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曾 穎
?
你不必買下那片夕陽
文_曾穎
多年前,我因失戀獨自跑到距當時工作的小電廠五六公里的李冰陵散心,那時的我,兜中無錢,心中有怨,甚至感覺自己活得連田邊拱土的小豬都不如。
那天的夕陽很美,但我在惡劣心境的支配下,居然將那輪浸在溫暖彩霞中的夕陽,看成泡在血水中的人頭。
那一刻,我聽到一位老者的聲音:“其實,你不必買下那片夕陽,有欣賞它的心境就夠了!”
老者是在和旁邊一個十七八歲的小姑娘說話,此前兩人正在討論買東西的事情。
老人那句無心的話從我耳邊飄過,如同從面前隨意飄過的樹葉或天空中偶爾掠過的鷹的影子,我覺得它與我每天聽到的成千上萬句廢話沒什么分別。
又過了一些年,我到德陽上班,朋友和同事們都在美麗的旌湖邊買了漂亮的房子。坦白講,那時的房價并不高,但我的積蓄很少。于是,從旌湖邊經(jīng)過時,我常因既羨慕又嫉妒的復雜心情,而覺得四時的風景都很灰暗。直至某一天,我碰到一位在湖邊守廁所的老人,他坐在被精心拾掇得一塵不染的公廁前,看著夕陽,怡然地喝著咖啡。這時,多年前無意聽到的那句話,又撞進我的腦海:“你不必買下那片夕陽!”
那時的我,漸漸開始產(chǎn)生另一種想法——何必為追求不必需的東西而失去自己擁有的?也許正是基于這個原因,我最終沒有舉債購買湖景房,而是每天飯后,背著一個茶杯和一本書,跑到湖邊去蹭風景。那幾年時間里,我聞到的花香、聽到的鳥鳴、感受到的拂面清風,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快樂,都是真實的。
接下來的幾年里,我輾轉(zhuǎn)到成都打工,也大致保持著這樣的心境,無論是前期租房,還是后期因孩子讀書需要而按揭買下的小戶型房子,都以附近有公園或位于河邊為最佳選擇。閑時跑到公園的小樹林里,借一片陽光或梅香。我知道自己不必買下那片樹林,也能在那樹蔭下泡茶看書,如同那個著名的段子里講的,你不必在擁有整支船隊和沙灘之后,才躺下來曬太陽午睡。
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這么多年來我沒有買過一輛汽車,卻完成了無數(shù)想走就走的旅行;我沒有一屋子古董,卻在博物館和古玩店見到過無數(shù)的奇珍異寶,并交到了很多有相同愛好的朋友;我沒有發(fā)燒級音響設備,卻在電器商場體驗了各種頂尖設備,并見證了它們的進化和演變;我沒有一大堆咖啡壺和茶具,卻在不同的地方,享受到各種咖啡和茶飲帶來的愉悅……
此前多年,我一直不敢將自己近乎阿Q的擁有觀示人。直到最近讀到凱文·凱利的一篇文章,他說“共享”將成為一種消費主流,這種趨勢在當下社會中已有所體現(xiàn)——世界上最大的出租車公司優(yōu)步,居然沒有一輛車;銷售平臺阿里巴巴,竟然沒有貨物倉庫。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推進之下,共享使用權的新型消費理念,將淡化人們對物質(zhì)瘋狂占有的欲望基因。重視使用權為前提的減物質(zhì)化,將逐漸成為新新人類的心態(tài)。
我不確定這是不是在為不求上進的生活找理由,但可以肯定地說,這至少可以讓自己在對物質(zhì)的追逐中停下來,捫心自問:我所追逐的,是不是我最想要的?我們是要買下那片夕陽,然后埋頭不看,還是不必買下,用欣賞的心境遠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