xì)無聲地向閨蜜推銷自己哥哥,力爭肥水不流外人田。
找對象是大事,就連皇帝、官員和師長看見單身狗都很著急。在戲曲里,皇帝一見到狀元就喜歡賜婚,官員熱衷給手下的潛力股做媒,老師把掌上明珠許配給得意門生的概率更是高達(dá)99.99%。
某些帥哥美女也會選擇自力更生。在古代,三月三、元宵節(jié)、七夕節(jié)都是變相的情人節(jié)。年輕男女出來嗨皮,氣氛又那么浪漫,很容易一見鐘情。在宋朝和元朝,單身美女們還可以扔繡球招親。親們,還記得唐僧的爹媽是怎么勾搭上的嗎?對,就是扔繡球。唐僧的美女媽人品大爆發(fā),一下砸中宇宙超級無敵大帥哥,眼神好,手又狠,跟姚明有一拼。
如果親朋好友都幫不上忙,那就需要借助社會的力量——找媒人介紹對象。古代媒人分為官媒和私媒。官媒興起于周代,是專職媒人,享受公務(wù)員待遇,在政府有備案。官媒人手一本花名冊,里面記錄未婚男女的出生年月、家族排行、嫡庶情況、父兄的社會身份、家中資產(chǎn)評估等等,相當(dāng)于婚介所的電腦數(shù)據(jù)庫,需要候選人時,一搜資料就出來了。另外,從相親、結(jié)婚到離婚,各種程序都離不開官媒的參與。如果保媒的對象不合法,官媒還要承擔(dān)連帶責(zé)任挨板子。一般來說,官媒推薦的對象不會太離譜。
私媒往往是兼職的,目的就是為了賺外快。史上最著名的私媒,是撮合潘金蓮和西門慶的王婆。她們走街串巷忽悠人,把丑的說成美的,把窮的說成富的,把老的說成年輕的……很多專職坑人的私媒婆,是不幸婚姻的痛苦源頭。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的“媒婆”不都是女人。在清代的青浦縣有一個徐老翁超級喜歡做媒。從別人的孩子呱呱墜地,他就過去做登記。等男孩、女孩到了適婚年齡,他主動幫門當(dāng)戶對、郎才女貌的兩家撮合,據(jù)說成功率相當(dāng)高,而且全程免費。人家不為名不為利,就圖一樂呵。
看看,古代人找對象費了姥姥勁兒,還不管本人愛不愛。咱們現(xiàn)代人真得惜福,有這么多便利的條件,這么寬松的環(huán)境,如果再找不到對象,只能怪自己不努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