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朝明
2016年10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他說:“‘自知者英,自勝者雄。民族復興夢想越接近,改革開放任務(wù)越繁重,越要加強黨的建設(shè)。安不忘危,才是生存發(fā)展之道。”
“自知者英,自勝者雄”,最早出自隋朝學者王通的《中說-周公篇》。李密向王通請教“什么是英雄”的問題。王通回答說“自知者英,自勝者雄?!卑凑胀ㄋ椎睦斫?,“英雄”是指那些才能超群出眾的人物。但王通的理解似乎要深刻得多,認為那些了解自己、有自知之明的人才是英俊豪杰,能戰(zhàn)勝和超越自我的人才算得上強者。在他心目中,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中國文化注重內(nèi)斂深修,“自知”與“自勝”則是最高境界?!吨芤住分杏袕拓?,《彖辭》解釋為“見天地之心乎”,《系辭》則認為是“復以自知”,凸顯了對深切反省自知能力的重視。修身自省乃修德之本,也為辨識萬物從而建構(gòu)知識、培育智能所必需。老子申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鼻f子認為:“吾所謂明者,非謂其見彼也,自見而已矣?!笨梢?,所謂明達,并不是指看清別人,而是指能看清自己??鬃诱f“克己復禮為仁”,只有戰(zhàn)勝自己、超越自己,遵守禮的規(guī)范,才稱得上仁,因此他贊賞顏回所說“智者自知,仁者自愛”。自知使人認清自己,看清外物,從而抑惡揚善,不斷進步;明達由自省開始,進而做到如《道德經(jīng)》所言“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勝人先自勝,知人先自知。正像打仗那樣,哪一個都想取勝,但正如《孫子兵法》所指出的:“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zhàn)必敗?!笨墒牵号c知人哪有那么容易!唐代的魏征肯定“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但認為“知人既以為難,自知誠亦不易”。歷史上這樣的教訓很多,例如戰(zhàn)國時期的商鞅,他的變法使秦國富國強兵,但他與人積怨太重,秦公族的趙良勸他趁早隱退以免招致禍患,說“反聽之謂聰,內(nèi)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聽取別人的意見是聰明,不斷反省自己是明達,克制和戰(zhàn)勝自我是堅強??墒牵眺钡靡庥谧约褐卫砬貒某删?,以至于最終死得很慘,令人扼腕嘆息。趙良的話是說人應(yīng)該不斷認識和超越自己的層次。《呂氏春秋》說:“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欲論人者必先自論,欲知人者必先自知。敗莫敗于不自知?!边@里是說,一個人想要戰(zhàn)勝別人,首先就要戰(zhàn)勝自己;想和他人辯論取勝,首先要說服自己;想要認識別人,首先要認識自己。
習近平主席引用“自知者英,自勝者雄”,是因為新的長征路上,雖然戰(zhàn)場上的沖鋒陷陣少了,但黨的建設(shè)任務(wù)與形勢依然嚴峻,他號召全黨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提高黨的領(lǐng)導水平和執(zhí)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強領(lǐng)導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