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南海諸島的管轄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
中國人民首先發(fā)現(xiàn)了南海諸島。漢初,中國人已經(jīng)在南海航行,并開辟了舉世聞名的“海上絲綢之路”。東漢時期,楊孚所著的《異物志》一書中記載:“漲海崎頭,水淺而多磁石,徼外大舟,錮以鐵葉,值之多拔。”“漲?!笔俏覈糯鷮φ麄€南海最早的稱謂;“崎頭”是古人對南海中的礁嶼和淺灘的稱呼。“水淺而多磁石”指的是船只一旦觸礁、擱淺,便如同被磁石吸住,而無法脫身。
唐代,東沙群島、西沙群島部分島礁已納入中國政府的管轄范圍。據(jù)宋代趙汝適所著的《諸蕃志》記載,唐代“千里長沙”、“萬里石塘”隸屬于海南管轄。經(jīng)考證,史籍中提到的“長沙”大多指今西沙群島,而“石塘”大多指今南沙群島。
宋代的《瓊管志》是目前所知記載南海諸島最早的地方志,書中記載:“吉陽,地多山高……其外則烏里蘇密吉浪之洲,而與占城相對,西則真臘、交趾,東則千里長沙、萬里石塘。”占城即今越南中部,真臘即今柬埔寨境內(nèi),交趾即今越南北部。由這條史料可以看出,宋代沿襲唐代設置,南海諸島屬于廣南西路瓊管吉陽軍的管轄范圍。這標志著南海諸島納入中國版圖已現(xiàn)端倪。
1276年,為編修歷法,元世祖敕令時任都水監(jiān)、天文學家郭守敬主持“四海測驗”。最南端的測量點即在今黃巖島。
明清時期,官方文獻中對南海諸島的記載驟多。明清時期刊印出版的一系列官書、方志等文獻中,均把南海諸島列入萬州轄內(nèi)。1731年,兩廣總督郝玉麟監(jiān)修的《廣東通志》中記載“瓊以海為界,地饒食貨,黎峒介峙,郡邑環(huán)之?!f州三曲水環(huán)泮宮,六連山障,州治千里長沙、萬里石塘,煙波隱見?!?841年,由瓊州知府明誼修、湖北布政使張岳崧撰的《瓊州府志》中也有相關記載。
需要指出的是,受到生產(chǎn)力發(fā)展水平以及自然條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局限,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都不可能像現(xiàn)代條件下這樣實施駐島防守或駐官管理,因此,派遣水師、巡視海疆就成為古代管轄和行使主權的主要方式。明朝設立巡海備倭官和海南衛(wèi),其職責就是負責海疆。清朝在繼承前朝制度的基礎上,設立崖州協(xié)水師營,巡視范圍也從西沙群島延展到南沙群島海域。
近代以后,西方列強侵入中國,領土被蠶食,南海諸島也未能幸免。1907年,日本商人西澤吉次闖入東沙島,驅(qū)逐中國漁民,盜取東沙島資源。日本人對東沙島的非法侵占和種種暴行,引起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慨。時任兩廣總督張人駿與日方展開嚴正交涉,最終迫使日本人撤出了東沙島。有鑒于此,1909年,張人駿派遣廣東水師提督李準率隊巡視西沙群島,軍艦每到一處皆鳴炮升旗,重申中國主權。李準巡視西沙對南海諸島主權的維護意義十分重大,此后國際社會普遍承認西沙群島為中國領土。
20世紀30年代,法國入侵中國南海諸島部分島礁,史稱“九小島事件”。民國政府與法國政府展開外交斗爭,迫使法國政府停止了企圖侵占南海諸島的計劃。為進一步維護南海諸島主權,加強對南海諸島的管控,1934年,國民政府內(nèi)政部“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召開會議,審定中國南海各島礁中英島名,并公布“關于我國南海諸島各島嶼中英地名對照表”。1935年4月,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出版了《中國南海各島嶼圖》,圖中詳細地繪出了南海諸島,并將南海最南端標繪在大約北緯4°曾母灘。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南海諸島被日本侵略者所占領??箲?zhàn)勝利后,中國政府依照《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精神,于1946年收復南海諸島。1947年,國民政府重新審定了南海諸島各島礁沙灘的名稱,并正式對外公布了南海諸島新舊地名對照表。1948年,由中華民國內(nèi)政部方域司發(fā)行了《中華民國行政區(qū)域圖》,圖中不僅標繪出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個群島,而且標繪出十一條斷續(xù)線。該圖標志著以曾母暗沙為中國最南端、以斷續(xù)線標示南海疆域四至范圍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國南海疆域得以確立和固定。1953年,我國刪減了位于北部灣的兩條斷續(xù)線,最終形成目前用九段線標繪的南海斷續(xù)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管轄進入了嶄新時代。1951年8月15日,周恩來發(fā)表《關于英美對日和約草案及舊金山會議聲明》,莊嚴指出,包括西沙、南沙群島在內(nèi)的南海諸島是中國領土。此后,針對外國對西沙、南沙群島主權的侵犯行徑,中國政府多次發(fā)表聲明,嚴肅重申中國對南海諸島擁有不可侵犯的主權。
1959年3月,中共中央做出決定,指示成立“中國共產(chǎn)黨西、南、中沙群島工作委員會”和“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負責西沙、南沙和中沙群島的行政管理及開發(fā)建設。2012年6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正式宣布經(jīng)國務院批準設立三沙市,隸屬海南省,管轄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由此,中國對南海的管轄揭開了新的篇章。
因此,中國在南海的主權的確立是建立在中國長期有效管轄南海諸島的基礎之上的。中國對南海諸島的管轄符合當代國際法的相關規(guī)定,中國對南海諸島的領土主權權利是無可爭辯的。
首先,中國對南海諸島的行政管轄具有歷史性和持續(xù)性。中國自唐宋時期已將南海諸島納入版圖,此后從未間斷,持續(xù)了上千年,并且是實際性管轄,反映了中國政府行使管轄權的連續(xù)性和一致性,符合現(xiàn)代國際法準則,充分說明中國在南海的主權有著充分的法理依據(jù)。
其次,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管轄行使排他性權利。中國歷代王朝通過命名、派遣海師巡視等諸多行為對南海諸島進行了有效控制、管轄。特別是近代以來,面對西方列強的入侵,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進行了堅決抗爭,明確了中國對南海諸島的管轄。
再次,中國南海諸島的主權獲得了外國的承認或默認。1868年,英國海軍部測繪局出版的《中國海指南》一書,記載了南海諸島上只有中國漁民生活。很多國際會議和國際條約中也明確了南海諸島屬于中國領土。許多國家出版的地圖和百科全書,都標注了南海諸島是中國的領土。實際上,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菲律賓等南海周邊國家對中國擁有南海諸島主權及南海斷續(xù)線沒有提出異議,有些政府在其聲明或照會中明確承認西沙、南沙群島屬于中國。
事實上,16世紀之前,菲律賓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國家。16世紀之后,菲律賓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98年美西戰(zhàn)爭之后,美西簽訂《巴黎和約》,西班牙將菲律賓割讓給美國,此后美國與西班牙、英國簽訂了《華盛頓條約》和《英美條約》,這三個國際條約都明確了菲律賓領土不包括南海諸島和黃巖島。1935年,菲律賓在其首部憲法中也明確提出,菲律賓領土范圍是由以上三個國際條約規(guī)定的。
(作者:侯毅,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海疆室副主任)
責任編輯:魏曄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