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良 沈宓
手藝、匠人,這兩個詞近兩年很火,特別是匠人這個詞。我覺得火得挺好,至少可以幫助曾經對自己的工作產生厭惡,沒有自我尊嚴的真正手藝人,給他們尊嚴,讓他們生活得好一點。如果他們不能靠手藝生活得有尊嚴,窮得要死,那誰又會對窮得要死的生活特別開心呢?所以,有些人不喜歡手藝人的狀態(tài)是很正常的。如果整個社會或者文化,可以對他們和他們的手藝更加推崇,讓他們生活得好一點,他們自然會油然而生自豪感,也會更喜歡自己的身份。
當然,這些現(xiàn)象也是惡性循環(huán)造成的,有些手藝人沒有職業(yè)道德,做的東西粗制濫造,沒有人喜歡,就自暴自棄,最后轉行。所以,除了文化的推崇讓手藝人驕傲起來,他們也得有職業(yè)操守,認認真真把手藝做好,兩方面促進往前走,一定可以讓許多的傳統(tǒng)工藝煥發(fā)出新意。
我在大學學的是設計,剛開始大家還覺得設計比較有用,但慢慢地,開始習慣用電腦解決一切,沒有人關心手作。但到了現(xiàn)在,更年輕一代的設計師意識到手作的美,能真正反應美學和深度,所以他們愿意花時間把傳統(tǒng)手工藝變得更美麗,更有味,也讓這些原本在生活中普通的用件,變成既可以欣賞又可以使用的東西,當然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之前,我不是很了解“匠人”,因為工作中接觸得很少。但以前做廣告的時候,我覺得廣告行業(yè)里有很多靠能力吃飯的人,比如優(yōu)秀的攝影師、美術師,好的廣告導演,我覺得他們就是匠人。匠人并不是狹義的只靠手去做技藝的人,手本身也能涉獵各種門類!能打動我的匠人,就是對自己的職業(yè)有職業(yè)榮譽感,不論是做多么微小的事情,都覺得這事情關乎自己生存的體面與尊嚴。
所以我認為,匠人就是手藝人,靠手藝吃飯的人。我現(xiàn)在其實也是一個匠人,我覺得匠人要對自己的職業(yè)有驕傲感、自豪感,也要有職業(yè)的道德;對自己有約束,希望自己的技藝能一直保持在某一個較高的水平,嚴格要求自己,有“讓自己在行業(yè)里做到第一”的要求,自然就會做得很好。僅僅是靠一門手藝混口飯吃,肯定是做不成好匠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