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開始出現(xiàn)的動機,應該是懷舊。我最先加入的群是高中同學的微信群,剛開始,大家還很興奮,擠眉弄眼的、打情罵俏的、裝萌扮酷的,好像一下子穿越回當年的晚自習教室了;但是半年下來,群里就寂寞下來,因為,有的人說話,跟著聊的人就很多,有的人說話,底下一片寂靜。比當年還可怕的是,從前說出去的話沒人搭理不要緊,聲音的有效期總算是有限的,自己臉紅一陣子,過幾天大家都忘了,可如今那幾行字可憐巴巴的掛在屏幕上展覽幾天都沒人搭腔,挺丟人現(xiàn)眼的。于是,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一切和十幾年前沒什么區(qū)別,雖然大家都變了,但更庸俗更現(xiàn)實了,雖然生發(fā)的感悟很煽情,表達的情緒挺浪漫,圖片很唯美,視頻夠搞笑,但是一切都沒有改變,尤其是話語權(quán)的分配,區(qū)別是,當年是按學習成績,如今是按社會地位。所有群,都是人越多,可說話的人越少。比如今年親戚們之間建的群,想來都是血緣親情,應該分外親昵真誠才對;可是,就像娛樂節(jié)目的游戲規(guī)則總是根據(jù)人群中智商最低的那個層級來設計的一樣,群里的話題、觀點甚至笑點,也要盡量照顧弱勢群體,何況大家還是親戚。智商最高的表弟雖然被拉進了群,可從來一言不發(fā),因為群的集體價值觀和主旋律已經(jīng)被設定好了,比如秀寶寶的表妹們會被七姑八姨拼命點贊,像表弟這樣的獨身主義根本不敢開腔,更別提他一閃面就要被圍攻“抓緊時間找個女朋友!”“看看妹妹家的寶寶,你要急死你媽啊?”我想,《老友記》里的六個人應該不需要建群,因為分不開,所以不需要建個群來保持聯(lián)絡。需要拉扯的關系一定不是太鐵的關系。其實,加入微信群只是為了找個地方刷存在感。有的群,你唯恐自己在里面沒有存在感,天天打開這些群,迫切渴望誰能像扔給狗一根啃過的骨頭一樣,扔給自己一個交談的機會。有些群,卻是盡量爭取零存在感。
(來源:網(wǎng)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