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凝聚共識 守好思想陣地
——漳州突出“五個度”加強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主題宣傳
今年初以來,漳州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及省里有關安排部署,著力拓展“五個度”做好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主題宣傳,推動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更深入人心、社會改革發(fā)展成效更生動呈現、干部群眾干事創(chuàng)業(yè)熱情更高昂高漲。
理論宣傳突出“角度”,讓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深深扎根”。漳州在理論宣傳工作中開展分眾化、對象化的宣講,使廣大受眾聽得懂、愿意聽、記得住。面向領導干部講“原話”,結合“深學原文原著、助力改革發(fā)展”學習活動,設置“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五大發(fā)展理念”等專題,舉辦報告會、輔導講座、微型黨課等;面向基層群眾講“土話”,開展百姓宣講團、理論大篷車、“農家說唱隊”上山下鄉(xiāng)進百村活動,將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通過快板、三句半、薌曲清唱、南音等藝術形式進行宣傳;面向企業(yè)講“行話”,邀請發(fā)改、財政、住建等部門同志和專家學者,就“產業(yè)轉型升級”“供給側改革”“營改增”等熱點難點問題,深入企業(yè)舉辦專題講座。
社會宣傳突出“廣度”,讓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處處可見”。漳州堅持“點、線、面”齊發(fā)力,通過強化典型引領、激活陣地功能、豐富宣傳載體等方式不斷擴大宣傳的覆蓋面。點上“出彩”,加大對谷文昌、黃志麗、劉龍清等先進典型的宣傳力度,把谷文昌紀念館作為“黨性教育基地”,籌建谷文昌干部學院,完善谷文昌精神現場體驗教育點,編輯出版《谷文昌精神讀本》《八閩楷模黃志麗》等《漳州力量》叢書,作為該市“兩學一做”教育活動的基本教材,將谷文昌、黃志麗的先進事跡分別拍成《縣委書記——谷文昌》《知心法官》電影;線上“結果”,依托“芝山講壇”“林語堂文化講堂”“龍津大講堂”等“一縣一講壇”以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社科普及基地等陣地資源,組織“社科專家基層行”、《全面小康熱點面對面》咨詢服務活動,開展“中國夢·我的夢”和“家風·家訓·記得住鄉(xiāng)愁”等主題學習宣傳教育活動2500多場次;面上“開花”,整合全市報紙、電視、廣播、LED顯示屏、宣傳長廊、文化墻、戶外廣告牌、“城視文明聯播”平臺等媒介資源,開展“講文明樹新風”“圖說我們的價值觀”“法治漳州”等宣傳教育。
新聞宣傳突出“熱度”,讓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時時感受”。漳州在新聞宣傳工作中采取政府講發(fā)展、百姓話變化的方式,加大對“治國理政新理念 富美漳州新實踐”的宣傳力度,進一步匯聚起改革發(fā)展合力。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五大發(fā)展理念”以及漳州市經濟社會熱點,邀請公安、衛(wèi)生計生、人社等部門負責人走進漳州政府網“政務訪談”欄目就“單獨兩孩”、漸進式延遲退休等政策進行權威解讀,面向廣大網友講準講透黨的各項政策;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組織“深化改革年”“作風建設年”“項目建設年”“生態(tài)建設年”“營商環(huán)境建設年”和全力打好脫貧攻堅戰(zhàn)等活動宣傳,策劃“綠色發(fā)展漳州行”“轉型升級·漳州制造在行動”等采訪報道活動;深化新聞戰(zhàn)線“走轉改”活動,開辟貼近群眾的電視欄目和新聞平臺,把鏡頭對準漳州人、漳州事,以平民視角、平實語言客觀反映群眾對身邊新變化、未來新希望和富美漳州新實踐的看法。
網絡宣傳突出“密度”,讓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常常在線”。漳州緊扣“互聯網+”的時代特征,運用新媒體、建設微陣地,打造全天候的網絡宣傳模式。在漳州新聞網醒目位置、重要版面開設“治國理政新實踐——這三年”等專題專欄20多個,引導當地各類網站積極參與、合力發(fā)聲;建設“漳州文明”、漳視新聞微站、“握手漳州”APP、“點讀平和”、“指點華安”、“南靖之窗”等一批理論傳播“微陣地”,全面涵蓋“兩微一端”;依托“漳州網民文化節(jié)”品牌,大力實施網絡內容建設工程,不斷做大做強網上正面宣傳。
文藝宣傳突出“溫度”,讓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默默發(fā)熱”。漳州結合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突出“三個融入”,切實發(fā)揮文藝宣傳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深入挖掘歌冊、薌劇、錦歌、木偶等漳州非遺資源,推出了一批批弘揚主旋律、富有時代精神、體現漳州特色的優(yōu)秀文藝作品;以“基層工作加強年”為抓手,結合各類文化惠民活動,開展科學理論普及、形勢政策宣講和文明鄉(xiāng)風涵育“三大行動”,著力打通宣傳進基層“最后一公里”;以“我們的節(jié)日”為載體,把重大主題宣傳融入春聯、燈籠、燈謎、花市、廟會等民俗形式,融入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和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等主題宣傳教育活動,組織開展“紅紅火火過大年”“網上祭英烈”“端午龍舟賽”“中華經典誦讀”等民俗活動,策劃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為主題的攝影、征文、演講、展覽等活動,通過“文藝輕騎隊”、腰鼓隊、秧歌隊、山歌隊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對重大理論、政策、決策進行解讀。
(福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