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習輝
一身正氣悉心育桃李
——記納雍縣水東鄉(xiāng)關工委副主任楊永明
張習輝
楊永明和山里的孩子在一起
貴州省納雍縣水東鄉(xiāng)地處縣城東南部的崇山峻嶺間,居住有漢、彝、苗等多個民族。苗族退休老教師、鄉(xiāng)關工委副主任楊永明就在這深山里,以對青少年的一腔摯愛譜出了一曲動人的“夕陽紅”。
1995年,從教38年的楊永明退休回到老家沙壩村。家鄉(xiāng)很窮,村里沒有學校,一個個到了入學年齡的孩子渴求讀書的目光使他吃不好飯、睡不好覺。1997年,他與退休教師徐仕榮借用一處民房,辦起了村里的第一所學校。學校共兩個班級,一年級學生60余名,二年級學生40余名,兩人用退休金擔負起這些孩子的學雜費,解除了他們的后顧之憂。這兩位老教師白手起家為深山里的孩子義務辦學的事跡,感動了一個叫李俊紅的人。經(jīng)李俊紅多方呼吁、協(xié)調(diào),民革中央在這里投資修建了“通和沙壩希望小學”教學樓,并于1998年投入使用。
孩子們讀書有了好去處,楊永明“卸任”教學工作,任水東鄉(xiāng)關工委副主任。關心教育青少年,首要的是要他們懂得如何做人。一次“6.26”國際禁毒日,楊永明在宣講報告中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給孩子們談了鄉(xiāng)里的兩件大事:
——1943年夏天,畢節(jié)國民黨保安一團副團長趟仕仁把本村苗族同胞稱為苗匪,親自帶兵鎮(zhèn)壓。由于苗胞中有個別老年人因吸毒身體虛弱,走不動也跑不了,為了保護這些老年人,苗胞老小躲進曾家?guī)r腳大洞,結果被國民黨保安團追尋殺掉了48人。吸毒是導致這起震驚畢節(jié)地區(qū)大慘案的因素之一。大會上他問小朋友們:“毒品害不害人?”全體學生大聲回答:“害人!” ——本鄉(xiāng)有個出了名的“羊角山下的寡婦村”以則孔村,當年全村外出務工人員中百分之六、七十的青壯年有涉毒行為,這些外出吸毒、販毒的人最終受到國家法律的懲治,家里剩下的都是老年人、小娃娃,全村都是一幫寡婦當家,“羊角山下的寡婦村”也因此而得名。于是他又問同學們:“吸毒販毒有好處不得?”大家齊聲回答:“沒得好處!”“毒品不絕、人無安寧”的道理就這樣從小在孩子心里扎下了根。 楊永明特別關注弱勢青少年家庭,為他們辦了不少好事實事。水東鄉(xiāng)怕那村有個學生王靜江,父親去世,母親外嫁,投靠沙壩村外婆家生活,楊永明伸出援手為其繳納了幾年的新型農(nóng)村合作醫(yī)療參保金。李雷和朱軍元因家庭貧困而輟學,楊永明將這兩個孩子的困境刊登在《納雍報》上,爭得原二野軍政大學五分校納雍校史會理事長黃東良等領導的資助,兩個孩子重返校園讀書。沙壩村村民李安全身體重殘,家境貧困,楊永明慷慨解囊,扶持其孩子順利完成學業(yè)。 “一身正氣悉心育桃李,兩袖清風勤儉度晚年”,楊永明家房門張貼的這副對聯(lián),是他自己創(chuàng)作的,對聯(lián)的內(nèi)容詮釋了他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