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婭莉,顧志娥,季亞芹,章 蕓,王麗佳
(江蘇省蘇北人民醫(yī)院,揚州 225001)
?
指力刺激法在急性橫貫性脊髓炎排便障礙患者中的應用
胡婭莉,顧志娥,季亞芹,章 蕓,王麗佳
(江蘇省蘇北人民醫(yī)院,揚州 225001)
摘要:目的 探討指力刺激法在緩解急性橫貫性脊髓炎患者排便障礙中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江蘇省蘇北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收治的40例脊髓損傷平面為胸腰段急性橫貫性脊髓炎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均存在排便障礙,根據(jù)時間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22例和觀察組18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排便護理法,觀察組在常規(guī)排便護理基礎上采用肛門指力刺激法。結果 觀察組患者恢復自行排便效果好于對照組(Z=-2.795,P=0.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指力刺激法可改善急性橫貫性脊髓炎患者排便障礙的狀況,有助于患者建立定時、規(guī)律的排便習慣,從而解決患者的排便問題,此方法取材方便、安全、低價高效,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急性橫貫性脊髓炎;排便障礙;指力刺激法;效果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acute transverse myelitis,ATM)是指各種原因所致,以累及數(shù)個節(jié)段的脊髓橫貫性損害為主的急性脊髓病。主要病理改變?yōu)榧顾璧难装Y、脫髓鞘及壞死[1]。ATM急性起病,常先有脊背部疼痛、胸腹部束帶感及下肢麻木感,脊髓受損平面70%~75%見于胸髓,其次為頸髓、腰髓,骶髓最少見,脊髓受損平面以下病變平面以下運動、感覺及大小便功能障礙為主。ATM的腸道功能障礙是脊髓炎的重要臨床表現(xiàn)之一,主要表現(xiàn)為腹脹及頑固性便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研究使用肛門指力刺激法,對緩解ATM患者排便障礙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對象 選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江蘇省蘇北人民醫(yī)院收治的ATM患者40例。納入標準:病情符合橫貫性脊髓炎聯(lián)盟工作組(TMCWG)于2002年制定的原發(fā)性ATM的診斷標準[2];脊髓損傷平面均為胸腰段的脊髓炎患者;均出現(xiàn)排便障礙,即發(fā)病4 d內(nèi)不能自行排便,自感腹脹及肛門脹堵,大便干結,排便困難,需人工取便或灌腸;無直腸或肛門局部皮膚破損或嚴重感染;無直腸或肛門腫瘤;神志清醒能配合治療者。排除標準:放射性脊髓病、脊髓血管畸形、脊髓出血、脊髓空洞、多發(fā)性硬化等疾?。灰庾R障礙或精神障礙不能配合的患者。按照時間先后順序將40例患者分為兩組。將2012年6月—2013年12月入院的22例患者納入對照組,男13例,女9例,平均年齡(48.64±14.29)歲;2014年1月—2015年6月入院的18例患者為觀察組,其中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齡為(50.72±18.80)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住院時間及排便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排便護理。①飲食護理:指導患者進食高熱量、高蛋白、維生素豐富的飲食,避免刺激性食物,進食適量的粗纖維飲食及足夠的水分。②腹部按摩:每天三餐后30 min進行腹部按摩。協(xié)助患者取平臥位,兩手掌根壓疊置于腹部,順時針按摩5~10次。③盆底肌訓練:指導患者做縮緊肛門的動作,每次收緊不少于3 s,然后放松,連續(xù)做15~30 min,每日進行2~3次。
1.2.2 觀察組 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肛門指力刺激法。肛門指力刺激可根據(jù)患者患病前的排便習慣每天或隔天進行1次,于每天進餐后腹部按摩之后進行,但是每次行指力刺激的時間應固定,以利于建立固定的排便習慣。操作者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安慰患者,消除羞愧、自卑等情緒,使其放松[3]。調(diào)節(jié)室溫至22~26℃,為患者遮擋,保護隱私。操作前患者應排空膀胱中的尿液,行腹部按摩后,協(xié)助患者取左側臥位,臀部應靠近病床的右側床沿,充分暴露肛門,以利于操作。操作者修剪指甲,站于病床的右側,雙手戴上手套,右手食指或中指涂抹石蠟油充分潤滑,肛周也用石蠟油潤滑,之后將手指輕輕地伸進肛門約2~3 cm,用手指把直腸壁向肛門方向牽拉,再用手指的指腹緊貼腸壁順時針方向做環(huán)狀刺激,每次15~20 s,一般少于1 min。指力刺激可緩解肛門括約肌痙攣,并使直腸腔擴張,從而刺激排便反射,促使糞團排出。操作時注意動作輕柔,勿傷及腸黏膜,注意觀察患者面色、腸黏膜有無出血,傾聽患者主訴,如出汗多,可稍作休息,給予飲用溫開水,以保證體力[4]。每2分鐘后可重復刺激1次,最多連續(xù)6次,如6次刺激后腸道仍有殘留糞便,應采用人工取便。
1.2.3 開塞露的使用 兩組患者排便時若出現(xiàn)大便干硬,嵌塞在肛門口,可配合使用開塞露以輔助排便。1.2.4 評價內(nèi)容 在排便訓練15 d后,評價兩組患者的排便恢復情況。顯效:1~2 d排便1次,每次排便耗時10 min以內(nèi);有效:3 d內(nèi)排便1次,每次排便耗時10 min以內(nèi);無效:4 d以上排便1次,每次耗時20 min以上。以顯效和有效之和計為總有效例數(shù)。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Monn-Whiteny秩和檢驗。
2.1 兩組患者排便恢復情況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排便恢復情況比較
2.2 兩組患者使用開塞露情況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使用開塞露情況比較
3.1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發(fā)生排便障礙的機制 正常排便是一個由人體多個系統(tǒng)共同參與協(xié)調(diào)而統(tǒng)一的過程。糞便到達直腸,首先直腸要有一定的順應性,接納糞便,正常為250 mL,直腸內(nèi)容物達到一定量后,刺激直腸感受器,通過傳入神經(jīng)纖維傳入中樞,然后再經(jīng)過傳出神經(jīng)纖維到達肛門外括約肌及肛提肌。中樞判定條件許可,此時外括約肌松弛,腹內(nèi)壓增高,完成排便。急性脊髓炎由于橫斷脊髓,斷離的脊髓節(jié)段失去高級中樞的調(diào)節(jié)性影響,特別是來自大腦皮層、前庭核和腦干網(wǎng)狀結構的易化性影響,損傷影響了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傳導通路,形成神經(jīng)源性腸道,導致便秘。在脊髓休克期過后,由于肛門括約肌張力增高,腸蠕動減慢,排便動作異常,常表現(xiàn)為便秘、慢性腹脹、腹痛、腹瀉、惡心等[5]。急性橫貫性脊髓炎患者肛管括約肌的形態(tài)正常,但直腸下段感覺缺失,根據(jù)肛門失禁的性質(zhì),屬于感覺性失禁。
3.2 指力刺激法符合正常排便的生理模式 手指刺激的信號類似于糞便的刺激,指力刺激給予直腸壁黏膜感受器刺激后直腸腸壁的末梢神經(jīng)引起迷走神經(jīng)興奮,沖動經(jīng)盆神經(jīng)和腹下腔神經(jīng)傳至脊髓腰骶的初級排便中樞,同時上傳到大腦皮質(zhì),引起便意和促進胃腸蠕動,增強肛門排便、排氣反射,符合正常排便的生理機制,肛門指力刺激可引起自發(fā)性結腸蠕動性收縮[6-9],促進低級排便中樞反射的形成。使用開塞露輔助排便可縮短大便的排出時間,但長期使用會有依賴性。結果顯示,對照組開塞露使用率為72.27%;觀察組使用率為44.44%,顯著低于對照組。指力刺激法選擇在患者進行正常飲食后進行,因只有產(chǎn)生足夠的糞便量,才能刺激腸道的蠕動及便意的產(chǎn)生,值得注意的是,脊髓損傷可致腸道括約肌功能失常,應建議患者攝入適量的粗纖維飲食及足夠的水分,避免硬便的形成,而過多地攝入纖維可導致腸腔堵塞[10]。指力刺激后患者的排便體位以蹲位或坐位最佳,這樣可以使肛門直腸角變大、伸直,形成有利的排便角度,還可以借助重力作用使大便容易通過,此體位還可以方便地用手順時針按摩腹部增加腹壓[11]。本研究表明,采用指力刺激法觀察組排便恢復的總有效率為77.78%,而對照組僅為31.82%。
急性脊髓炎伴隨一系列的功能障礙,包括運動功能、大小便、性功能障礙等,有研究表明[12],結、直腸功能障礙比膀胱和性功能障礙對自身生理和心理的影響更大。指力刺激法可明顯改善急性脊髓炎患者排便障礙的狀況,減少了因大便嵌塞而引發(fā)的不良反應,同時避免了患者長期應用瀉劑、灌腸等手段帶來的并發(fā)癥。手指指力刺激排便的方式,有助于急性橫慣性脊髓炎患者建立定時、規(guī)律的排便習慣,解決患者的排便問題,此方法取材方便、安全、低價高效,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賈建平,陳生弟.神經(jīng)病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323.
[2]Transverse Myelitis Consortium Working Group.Proposed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nosology of acute transverse myelitis[J].Neurology,2002,59(4):499-505.
[3]楊芹.心理護理在肛管疾病手術中的運用體會[J].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2011,13(11):107-108.
[4]羅蔓.聚乙二醇電解質(zhì)散劑口服聯(lián)合保留灌腸及人工取便治療地震傷員糞便嵌塞的護理[J].護理研究,2009,23(7C):1890.
[5]高玉興.急性脊髓炎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實用兒科臨雜志,2013,28(12):959-960.
[6]張細順.指力刺激在脊髓損傷病人腸道功能重建的應用[J].臨床護理雜志,2011,10(4):7-8.
[7]章霞,鄧爾倚,梁麗萍,等.肛門指力刺激法訓練老年便秘患者排便習慣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1,18(8A):67-68.
[8]張瑞英,林秀甜,鄭新意,等.指力刺激技術應用于脊髓損傷癱瘓患者大便失禁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瓶?,2014,(1):123,124.
[9]徐青,高飛,王磊,等.脊髓損傷后腸道功能障礙:美國臨床實踐指南解讀[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0,16(1):83-86.
[10]劉翠青,陳偉菊,劉靜.等.不完全脊髓損傷患者腸道功能康復訓練和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2):1086-1087.
[11]南登崑,黃小琳.實用康復醫(yī)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844.
[12]桑海燕,龐靈,張春苗,等.脊髓損傷后神經(jīng)源性直腸的康復護理新進展[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4,20(25):3288-3290.
通訊作者:顧志娥(1977—),女,副主任護師,本科,從事神經(jīng)內(nèi)科臨床護理工作。
作者簡介:胡婭莉(1984—),女,主管護師,本科,從事神經(jīng)內(nèi)科臨床護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5-11-11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399(2016)02-003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