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薄暯娇倳洝对趹c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原文節(jié)選】
里語曰:“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贝笸跻松钜贼斖鯙榻?,改易其行,戰(zhàn)戰(zhàn)兢兢,盡敬朝廷,如此則無求不得。若棄忘先帝法教,懷輕慢之心,臣下寧負大王,不敢負先帝遺詔,寧為大王所怨疾,豈敢忘尊主之威,而令詔敕不行于藩臣邪?此古今正義,大王所照知也。夫福來有由,禍來有漸,漸生不憂,將不可悔。向使魯王早納忠直之言,懷驚懼之慮,享祚無窮,豈有滅亡之禍哉?夫良藥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達者能受之。今者恪等慺慺欲為大王除危殆于萌芽,廣福慶之基原,是以不自知言至,愿蒙三思?!度龂尽菚侵魑遄觽鳌?/p>
【原文釋義】
俗話說:“明鏡可以照出形貌,古事可以鑒戒今人。”大王應深以魯王為戒,改變自己的行為,謹慎小心,盡力敬奉朝廷,這樣則沒有什么要求不能得到。如果放棄遺忘先帝的法令教誨,心懷輕慢之意,為臣寧負大王,不敢有負先帝遺詔,寧愿受大王的怨恨,豈敢忘記尊主的威嚴,而使詔令在藩臣中不能施行呢?這是古今正義,大王所明白知曉的事理。福運的降臨有一定的根源,災禍的降臨也不是一日而成,在其逐漸發(fā)展時不憂不慮,將來的后果是無法去后悔的。假如魯王早早地接納忠直之言,心懷驚懼之慮,那么他就能享受無窮的福運,哪來滅亡之禍呢?良藥苦口,只有患病者以它為甘甜。忠言逆耳,只有通達事理者才樂意接受。今天我諸葛恪等人苦苦思慮想為大王解除尚處萌芽狀態(tài)的危險,擴大您福運吉祥的基礎,故此不自覺地把話說到了頂,希望您能三思。
【經典簡介】
《三國志》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是記載三國時代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一般認為此三書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蜀國無史,故陳壽自行采集,僅得十五卷。可以說,《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三國志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才合為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