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陪哥哥妹妹在家里專設(shè)的游戲區(qū)玩,妹妹撿到了寶貝(其實就是旺旺雪餅啦)。剛一揚手,眼尖的哥哥立即看見了,上前要求和妹妹分享。剛過1歲的妹妹哪在意哥哥說了什么,就惦記著哥哥曾經(jīng)以過敏為名,不準(zhǔn)她吃雪餅,拼死護(hù)著她的寶貝。哥哥不愿強(qiáng)搶,便開始循循善誘:“妹妹,你看你都胖成這樣了,像豬八戒一樣,還是少吃點好!”……
以上就是家有倆寶媽媽每天都要解決的經(jīng)典難題。
如果你是媽媽,你會怎么做?
把妹妹的雪餅要過來,然后替他倆分?
還是要求哥哥讓著妹妹,放棄雪餅?
其實最好的辦法是:你不要當(dāng)裁判,讓他倆自己解決。于是,我不動聲色,任由他倆。后來的情況便是哥哥文的不行,最終還是靠“武力”搶過了雪餅,妹妹“哇!”地就哭了,但是哥哥顯然早有準(zhǔn)備,他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撕開袋子把一塊雪餅迅速塞進(jìn)妹妹嘴里,妹妹立馬就不哭了。然后,哥哥就躺在妹妹腳邊吃,而妹妹吃了一會兒再彎腰看看哥哥,吧唧親了哥哥一口,兩人樂成了一團(tuán)……
類似這種相愛相殺的戲碼每天都在我家上演。記得有一次我問哥哥:“你和妹妹老打架,但過會兒又那么要好,你究竟愛不愛妹妹?。俊彼臍q多的哥哥回答:“愛還是愛的,架還是要打的……”
所以,絕對要相信血濃于水這個理,一般情況下倆寶都是相愛的,但這不妨礙他們打打鬧鬧,就像夫妻倆互相深愛,但這不代表一輩子不吵架、不拌嘴。只是,如果你吵架拌嘴的時候,旁邊老有人充當(dāng)裁判替你倆分對錯,你覺得你們是吵得更兇還是更快和好呢?所以,一樣的道理,倆寶相爭,不要總急著當(dāng)裁判,他倆會自己解決的。
除了放棄當(dāng)裁判,要讓倆寶相親相愛的第二大要點就是不要讓大寶為了小寶的出現(xiàn)犧牲太多。這一點是我的教訓(xùn)。因為妹妹還小,一開始還需要喂奶,所以我覺得妹妹和我睡是天經(jīng)地義的,自然而然就忽略了哥哥的感受。
哥哥一開始是要求我哄完妹妹再去哄他,而且他即使很困了也會堅持等著我。后來他開始要求和我一起睡,讓妹妹和爸爸睡。我們照辦了,只是有時候妹妹半夜哭了,我得去照看妹妹,兒子居然也會醒過來。他眼巴巴地望著我,問:“媽媽,你哄完妹妹還過來嗎?”大冷天的我也不高興折騰,通常敷衍他說:“要是快的話我就過來,媽媽也不想來回走動,會影響你睡覺的?!钡陀幸淮挝艺f完去照看妹妹后,哥哥便在被窩里傷心地哭了起來。
事后,我站在他的角度思考了一下。他不會去想:因為妹妹小,所以更需要媽媽照顧。他的理解一定是:你看,媽媽多在乎妹妹,對妹妹媽媽是有求必應(yīng),而他的要求卻總在妹妹之后才得以實現(xiàn)。所以,哥哥就會難過,會要爭寵。這之后,我會在適當(dāng)?shù)臅r候先照顧哥哥,再去管妹妹,而且會不時地提醒他說,例如爸爸媽媽帶哥哥出門旅游的時候,妹妹可是一個人在家哦,她也沒有吃醋呢。讓他意識到媽媽也不是總以妹妹為先的,哥哥反而會主動要求我先去照顧妹妹呢。
最后,不要認(rèn)為大的一定要讓小的。這在大人看來是天經(jīng)地義,但是小孩對此會自動翻譯成:我媽媽不愛我了,或者其他誰誰誰不愛我了。這會直接遭致大寶對小寶的敵對情緒,所以務(wù)必避免。
說了三個不要,最后說一個要吧!那就是要提供契機(jī)讓他倆互相感受到對方的愛。
比如設(shè)計些互動的小游戲,像是讓他們抱抱、親親。我們家常玩的是哥哥按交誼舞的禮儀邀請妹妹來跳舞,然后由我代妹妹回應(yīng)接受邀請的禮儀,接著兩人抱在一起跳個舞。每次他倆都玩得樂成一團(tuán)。再比如,每次他倆打完架,我會要求氣呼呼的兩人互相親一下,以示和解,通常親完后他們就和好如初了。不僅如此,晚上哄睡時,我還會添油加醋地解讀一下白天發(fā)生的事情,告訴哥哥妹妹有多愛他,告訴妹妹哥哥有多愛他。這樣會很有效哦。
總之,要允許寶寶們有吃醋爭寵甚至偶爾敵對的情緒,并且對此表示理解,而不是指責(zé)和評判。然后,再正面地引導(dǎo)他們和平共處,你一定會發(fā)現(xiàn)倆寶比你想象中的更相親相愛。
作者簡介:
桃子,5歲小男孩和1歲小女孩的媽媽,在回到家庭做全職媽媽之前先后成功創(chuàng)辦過三家企業(yè),目前是媽媽再出發(fā)平臺的發(fā)起人之一。發(fā)起這個媽媽再出發(fā)的平臺是她從自身經(jīng)歷而想要幫助全職媽媽重新找回自我,同時能邁出步子擁有一份能帶給自己成就感的事業(yè)。