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賈延良先生不談CA770的設計,相比紅旗轎車,賈老認為還有更重要的東西值得我們中國本土設計師去思考。相信我,這絕對不是一次普通的采訪,下面的文字需要我們用時間去消化并深思
在《汽車之友》雜志制作30周年特刊之際,我決定對紅旗轎車CA770主設計師賈延良先生做一次采訪,但是這次采訪不同于以往。對于賈延良先生與紅旗轎車的故事,很多媒體都已經報道過了。在賈延良先生看來,主持紅旗CA770設計確實是他人生中很寶貴的經歷,但是對于賈老來說,他一生都在從事著設計工作,所以除了紅旗轎車,賈老對中國的傳統(tǒng)設計融入到汽車造型方面有著獨到的見解。
沒有底蘊的造型設計
我們此次的談話依然是從汽車開始,但是這次不是聊紅旗轎車,而是從汽車設計切入。談到這里,賈老顯得有些激動,他直言不諱,如今自主品牌的汽車造型被國外設計理念沖擊得非常厲害,這其中有兩點原因。首先,我們國家在初期培養(yǎng)設計師時就沒有重視對其進行深入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第二,設計師在工作中受到上層的壓力較大,新產品出來后,必須要馬上轉化為銷量,而借鑒國外車輛造型設計往往是比較保守的做法。
說起前幾年中國自主品牌車型設計,賈老談到,起初我們國內有些設計師甚至連讀車、讀設計都不會。這邊抄襲個歐洲車的前臉,那邊又抄襲個日系車的尾部,腰線再照搬美系車,結果最后設計出來的產品,在造型上連比例都不對,你說這能好看嗎!賈老認為,咱們不要照搬國外的設計,要學習他們的設計理念。美國凱迪拉克是張揚的,英國路虎是紳士的,德國奔馳是嚴謹的,而日本車你一看它就是缺乏資源的產物(原意指日本車實用)。實際上,在車輛造型設計中,每一道線條都有講究,而車身上的這些線條都是相呼應的,它們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產品。賈老告訴我,其實上世紀60年代我們的汽車是有名族設計的。比如紅旗轎車外形上就借鑒了明代家具簡約的線條,力求神似而不是簡單套用。上海牌轎車的設計同樣值得稱道,甚至早期的井岡山轎車也設計得非常漂亮。只不過這些名族設計后來都被我們丟棄了,這點很可惜。
中國文化非常關鍵
賈老對中國汽車造型未來的發(fā)展同樣有著自己的見解。他說,學生在學習設計之前,一定要先對其進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中國人不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沒法設計出“中國造型”的?,F在很多老師都在為學生傳授國外汽車的設計理念,但是對于我們中國自己的文化卻沒有人去弘揚。
賈老認為,未來汽車就是造型和內飾的競爭。而造型是需要結合每個國家的文化來設計的。我們中國的建筑、家具、瓷器自古就在造型上非??季?,這些都是美的設計,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研究的。將這些傳統(tǒng)設計融匯在現代產品中,這才是屬于中國人的造型設計。賈老談到,中國汽車產業(yè)早期是一個爆發(fā)式的增長,國外的車企紛紛來到中國與我們搞合資,我們雖然在車輛技術發(fā)展上走了捷徑,但是對車輛造型設計來講,卻不是一件好事。那么如今市場趨于穩(wěn)定,我們也從國外車企中吸取到了很多經驗,所以也是時候要在自己的車輛造型設計方面好好下一番功夫了。現在我們說中國特色的設計,應該是與時俱進的,在吸收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后,結合現在最新的設計語言,進行發(fā)揮,這一點要特別強調。
后記
賈延良先生今年76歲高齡,他始終心系著中國汽車的造型設計。最后我們談話的重點才落回到紅旗轎車,CA770就像是他的孩子,平生能夠有幸主持設計紅旗轎車也讓他感到無比光榮。而在紅旗轎車的造型方面,賈老將自己的想法都展現在了畫紙上,有機會與朋友們探討一下,僅此而已。與賈老短短一個小時的交談,卻讓我收獲到了很多,將這些轉化成文字,供后人去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